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1年走到今天,《中国企业家》杂志发起的年度“未来之星——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评选已经六度花开。每年,我们会向100家经过各方推荐和精心筛选出来的“未来之星”候选企业领导人发出调查问卷,根据他们的回答情况,我们有机会从一个切面真实地触摸到中国新兴企业的成长状况,归纳解析它们的喜忧困惑,发现未来中国经济的活力之源。感谢所有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以真诚和耐心填写问卷的朋友,正是你们的帮助使得我们的工作有了意义。而接下来,您所看到的则是我们共同的发现。
风险投资:头号助推器
根据调查问卷的回复结果显示,在本届候选企业中,已经吸纳了风险投资的企业占56.10%。与上一届吸纳风险投资的新兴企业(32.61%)相比,增加了约24个百分点。而且,本届上榜“未来之星”企业中,引入风险投资的企业所占比例更高,为76.47%。
贵企业下一阶段发展所需资金最可能的来源将是什么?还是风险投资!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有31.71%的本届新兴企业认为“引进风险投资”,是该企业所需资金最可能的来源,这一数字与上一届的(6.82%)相比,增加了大约25个百分点。显而易见,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风险投资对中国快速发展的新兴企业而言,已经取代了上市融资的地位,成为最容易获取的资金来源(图1)。
来自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成熟活跃的创业风险投资市场,是一个地区新兴企业能否蓬勃发展的重要条件。2005年以来,随着海外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大举进入中国,以及政府背景的国有投资机构表现得更加成熟,中国新兴企业的融资环境已经大为改善。这也意味着,学习与风险投资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互动,将成为新兴企业高管层今后的必修课。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寻求下一阶段发展所需资金时,所有企业一直坚持自身积累。无论是上一届新兴企业(25.00%),还是本届新兴企业(24.39%),“企业积累自有资金”持续排列在可能资金来源第二的位置。由此可见,我们的候选企业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自身财务状况的健康。风险投资也同样是扶强不扶弱。
在众多可供选择的资本市场中,高科技公司云集的美国纳斯达克最受青睐。今年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一半的企业选择纳斯达克作为其公司上市的风水宝地,尽管美国股市的审查监管制度日趋严厉;同时还有二成的企业选择海外其他地方,比如新加坡、英国;选择中国国内和香港上市的分别只有二成和一成。十分明显,在IPO上市的选择上,中国的新兴企业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海外。这固然有风险投资方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在内。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内资本市场多年熊市,创业板迟迟未开,而近年来在香港上市的民营企业又丑闻频频,直接挫伤了后来者的信心。值得忧虑的是,高质量的中国本土企业都在海外上市,将导致国内投资者很难分享到新兴企业成长的果实。
此外,调查结果显示,本届候选企业中只有3.23%已经上市,70.97%的企业正在筹备中,还有25.81%的企业没有考虑。
技术为王
产品优势、技术领先、注重推出新产品、以最大的投入去搞研发、少走多元化……一系列和“创新”相关的选项被排在各项选择的前列,各类数据非常明显的表示,本届新兴企业更加注重走产品专业化路线。而政府经济指导思路的转变,新国策的出台,无疑对这些高举创新旗帜的新兴企业是个重大利好。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我们将企业争对竞争对手的优势评价计算出得分(最高得分5分,最低得分0分)。结果显示,“产品优势”以4.675高分排名第一。其后,“企业文化”和“市场份额”分别以4.500和4.450的得分位居第二和第三。而“管理体系”以4.350的最低得分排名最后。可见,管理仍然是新兴企业比较大的短板。
未来三年,企业在同行的最大优势将体现在哪些方面?技术领先。42.50%的本届新兴企业认为“技术领先”是企业未来最主要的优势。其次,“市场份额”(20.00%)和“产品多元”(15.00%)是本届新兴企业认为是第二和第三重要的优势体现。而“资产规模”则是最不被认同的优势体现,中选率为“0”(图2)。
2006年,贵企业在经营方面最需要加强的措施是?推出新产品。调查结果显示,本届新兴企业非常重视创新,认为新产品的推出是企业经营最重要的举措。“推出新产品”以73.81%的比例高居所有经营手段的第一位,比排在第二的措施高出17个百分点。其后,“扩大国内市场分额”(57.14%)和“吸引外部投资”(38.10%)被本届新兴企业看作今年企业经营中列于第二和第三重要的措施。另一方面,“增加贷款数额”(4.76%)、“节俭经费”(7.14%)则不被企业认为是今年经营需要加强的重点,以不到10个百分点的比例倒居第一和第二(图3)。
众所周知,只有加大投入才会提高产出。所以,要想持续推出新产品必然离不开前期产品的研发。自然的,在本届新兴企业选择未来三年在哪些领域增加投入时,超过一半的企业选择了研发。与上一届新兴企业(36.36%)相比,本届新兴企业(52.50%)更为强调对“研发能力”的投入,增加了16个百分点。另外,在企业预计未来三年准备加强投入的领域,“市场营销”(25.00%)和“客户服务”(12.50%)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位居第二和第三,仅列在“研发能力”之后(图4)。
在预测企业产品未来战略的发展方向上,本届新兴企业更倾向于产品专业化,选则“固守单一产品”的几乎占了七成,相对的,选择“走多元化发展道路”的则只剩三成。而一年前,新兴企业对产品未来战略的选择上,则是一半走“固守单一产品”,一半“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平分秋色。
最具潜力与投资价值的行业
显然,新经济和互联网热潮是重塑中国经济的主要力量之一。未来3-5年,中国市场比较有潜力的行业是?55.00%的本届新兴企业选择了“软件、芯片、互联网等”行业。这个比例超过排名第二的行业25个百分点。您对投资哪些行业比较感兴趣?45.00%的本届新兴企业投资“软件、芯片、互联网等”,与排名第二的行业拉开了23个百分点。我们的数据显示,“软件、芯片、互联网等”持续两年成为中国市场最具潜力与投资价值的行业。
在本届新兴企业预测中国市场具有潜力的行业排名中,“教育”、“消费电子产品”两个行业以30.00%的比例并列第二;“生物制药”、“通讯产品”两个行业以27.50%的比例并列第三。另外,“仓储物流”、“计算机及外设”、“防务与航空航天”、“重工业”、“日用化工产品”等五个行业比例为“0”,无一人看好。
在回答对哪些行业感兴趣投资时,本届新兴企业将“教育”(32.50%)、“房地产”(25.00%)排在了第二、第三,仅次于“软件、芯片、互联网等”。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本届新兴企业并不十分认同“房地产”行业的增长潜力(预测中国市场有潜力的行业排名中,“房地产”排名第七),但是,似乎并没有影响企业家对该行业的投资兴趣。
调查结果还显示,尽管能源紧张,油价高企,但新兴企业却对其兴趣不大。对比去年和今年的调查数据后我们发现,无论是在发展潜力方面还是投资价值方面,“能源”都是降幅最多的行业。在去年最具潜力的行业排名中,“能源”、“软件、芯片、互联网等”行业双双以41.86%的比例位居第一,而今年,“能源”行业仅以2.50%的比例排名第16位,中间相差39个百分点。同时,在去年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业排名中,“能源”以29.55%的比例排名第3,今年仅以2.50%的比例退居14,相差了27个百分点(图5)。
需要打开国际视野
美国学者说“世界是平的”,但我们的调查对象很多还认为“世界是圆的”。根据回收调查问卷的结果,本届新兴企业对国内同行认识清楚,对国际同行的了解相当模糊,存在一定程度的近视。不管是评估现在的实力,还是预测将来的实力,新兴企业对国内同行的地位都有清晰的认识,回答“不清楚”的企业为“0”;但是,对于自己在国际同行中所处的地位,表示说“不清楚”的企业占38.46%,预测将来表示说“不清楚”的占26.32%,都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贵企业的综合实力目前在国内同行中居于怎样的地位?大约九成的新兴企业认为自己排在国内同行的前十位,同时位居第一的占36.59%,认为处于前三的占31.71%。
贵企业的综合实力目前在国际同行中居于怎样的地位?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不到四成的新兴企业居于国际同行的前十,同时占25.64%的新兴企业排在前十名之后,更有38.46%的新兴企业表示说“不清楚”。
在预测未来三年企业的整体实力排名时,本届新兴企业对于本企业的发展充满乐观。在国内同行排名上,几乎一半的新兴企业认为自己可以占据第一的位置;在国际同行排名中,认为能进入前三的新兴企业占26.32%,比目前占据前三的多了14个百分点,同时,认为可以进入前五的增加了11个百分点,进入前十的增加了8个百分点,所有靠前的排名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求贤若渴
我们的调查显示,新兴企业目前最需要社会中介组织提供的服务?人才推荐。“人力资源推荐、发掘”以43.90%的比例高居最需要服务的项目之首。调查结果表明,人力资源紧张已经成为新兴企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是最需要依靠第三方支持的问题。毕竟,不论是产品研发,还是市场开拓,都需要具体落实到相关人员执行。但另一方面,全国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可见,教育机构需要改革,以培养更多企业需要的人才。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职业经理人培训”、“证券融资服务”、“对外合作、国际市场开发”同样是企业非常需要中介组织提供的服务,同时以34.15%的比例并列第二。相反,“企业信息化”、“会计审计财务代理等”、“信用评估”、“创业辅导”四项服务则是企业最不需要中介支持的服务,比例为“0”(图6)。
乐观自信
有理由相信,相比前几年艰难的上下求索,越来越多的新兴企业已经进入了成长的快车道。他们对于宏观环境的信心更强,对于自身的发展更加自信,对于未来的预期更加乐观。
今年新兴企业回复的调查数据显示:100%的企业认为自己拥有独特的产品或服务优势;100%的企业认为自己拥有核心的管理团队;100%的企业认为自己运营体系运转良好;100%的企业认为自己界定了明确的目标市场;100%的企业认为自己获取生产体系的渠道畅通;100%的企业认为自己有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97.56%的企业认为自己建立了健全的管理系统;还有87.56%的企业认为自己建立了比较成熟的企业文化。
在众多百分之百确定的数据中,近乎一成否认的数字,尤显突兀。尽管有相当的企业认为和竞争对手相比,“企业文化”是自己所具备的优势,但是仍然有9.76%的企业明确表明自己没有建立起成熟的企业文化,还有2.44%的企业表示说不清楚。调查显示,在众多快速发展的新兴企业当中,企业文化既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重大优势,同时也是众多优势项目中最需要时间积累的一项。
调查说明
“21未来之星——年度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评选始自2001年,至今为第六届。此项调查活动由本刊独家主办,旨在发现并推举中国企业新星,探究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之道。
为了寻找本届 “未来之星”,我们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企业局、高新技术开发区、商学院、以及本刊驻各地区办事处发出推荐函征集候选企业,共搜集了约10000家中小企业资料。依据本年度“未来之星”五项入选条件(附后),从中筛选出100家候选企业,并向他们发出包括近三年财务数据在内的《候选企业基本状况调查问卷》。此外,我们还邀请了包括投资公司负责人、管理咨询公司负责人、政府和校院中小企业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部分行业的企业领导人共计100位评委,以《候选企业专家评审》问卷的形式,根据21星评选的五项指标(附后),为这100家候选企业评分。
截至2006年5月10日,本刊共收到43家候选企业的回复问卷。根据回复问卷企业所填报的2003年至2005年营业收入情况(部分未填报的企业数据由本刊调查研究部通过其他多种渠道收集获得),我们计算出候选企业2003年至2005年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
截至2006年5月10日,本刊共收到49份特邀评委回复的问卷。经过数据处理,得到候选企业五项指标综合得分以及评委中选率两个数据,对这两个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到候选企业评委得分。
“21未来之星——2006年度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的最终排名,是依据“候选企业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以及“评委得分”综合而成。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评选由于部分企业正处于上市缄默期或其他特殊原因,不方便共开其财务数据,为尊重企业意见,本刊在“21未来之星——2006年度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排行榜上隐去了部分数据。
在此我们还特别向长江商学院、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嘉兴市经委中小企业处、南昌市经贸委重点企业处、陕西省中小企业处、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等给予大力支持的机构,致以衷心感谢。
入选条件说明
一、该企业应是中国国籍的自然人/法人注册成立之公司;
二、企业成立时间不超过十年;
三、未上市、或者上市时间不超过1年的企业可以入选;
四、企业2005年营业收入在5000万—10亿人民币之间;
五、企业营业收入在2003年-2005年间连续增长。
评审指标说明(每个指标满分为“7”分)
1、企业领先性 指该企业目前在同行业企业中的地位
2、制度领先性 指该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资本运作方式的基本特色
3、行业领先性 指该企业所在行业的未来发展潜力
4、企业创新性 指该企业在技术、市场、管理方面的创新能力
5、成长性 指该企业在技术、市场方面的潜力以及成为行业领袖的潜在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