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大战 十年博弈 鄱阳湖工程水权争夺进入“收官时刻”



     湖北、安徽、江苏等长江中下游省份接近成功,江西筑坝拦水方案面临流产

  流变:筑坝“拦水”遭多方反对

  已经纷争十余年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迎来“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多位参与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下称“鄱阳湖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的核心人士处获悉,由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四部委组成的评审团9月1日已经到达南昌,对命运多舛的鄱阳湖水利工程进行立项之前的最后审查;如果通过最终审查,工程预算达到120亿元的鄱阳湖水利工程将在2013年年底之前进入开工倒计时。

  不过,此次审查的鄱阳湖水利工程方案,与十多年前江西提出的最初方案相差巨大。

  十多年前江西提出的是一个“控湖”方案,通过控制鄱阳湖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量,实现发电、航运、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目前,鄱阳湖水利工程已经演变成一个“畅洪”方案。同时,鄱阳湖水利工程的控制水位也由江西最初提出的21米,降至12米。另外,鄱阳湖水利工程的调度权将交给水利部长江委员会。

  本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鄱阳湖水利工程方案一变再变的背后,集中体现了长江上、中、下游各省市围绕水权的多重博弈,正是由于湖北、安徽、江苏、上海以及世界自然基金、湿地公约国际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的反对,鄱阳湖水利工程才迟迟拿不到开工“路条”。

  实际上,筑坝“拦水”是江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首选。不过,就算江西将蓄水量从最初设计的300亿立方降至200亿立方,最后再低至81亿立方的“生命底线”,江苏、上海等省市依然担忧。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鄱阳湖进入长江一个较窄的水道处,左岸位于江西省星子县长岭山,右岸位于江西省都昌县屏峰山,上距星子县城大约12公里,下距鄱阳湖与长江的汇合口大约27公里;该枢纽工程轴线总长2986米,将设108孔泄水闸,控制整个鄱阳湖水系的流域面积。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著名的季节性湖泊。资料显示,鄱阳湖的历史最高水位为22.59米,当时,鄱阳湖的湖体面积大约为3708平方公里,相应的容积约为304亿立方米;历史最低水位为5.90米,处于最低水位时候的湖体面积仅为28.7 平方公里,相应的容积约为0.63亿立方米。

  在丰水期和枯水期,鄱阳湖的最大面积和最小面积相差31倍,容积相差80多倍,因此,自古以来鄱阳湖就有“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说法。

  “在汛期,长江洪水倒灌鄱阳湖,给鄱阳湖周边的平原地区带来极大的防洪压力;到枯水期,水量很小,一方面会影响到鄱阳湖沿岸南昌、鹰潭、樟树等几个航点的航运,另一方面还会影响沿岸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此外经常出现钉螺大量繁殖等生态灾难。”江西省水利界一位专家告诉记者。

  目前,鄱阳湖水利工程已经演变成一个“畅洪”方案。同时,鄱阳湖水利工程的控制水位也由最初提出的21米,降至12米。

  “鄱阳湖的正常水位是14~15米,12米的控制水位能干什么?”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如要保证南昌、鹰潭、樟树等航点的航运,鄱阳湖水利工程的设计水位应该保持在16米,最低也不应该低于14米。“在目前的方案中,工程设计原则是调枯(水期)不调洪,建(泄水)闸不建坝,这些都可以接受,将控制权交给长江水利委员会也可以接受,但设计水位太低了。”

  江西最初的想法是在鄱阳湖口筑起一座大坝,将长江洪水挡在鄱阳湖之外,同时拦蓄洪水,发挥灌溉、航运、发电等综合效应。这一最初设想被改为鄱阳湖“调枯控洪”方案。

  争议:设计水位太低

  如要保证南昌、鹰潭、樟树等航点的航运,鄱阳湖水利工程的设计水位应该保持在16米,最低也不应该低于14米。

  据记者了解,江西的“控湖”梦想最早可以追溯到30年前——早在1982年,江西就启动了“湖控工程”的科考和论证;而在1986年12月,江西已经形成《人工控制鄱阳湖研究综合报告》,并对之进行各种论证。

  1998年长江大洪水发生之后,江西师范大学提出了在汛期满足长江及鄱阳湖流域防洪调度需要为主,在非汛期满足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等需求的“湖控”方案;当时,鄱阳湖的“湖控工程”研究列入到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专题附件报告。

  此后,在2002年全国“两会”上,来自江西省40位全国人大代表又联名提交了《关于要求开展鄱阳湖控制工程项目建议书加快立项进程的建议》,试图推进“湖控工程”。

  当时的“湖控方案”,主要思路就是“御长江水于湖口之外”,工程大坝设计高度为21米。不过,由于“鄱阳湖是长江洪水最重要的分洪区,如果鄱阳湖不让长江洪水进入,湖口下游的长江段水位将抬高0.7米,武汉、南京、上海等城市的防洪压力将增大。”江西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鉴于此等负面效应,国家有关部门主张“湖控工程”应该缓行。

  直到2007年,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迎来了新的转机。2007年4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鄱阳湖视察,嘱托江西要“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2008年12月,时任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即敏感地抓住“一湖清水”的概念,决定做好“水”的文章,不但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且提出将鄱阳湖“湖控工程”改为“枢纽工程”。

  不过,随后涌现出来的反对声浪,让江西的决策者们始料不及。多家国内外组织和十余名国内知名专家上书外交部及国务院,要求江西“对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与影响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论证,要慎重作出批准该建设工程的决定”。

  因为多方反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在2009年12月12日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是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工程、关键工程、头号工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被要求单独论证,并没有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实际上,筑坝“拦水”是江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首选。不过,就算江西将蓄水量从最初设计的300亿m3降至200亿m3,最后再低至81亿m3的“生命底线”,江苏、上海等省市依然担忧。

 鄱阳湖大战 十年博弈 鄱阳湖工程水权争夺进入“收官时刻”
  根源:“江湖”之争

  由于近年来常态化趋势性的枯水期低枯水位是长江中下游面临的共同问题,应该引起国家层面或流域层面高度重视。

  不管是“湖控”方案,还是“调枯畅洪”的方案,江西力争鄱阳湖水利工程的原因在于三峡工程实施以后,“(长)江(鄱阳)湖之争”以及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权博弈。

  江西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03年三峡工程实施以来,鄱阳湖枯水期持续的低水位对沿湖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已造成较大影响,有近300万亩农田难以取水灌溉,沿湖近百万人口饮水出现困难;仅2007年大旱,沿湖地区600万亩农作物受旱,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0亿元。

  此外,鄱阳湖低水位使渔业资源衰退、收入急减。据统计,2000年鄱阳湖年总渔获量为3.59万吨,到2009年已减少至2.35万吨,减量达三分之一。湖区以渔业为主的鄱阳、余干两县,2007年的渔业收入不到往年的20%。

  江西方面认为,三峡工程运用后的近十年来,长江水情问题突出,鄱阳湖出现了低枯水时间提前、水位屡创历史新低等不可逆转的变化,鄱阳湖生态与经济两方面承载能力大幅降低。

  而长江中下游湖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5省市则担心,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上马以后,加上三峡工程的叠加影响,在枯水期,长江中下游将变成一条“水沟”,如果江西不放水,下游“抢水”的局面将在所难免。

  这一担忧得到有关国际组织的认同。世界自然基金(WWF)认为,鄱阳湖多年平均入江径流量1457亿m3,占长江径流量15%以上,超过了黄河、淮河和海河多年平均入海径流量的总和,对于维护长江战略水源地具有重要意义,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将危及下游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供水安全,并对长江河口湿地的演化造成长期和复杂的影响。此外,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长江江豚种群和长江淡水鱼类资源的威胁,都是在工程规划和设计阶段应该综合、全面考虑的环境影响。

  为了消除疑虑,江西省发改委与水利厅曾在2012年中联合赶赴长江下游各省市释疑解惑,以争取支持,但长江下游省份建议,“由于近年来常态化趋势性的枯水期低枯水位是长江中下游面临的共同问题,应该引起国家层面或流域层面高度重视,并研究措施统筹解决”。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由此再次进入僵局。

  妥协:“江湖”两利

  在将调配权上交以及进行了多轮利益妥协之后,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诸多障碍已经基本清除。

  实际上,国家有关部委已经注意到长江水情变化以及“江湖”争端。

  9月1日,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到江西考察以后表示,由于受到上游用水增加以及长江“拉空”等诸多因素影响,鄱阳湖整个枯水期相比正常年份提前了70天、延长了50多天,湖区水文情势的变化,必然引致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变化。

  “把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放在长江中下游大的系统中进行研究”是水利部考虑的重要方向。胡四一表示,这一工程的决策与实施,既要有利于环鄱阳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又要有利于维护健康长江;不宜把该工程仅仅作为江西省的一个局部工程,而要摆在长江中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大背景下来考量。

  谈及控制水位为12m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副院长胡春宏认为,该工程基于“调枯不调洪”的运行方式,对长江下游及湖区防洪影响较小。

  胡春宏表示,综合考虑生态、水资源利用、防洪、水质等因素,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宜采用17.5-14.5-13.0米运行调度方式;为了满足工程双向过流需求,可以采用鼓型弧门的闸门型式,建议不设水电站。

  在此背景下,为了化解下游省市的阻力,推动枢纽工程尽快立项、开工,江西提出将鄱阳湖水利枢纽的调度权上交给长江水利委或者水利部,并按照有关专家的审查意见修改工程建设方案,放弃防洪、发电等诸多利益诉求。

  江西省水利厅厅长孙晓山感叹,原来的“湖控工程”就是用三峡的办法对付三峡,把鄱阳湖与长江的关系割断;现在的方案做到“江湖两利”——对长江有利,对鄱阳湖有利。孙晓山表示,枢纽工程建好以后,江西可以得到巨大的生态效益。

  记者获悉,在将调配权上交以及进行了多轮利益妥协之后,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诸多障碍已经基本清除。

  中国科学院王光谦院士认为,鄱阳湖流域占江西97%的国土面积,解决鄱阳湖的问题,事关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在平息各种疑虑之后,江西必须“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全力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正是江西近期的重要工作之一。据记者了解,近期,江西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鹿心社再次到北京拜会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部委,希望国家部委支持的鄱阳湖水利、生态建设,争取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早日立项、早日开工、早日建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047.html

更多阅读

围棋“人机大战”十年没戏;吕钦:电脑训练有弊端

2014象甲联赛依然采取最彻底的安检措施,防备每个参赛棋手携带手机以及耳麦进入赛场。站在门口的保安手拿金属探测器,就像机场安检一样,对每位进场棋手进行检查,凡是发现有手机和耳麦被带入赛场的,一律予以没收。何以至此?防止电脑作弊。在

阚治东《荣辱二十年》 陆家嘴事件 阚治东

阚治东《荣辱二十年》    上上周在QQ群(V友群)内有人介绍了《荣辱二十年》这本书,是所谓的股市“猛人”阚治东的自传,对于阚治东这个名字在网上我是有看过的,在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中有提到过的,而且以前在网上查张国庆,管金生的

博弈论书籍推荐 十年博弈终推三包法

     从2001年开始起草、2004年开始征求社会意见的汽车三包草案(即“《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草案)》”),终于在今年尘埃落定。10月1日起,汽车三包法正式落地实施。  从起草到正式推行,三包法用了12年时间。这期间

声明:《鄱阳湖大战 十年博弈 鄱阳湖工程水权争夺进入“收官时刻”》为网友男台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