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并购这一轮日子最难过的将是那些未获外资参股的银行——它们将如何与其他市场对手竞争呢?
文/本刊记者 白柯
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正成为国际金融并购的热地。中国在2005年跨国金融服务并购额飙升 67%,超过 150 亿美元。而中国即将全面开放金融服务业,更将导致并购巨增。
亚洲各个市场的金融并购有何差异?外资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并购战略如何,将给中国金融业带来哪些影响?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贝恩大中国区银行业咨询服务主管Oliver Stratton, 贝恩南亚地区金融咨询服务主管Edmund Lin, 以及贝恩亚太区金融咨询服务主管Gary Turner等人(以下简称贝恩)。
《中国企业家》:2005年的亚洲金融业并购高潮和2001年的相比有什么特点?
贝恩:2005年亚洲金融业主要是得到了外资对中国跨境交易的强大推动。外资对中国的收购行为占了亚洲购并总额的77%。反观2001年,亚洲金融业购并市场则主要表现为数宗巨额的境内收购,占亚洲金融业购并总额的76%。同年,也有少数非常大的跨境购并案。总体而言,2005年亚洲金融业购并市场活跃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将于2006年底全面开放银行业。和2001年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数家亚洲以外的大银行参与其中,如美洲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
《中国企业家》:韩国作为金融并购比较活跃的国家,与中国相比有什么相同与差异?
贝恩:韩国仍可能出现数量不少的购并案,但我们预计这些购并案将主要来自非银行部门,如保险与证券业。在过去六年中,韩国的银行业已经完成了相当程度的整合,尤其是最近的巨额购并案—韩国最大的放贷机构国民银行(Kookmin Bank)收购韩国外换银行(Korea Exchange Bank,KEB)——已经接近尾声。相反,韩国的非银行市场仍相对分散,发生购并案的时机已经成熟。
《中国企业家》:中国商业银行分为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三大层次。在这三个层次的并购分别有什么特点?外资选择不同并购对象有什么样的考虑?
贝恩:对于四大国有银行,外国投资者很难收购5%-10%以上的股权,很难影响这些巨型银行的业务模式或改变其企业文化。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投资者可能对收购目标的状况并不非常了解,因为这些股份制银行之前已经整合了数家银行。但外国投资者可以购买更高的股权比例(达到20%),而且更可能推进其业务模式的转变,从而影响这些股份制银行的企业文化、发展方向及对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等。已公开上市的银行则处于这二者之间,但总体而言这些银行的经营情况较好,外国投资者从中获得的股权增值空间也比较有限。
《中国企业家》:外资对中国银行业的并购有一些成功的案子,也有一些挫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贝恩:现在评论这些购并案成功与否仍为时尚早。部分投资者可能在执行尽职调查时比较严格,这将使他们今后获得更多的股权分红。部分投资者可能已经获得(纸上的)收益,因为他们投资的银行在上市后股价上涨。收购股权是相对简单的,难的是获得收益。要获得理想的收益,外国投资者必须与中资银行共同努力,影响这些银行的发展策略,推动多领域的业务成长,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尤其是面向消费者与中小企业的业务,引入新的机制,如信贷风险管理、市场营销等。要想获得成功,外国投资者就必须与其投资的中资银行建立起紧密的关系,影响其决策,并导入新的机制。汇丰在这方面看来做得非常好——已经获得数倍的投资收益,其投资的中资企业建立了强大的管理团队。
《中国企业家》:外资并购会给中国的金融业带来哪些挑战?
贝恩:外国投资者将向中国市场引入在西方市场已经成熟、但对中国仍较新的金融产品。市场竞争将会加剧。银行业将会更加重视如何处置坏账,并可能停止向信用不良的客户放贷。日子最难过的将是那些未获外资参股的银行——它们将如何与其他市场对手竞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