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方上流传较广的“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口号,如果放大到全国,就会出问题。美国的发展战略恰恰相反,是“不求所在,但求所有”
文/李德水
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为1.67亿美元,1980年更是亏空13亿美元。从1978年到2003年,我们用25年时间使国家外汇储备达到4033亿美元;而从2003年到2005年,只用两年时间就翻了一番多,年末达到8189亿美元。到今年3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8751亿美元,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一。
外汇短缺的时代,我们盼望得到更多宝贵的外汇。因为外汇储备充足,可增强国家的抗风险能力和国际支付能力以及带来其它许多好处。但外汇太多了,拿着也烫手。其弊端:一是加大了货币政策的实施难度。外汇占款已经是目前货币供应量扩大的重要原因。央行通过发行银行票据实行对冲虽然还有一定空间,但长此以往终究难以为继,并为将来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甚至滞胀留下隐患。二是巨额外汇储备令世人瞩目,虽然每一美元外汇储备都是国家用等值人民币购入的,但客观上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成了某些国家制造贸易摩擦的口实。因此,如何防止国家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确实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3月中旬,我与来京参加《中国发展论坛》的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教授会面时,特别向他请教了如何防止国家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问题。他谈了以下五点意见:
1、把外商来我国进行直接投资(FDI)的外汇留在投资国,而在国内相应地贷出同等量的人民币。具体做法是,外国投资者将欲投入我国的资金(如1亿美元)先存入我国在该投资者所在国的分支机构如中国银行分行,而中国银行在国内的分支机构给该外商投资者(在需要投资的地区)贷出与1亿美元等价的人民币。其结果外汇没有直接进入国内而是在境外流通,央行不需要购汇,从而可降低国内直接购汇投放人民币的数量及其形成的乘数效应,减少了货币供应量;同时也增强了中国银行在境外的实力和贷款基数。而在境内支付给外商的人民币因在境外分行已经存入相应的外币作抵押,是一种相当安全的贷款。而外商亦可籍此长期避免汇率风险,这对外商和银行两便的好事。对少数没有中国银行分支机构的国家可实行异地操作。如果进入我国的FDI能有一半以这种方式操作,则一年就可少进入300亿左右美元的外汇。
2、成立中介性的进出口公司,帮助美国等贸易逆差大的国家的中小企业向中国出口高技术或中国短缺的商品。因为美国有不少中小企业也有许多好产品可向中国出口,但渠道不太畅通。这样也可减少贸易顺差,增加国内短缺技术或商品的供给。
3、让优质中国公司在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参股的同时,主要放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在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加的时期,如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许多优质企业主要选择了香港和海外上市,结果筹集了大量的外汇,一下子又多出一大笔外汇需要消化。仅从资金来源上说是不适宜的。如果只将少量资产在香港和海外上市,大部分资产在国内A股上市,同样可以达到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扩大中国民众的投资渠道,减少外汇流人;增加优质上市公司又是改善中国股市必不可少的措施,可谓一举多得。
4、采取措施逐步使中国投资者通过CDR或其它形式能够在国内投资国外公司的股票。具体做法可考虑:通过中国银行等中介金融机构,在海外股市买入几家外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如100万股。然后将这些股票折算成人民币,在A股中挂牌买卖。这就给国人搭建起一个投资国外资产的可控平台。这样,我国持有的外汇资本可转移一部分去购买外国优质股票减少外汇储备;国内投资者又可找到资金出路,并得到相应回报。
5、外商直接投资房地产不应作为外商直接投资。这样可以减少热钱利用FDI渠道流入我国。
刘遵义教授的这些意见很值得参考,只要组织力量精心操作是可以见到成效的。经初步考虑,我还想补充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在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当前对外贸易中“奖出限入”、外汇管理中“宽进严出”的政策取向。
二是加大先进技术引进的力度,努力增加短缺商品的进口。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中2/3以上为美元资产,黄金储备只有600吨左右,占全部外汇储备的比例仅为1.4%;而美国黄金储备超过8000吨,占全部外汇储备的60%以上;德国黄金储备3433吨、法国2945吨、意大利2451吨,均相当于其全部外汇储备的50%以上。一旦发生美元急剧贬值的情况,我国外汇储备将大幅度缩水,我国经济将遭受沉重打击。从全球角度看,美元仍然是强势货币,无论欧元、日元和其它货币均尚难以与美元匹敌。所以,美元对其它货币大幅度贬值的可能性不大。但从去年以来,特别是近期,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价格的急剧上涨,其本质就是美元贬值;石油价格上涨实际上也意味着美元的贬值。各种战略物资价格大幅上涨的趋势,甚至可以理解为全球各种货币都在贬值。弄得不好,几年之后可能导致出现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局面。最近,日本官方、民间一齐动手,加紧储备稀有金属,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我的第三点建议是:建立一个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贸易差额统计体系。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实际上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新格局的必然结果。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已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8.3%,加工贸易出口已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4.6%。按照现行的国际规则,国际贸易的统计是以海关为准的;而生产则没有国界,生产企业和企业的所有者更是完全打破了国界的限制;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几乎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欧元区除外),货币(本币和外汇)的管理都是以国家或境内外为界的。鉴于上述总规则和大格局以及这两个基本情况,我国的外汇储备额至少在近期内将是一个迅速增长的趋势,突破1万亿美元似乎指日可待。
最近,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高级经济事务官李月芬撰文指出,过去20多年间,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方面,外国直接投资使得国际商业活动变得越来越无国界;另一方面,组装、加工中心也让中间商品的交易异常频繁。2003年,美跨国公司在海外子公司的销售额达到33830亿美元,而同年美国本土出口额仅为10040亿美元,不足海外附属企业销售额的1/3。跨国子公司的销售不包含在母公司所在国的贸易差额中,相反它们却被记入FDI东道国的GDP和贸易差额数据之中。这就是当前贸易差额统计体系的荒谬所在。近十几年经济迅速全球化,完全打乱了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一直沿用至今的这一套经济核算体系。
美国跨国公司在海外子公司实现的3.38万亿美元的销售额不但不记入其出口,返销美国的部分产品还算作美国的进口,可见美国的巨额外贸逆差其实是个假象(2005年为8049亿美元),是传统的统计制度遮掩了人们的耳目,扭曲了事情的真相。据2005年3月美国国家经济分析局的报告,2004年美国公司在海外盈利高达31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可见,美国在外贸赤字的表面现象下得到的巨额实惠都被掩盖起来了。如果考虑美国公司在中国的销售、关联方贸易以及中间产品交易双重记录的影响,中美双方贸易的逆差就会大打一个折扣。如果再把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等在中国大陆投资企业以及由美国跨国公司控制的东南亚国家企业与我贸易中对我国的上述影响都算进来,则更会是另外一种景象。建立一个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贸易差额统计体系则能全面地揭示国际贸易关系的真实面貌。
四是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对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果,必须充分肯定;没有改革开放政策,就不会有中国今天这样的繁荣昌盛。中国共产党正领导着13亿人民进行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求每一个细节都做得十分周全是不可能的,这不符合客观规律。但发展中的问题要依靠发展的办法去解决,改革开放中的问题要依靠深化改革、提高开放水平去解决。例如,在地方上流传较广的“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口号是值得推敲的。如果放大到全国,或全国各地都持这种指导思想,就会出问题。美国的发展战略恰恰相反,是“不求所在,但求所有”。我们要抓住机遇、巧于周旋,使外资为我所用,实施双赢战略。不能简单地放弃所有权,因为所有制是各种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核心与基石。再比如,“两会”期间,一位民营企业家说他在沿海某地投资一个4000万元的项目。谈好之后当地政府要求其以美元投入,理由是他们当年招商引资任务完不成。于是他将人民币打入美国在华子公司账户,再由美国母公司将美元汇过来。这一出一进使投资者损失约20%,他又要求地方政府给予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这种实为绕道国外再投资回中国的内资在我国吸收FDI总额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且不说白让人家挣了换汇的手续费,还给国家外汇储备徒然增加了压力。这是应当予以纠正的。
(作者为原国家统计局局长)
2005年世界主要国家货物贸易排名 单位:亿美元
国家 排名 进出口金额 排名 出口金额 排名 进口金额
美国 1 26370 2 9043 1 17327
德国 2 17448 1 9707 2 7741
中国 3 14221 3 7620 3 6601
日本 4 11119 4 5958 4 5161
法国 5 9550 5 4592 6 4958
英国 6 8791 7 3779 5 5012
荷兰 7 7592 6 4013 8 3579
意大利 8 7465 8 3668 7 3797
加拿大 9 6797 9 3596 10 3201
比利时 10 6500 10 3296 9 3204
总值 211462 - 103931 - 107531
资料来源:《中国企业家》根据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