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思维游戏 商业竞争中的思维逆反(1)



自2005年,我酝酿多年的破局营销战术理论成型,所以公开撰文提出一系列可供企业操作的破局营销战术,四年多来,除了从多侧面多角度地详细阐述这个理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之外,我一直在不断地完善这个新颖却充满本土韵味的营销战术理论体系,并逐渐渗透运用于企业的营销实践,真正形成了可以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市场不同产品不同企业的破局营销策略以及策略诞生的工具和方法。

这期间也有不少业内外同仁拿我的“破局营销”理论与李光斗先生的“插位”和路长全先生的“切割”进行比较,觉得都属于一种自圆其说的可有可无的“伪理论”,因为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的理论体系已经被西方的大师们很早就建立完善了,我们也无法超越他们,即便弄出一些“新颖”的理论,也都跳不开大师门既成理论的阴影。

显然,这样的理解也在我的预想之中,综观历史,一种新事物从诞生到被接受,总是需要大量的成功例证和时间来证明的,而我的理论,不需要别人认可,我甚至希望除了我之外,没有人能够操作,因为这个利论是我沈坤的思维突破,是我的原创,就象李小龙先生的《截拳道》,惟有深刻领悟并原创它的人,才能真正驾驭它并产生巨大的作用。

我当然不是这么狭隘,但事实上如果不具有另类思维的能力,就无法理解我的理论,更不会驾驭理论体系中的各种奇怪招术,最终的效果自然无法体现,而我却越来越受其益,每当接手一个项目,我总是信心百倍,轻易就能找到破局的创意,从而我更加坚信,现代营销策划肯定不需要经验,而需要别具一格的破局营销的逆反思维。

譬如,中国企业的集体模仿行为,就能轻易让我找到行业的盲点,然后设计策略攻击,就能为我服务的企业带来先机。这是很多企业所不知道的,他们依然在按传统的思维在思考在运作。

在这四年多时间里,我不断对我的思维能力进行挑战,不断地运用另类的思维解决我在营销策划中遭遇的市场难题;同时我的思维也在不断地影响周围的人和我服务的企业,下面是一些我对传统商业思想的挑战,有些可能不被人认同甚至反对,但我相信这样的思维逆反是有用的,至少是积极的。

     商业竞争中的思维逆反

第一个思维逆反——国学对企业发展没用,研究未来才能战胜西方强企

目前,举国上下掀起一股轰轰烈烈地国学热,如果仅仅作为一种古代文化来学习也不算坏事,多知道一点知识总是有用的吧,可偏偏不是这样,那些一点不懂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为何物的国学大师们,竟然借已经死了几千年的古人的言论,大摇大摆地走上我们的企业管理讲台,给我们的企业家大谈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似乎,惟有精通古代文化,我们的企业才能有效的发展!

我相信古代学者的文字中有很多对我们后人可以学习的营养,但我不相信,几千年前的古人能较教我们管理现代的企业。傻瓜都知道,那个时候哪有“企业”这样的机构?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威胁。目前,中国本土企业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肯定不是我们国内自己的企业,而是从世界各地尤其是大量从美国进入我们国家的强势企业。我们都很明白,当前形势下我们尚不可能战胜它们,我们也学会了西方的管理思想,但作用于我们本土企业时,仿佛没多大用处,所以才导致了有所谓的“中国式管理”的诞生以及“国学”思想的渗透。

我看过不少资料和电影,当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我们的国人用足了本土由大刀、长矛组成的“武术”,但最终依然无法抵抗老外的洋枪洋炮。而现在我们的企业一古脑地大学“国学”来管理自己的企业,真的令我有了一种一群“长衫马褂大刀长矛手”勇敢直面洋枪洋炮的外国鬼子的景象。

我这样说,显然很多人会反击我,他们会告诉我,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不学他们是忘祖,我不否认古代确实有好的思想,有些思想放到今天也未必没有一点时代意义,我否认的是,我们有这个必要把古代所有的古人文本,搬进“国学”这个箩筐里,让我们的企业家背着去与西方的强势企业竞争吗?

企业管理虽然是一个已经成型的理论框架,但是,我们与整个世界一样,每天都在面对未来,如果我们要与西方强势企业竞争,必须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未来的企业管理,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管理理论体系,因为面对过去,我们已经不战而败了,西方有数百年的企业发展历史,而我们仅有可怜的三十年,你无论如何都赶不上他们。但是我们把思维逆反一下来看问题,在面对明天和未来上,我们与aihuau.com全世界所有的企业机构是一样的,在面向未来的赛道上,我们都在同一个起跑线,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未来是什么样子?但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是面对,同时必须要去研究未来可能发生和即将发生的,这样我们才能有准备迎接属于我们的未来。

而研究未来,必然首先要开发我们的头脑思维,让我们去想象还没有发生的事,运用我们的思维去创造未来吧,综观历史,一切事物的创造都离不开我们的思维。

企业家们,让我们把精力倾注于当下,让我们的思维遨游到未来吧,这样你才会发现战胜强大对手的方法,至于国学,就让喜欢他们的人去研究吧!

第二个思维逆反——骄傲的企业进步快,低调的企业死的快

生于80以前的人,大概都接受过毛泽东的为人思想,“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的语录成了几代人的行为准则。显然,毛泽东的思维也是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并深知这“骄傲”与“谦虚”之间的辨证法和由此而带来的“进步”与“落后”间的逻辑关系,多少年来谁也没有去驳斥过和否定过。但今天,我认为这是一个缺乏科学的论断,也是不符合逻辑的观点。

我们先来看毛泽东的逻辑:骄傲的人必然会自满——自满了必然不会吸收新的知识了——最终导致他落后于他人!这是个典型的毛氏逻辑,显然也是狭隘和片面的。

首先,骄傲的人未必就一定自满,试想,他为什么会骄傲?至少有几种理由:一是自认为比他人厉害,二是确实棋高一者;三是性格使然,喜欢挑战。

我们再来看骄傲的人的常规表现,骄傲的人缺乏耐心,有什么想法会说出来,有时仗着自己的能力其言论甚至会过激,这就会导致身边的人不服气,从而与他过招。

过招胜了,这个骄傲的人会继续骄傲;较量失败了,他找到了自己的弱点,会快速弥补自己的不足,下一次还会找人较量,这就会形成:骄傲——招来较量——较量——引发——失败或者胜利——继续骄傲,如此周而复始,这个人就会飞速进步。除非这个人经历不了失败,那么有可能失败一次就永远不会起来了。

事实上骄傲的人,更多的是一种性格,既然是性格就很难改变,硬逼他改也会很艰难和很痛苦,所以,在任何场合,这样的人会一直成为我们的中心,甚至会招人嫉妒和讨厌,因为我们中国人更喜欢处事地调。

 逆反思维游戏 商业竞争中的思维逆反(1)

低调的人是怎么表现的?自己有能力也不轻易暴露,还美其名曰“涵养”,这样的人不擅长与人计较(太怕输),也就失去了很多“较量”或者“切磋”的机会,所以不知道身边这些个相貌平平的人有可能比自己更高深,他就会保留着那可怜的一点点“涵养”,到死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厉害!

显然,我们不需要如此低调的人,如果以结果论,我们会更多一点喜欢骄傲的人,至少,我们会觉得这样的人可爱,比我们自己勇敢,因为他们敢站出来挑战,而我们不敢,或者是不屑于,那也只能算是阿Q一个了!

在企业竞争中也是如此,如果你一味低调,保持着令人尊敬的“涵养”,那么你会发现,你的身边已经聚满了与你竞争的企业,甚至,你辛苦积攒起来的地盘,正在被它们一点点地蚕食掉。所以我才在《硬球攻击》一文里提出了,企业在竞争中要善于有勇气打硬球战,不要象中国足球队这样有“涵养”,而要象南美球队那样骄傲和凶猛。

如果企业有骄傲的性格,我称之为血性,那么即便你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但通过你的骄傲会引发不服气的竞争者与你较量,在较量中你才能发现敌我双方的优势和自己的不足。为下一轮的竞争做好胜利的准备。

让中国企业多一些象家电业的长虹、格兰仕、奥克斯和国美这样的骄傲的企业吧,至少,他们敢于与强者竞争,哪怕输的头破血流,至少看到了自己败在哪里?

让那些低调的有涵养的企业,默默地存在于他们的幻想中吧,商业竞争不需要绅士!!!

第三个思维逆反——打败同行业高手需用旁门左道

旧版电视连续剧《霍元甲》里有一个情节,霍赵两家因争夺各自的家传拳术为武林正宗而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比武大会,两家正斗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独臂老人,这个花白胡须的老者,竟然三下五除二地轻易打败了霍赵两家,并慨叹原来名震江湖的霍家拳不过如此,正在如此危急关头,一直默默无闻并且从小因体弱多病而无权练武的霍元甲挺身而出,愿意与独臂老人较量,霍元甲的举动使所有在场的人都深感意外,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这个瘦弱的小伙子根本不会武功,他又怎么能与这个接连打败了霍赵两家掌门人的高手独臂老人进行决斗呢?而事实却出乎所有人的意外,霍元甲凭着自己独特的悟性,以独臂老人所完全看不懂的招数,打得独臂老人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最终被霍元甲打败受伤。

相信很多人看过这个片子,也很过瘾这一段精彩的武打戏,我们就针对性来个分析,霍元甲为什么能打败连他父亲都无法打败的高手?其实我们看过片子的人都很明白,是因为霍元甲没有采用祖传的霍家拳,而是运用了他自己都叫不出名字的迷宗拳,根本没有传统的套路,一切都是顺着形势的变化而随机反应的一种拳术。而独臂老人这个武林高手,为了打败霍家拳,已经针对性研究了很多年的霍家拳,并专门设计了破解霍家拳的套路,所以轻易就打败了霍赵两家的掌门人,而输给霍元甲,是因为霍元甲用的不是霍家拳而是自己悟出来的怪招,属于典型的旁门左道。

所以,一个企业如果想真正的创新,就不能按传统的思维走,也并非一定要从先进企业中去挖人,超越对手最好的做法不是向他学习或者一味地模仿他,而是以另一种身份与他平起平做,记住,你是张三,就永远不可能成为李四,也没必要努力成为李四,你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做得更张三,让李四对你刮目相看。

我们习惯了自己从小养成的逻辑思维,经验主导着我们对待新生事物的态度,于是,某地方啤酒企业欲调整战略,想对市场有所作为,第一想到的就是从青岛、华润雪花和燕京等啤酒品牌企业挖人,来担任自己公司的营销或者公司CEO,他们始终认为,既然他(她)能带领团队把青岛、燕京等做到如此了得,也就一定能帮我们做成第二个青岛或者燕京,即便做不到,也一定让我们大开眼界带来期望中的快速增长和企业强大,这几乎是当前我们国内企业一贯的做法,没有人反对,也没有人认为是错的,因为他们确实有经验啊!

我在《突破思维才能创造奇迹》一文章中讲过被我们大家误导的“经验”,譬如,一个人连续看到了100只白天鹅,那么他会在心里归纳出这样一个结论:原来天鹅都是白的,这个归纳就是他的经验,因为他已经有了100次的验证;但如果某一天,这个人突然看到了一只黑色的天鹅,那么他的那些经验就一文不值,甚至会带来危害。

我反对落后企业一定要向行业老大学习,有时候你越学习它,你就越没有战胜它的信心和勇气,我的观点是,与其亦步亦趋地模仿学它,不如寻找它的不足点并且给予豪不留情的攻击,取代它的位置。不然,你要学习它再超越它,那要到猴年马月啊!

一个企业要在行业中有所作为,就必须跳出自身所在的行业,站在一定的高度来俯视自己所一路走来的行业,深入地分析造成现在这个局面的原因,然后运用脑力风暴,对自己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未来走向,以及离开这个行业群体,另开一条路进行创意。创意的方法可以运用概念逆反和交叉思维,逆反是指把原来的顺序进行颠倒,看能做成什么来?而交叉是把两者不相关的概念进行错位对接,有时因为交叉而产生新的东西,譬如新的品类和新的概念,甚至新的行业。然后运用创造出来的歪门邪道,来战胜阻碍在你面前名门高手!

(未完待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0768.html

更多阅读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中的潜规则

谁是市场竞争中最大的受益者呢?我认为是消费者!   消费者好像一个裁判,他们用钱作为选票,裁定出那哪款产品,哪个品牌是竞争中的赢家。   消费者不是上帝。在上帝眼中即使是输家,也会给予他生存的权利,允许他重新再来。但是裁判不会,对

商业银行经营环境 动荡商业环境中的致胜之道

圈点动荡商业环境中的致胜之道《INSEAD》 INSEAD创业学教授莫滕·汉森,与吉姆·柯林斯研究了30年来表现出色的14家公司,使用“量化配对”研究方法,首先选出“极其动荡不稳定”的产业(如生物技术和航空业),然后选出在本产业中业绩持续增

经销商市场规划书 经销商如何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大赢家?

  胜景山河营销中层会议,董事长姚胜与大家讨论一个销售战略问题:经销商做大做强,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大赢家,是所有经销商的目标和愿景,但怎样才能够成为大赢家?我们看到太多的经销商多年后仍然是夫妻二人打天下、守门面;太多的经销商做到

优胜劣汰 弱肉强食 企业竞争中的弱胜强汰

熟悉经济学的人都知道有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理论。其实,企业竞争中与优胜劣汰相反的劣胜优汰是一种常见现象。 对管理的投入构成成品的成本的一部分,增加成本会向上推挤利润空间,最终导致价格期望上升,当然,管理的提升会带来产品性能的

声明:《逆反思维游戏 商业竞争中的思维逆反(1)》为网友柴扉轻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