国内盛行一时的“外资垄断并购论”和“银行贱卖论”有其深刻的全球背景
在“外资垄断并购论”和“银行贱卖论”在国内盛行之际,不得不承认,对于国家经济安全的强调,是有一种新情绪在作支撑。而这种情绪并非一国之事。现在,这种思潮正在全球各地抬头,成为全球化的一种反拨。从美国到俄国,从中国到日本,从法国到波兰,在民粹主义的热情推动下,票决式民意容不得反对意见。
在全球化最大的受益国——美国,所谓的“经济国家主义”(即不再追随完全自由市场化和全球化,而强调以国家的名义来进行经济保护)观念崛起:阿联酋的迪拜对于美国港口的收购最近引起民众的反感出乎美国政府意料;而去年中海油对优尼科石油的收购,招致的打压亦众所周知。
中国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据媒体有关报道,凯雷集团对于徐工机械的控制性收购,商务部可能要投反对票。
去年的俄罗斯掐气事件已经让欧洲感觉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仍然是个脆弱的概念。最近,波兰的民粹主义在反击外资对于本国银行的一起并购;为了阻止意大利ENEL公司收购能源商SUIZ,法国刚刚让国有天然气公司收购了后者;早些时候,印度钢铁大王米塔尔想收购卢森堡的阿塞洛钢铁公司时,法国人同样传递了否决的信号。日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和国际关系教授JAMES HAROLD在香港《信报》撰文认为,目前的“经济国家主义”有可能沦为一种政治工具,这将让法国和波兰这样的欧洲国家焦虑不堪。
恐惧越是理性化,经济国家主义就越容易成为政治工具。过去十年的全球化浪潮中,各国对于能源安全与金融安全的恐惧是推动经济国家主义抬头的第一因素。
就中国而言,经济国家主义思想某些极端部分在中国的改革争论中得到化解。前段时间观察人士尚担心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方向会否在这股争论中转向,现在,舆论导向已回复到改革的方向上。吴敬琏最近在香港的一个讲话中抱怨说,某些思潮让2005年的改革攻坚年一度变成了争论年。国家发改委最近的“中国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很多中央部委都提交了下一步改革的具体工作方向,可视为政府将延续强力改革的信号。
中国新一轮改革的诉求开始考量广大民众的利益,为此将启动最核心的教育与医疗的改革。如果类似“经济国家主义”这样的偏激思想占主导地位,在票决式的舆论争执中,这两项改革也许最终不是靠市场制度安排,而是靠政策救济延续,那才是最悲哀的事情。
窃以为,“经济国家主义”后面的民粹主义从来都是一只虎,必须放在笼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