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和日本的景观基本都贯穿着如下的原则:丰富多彩但不显零乱,整齐有序而又不失活力,传统与现代相融,固守与开放并蓄
文/本刊记者 尹生
东京给我留下的记忆,只需用一个字来形容:色。
2006年9月的一天,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登上全日航空的飞机,空姐们就开始用一种她们特有的仪式向你提示,你要到达的将是一个对“色”有着充分理解的城市:在3个多小时的旅程中,这些漂亮而行为举止像机器人一样精确到位的小姐们,每隔一个小时就会换一次衣服,先是整洁的蓝色西式套装,一小时后她们着一身白里带紫的齐膝连衣短裙出现在你面前;再过一个小时,一群身着和服的可人儿从你身边飘过——东京快到了。
色之诱惑
到达成田机场,坐上开往东京市区的大巴,你很快就会进入一个黑泽明的电影世界:有着高高山墙、长长窗户和小小屋顶的日式白色或灰色民房,点缀在墨绿的树林与农田之间,仿佛能看见那群别着长刀、受雇来保护农民的武士,在黑白世界间穿梭。但每当你打算在这个静谧而不单调的山水田园画中停留下来时,在绿色的田野、灰里透白的天幕和灰色的高架桥之间间或闪现的红色或黄色天线塔,或者是迪斯尼乐园抢眼的鲜红色拱型设计,或者在立交桥相交处的黄色桥身,很快把你带回一个以人的意志为中心的现代世界。而正当你开始从这种意识中找到立足点时,在不经意间,你已出现在一群突然闪现的高楼中间——进入市区了。
这一切仿佛只不过是经过预先设计的引人入胜的闯关节目——你一点也不觉得突兀和不自然,你很难对何时开始进城有个准确的概念。到此,你不禁开始关注日本人对各种视觉效果的高潮把握技艺。
这里是真正的色的海洋。通身黄色的垃圾车或清障车仿佛刚刚从洗车房出来,你很难把它们与某些不舒服的感受联系在一起,而黄色或红黄相间的出租车,就像刚刚出锅的面包,你一不小心就会受到它的诱惑,不知不觉就钻进它(你不用拉门,它们已经为你自动打开了,这更加使整个诱惑计划天衣无缝)。干净、整洁和适宜的湿度,在某个路边树枝绿荫下面,你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就会踩到一只出来散步的可爱的龙猫(很奇怪吧,你不以为宫崎骏动画中的龙猫仅仅是某种想象)。来到料亭,吃上一顿正宗的日本料理,边吃边欣赏艺伎的表演,喝上两杯艺伎们给你斟的烧酒,不觉满眼都是她们五颜六色的和服扭动的婀娜身姿,与同样是五颜六色的美食和设计精巧的餐具交相辉映,这时你才真正领会到“食色,性也”的古训。
而在你穿梭于千叶、池带、新宿、银座等等不同地区之后,你会发现自己会陷入一种奇怪的感觉中:尽管东京寸土寸金,它的森林和绿地都有限,尽管这里的寺庙远不及印度密集,但你却仿佛是置身在一个森林与寺庙、博物馆、现代高楼大厦交错的超时空世界,在这里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交织在一起,不分彼此。你因此便对宫崎骏的《幽灵公主》便有了更深的理解:血的红色、森林的黑色和天空的白色,正是东京最醒目的三种颜色,而整个故事讲的不过就是人与自然的斗争,而杀死发狂的野猪王并试图调和两方矛盾的男孩“飞鸟”,就仿佛是日本人自己。
为城市色彩立法
日本人获得这种效果,并非仅仅依靠运气或你的错觉,而是贯穿了行政管理当局的不懈努力和文化学术界的献计献策的。日本是全球少数几个将城市色彩以立法的方式加以保护的国家。1981年,日本建设部就以立法的形式提出了“城市空间色彩规划”的法案,规定色彩专项设计作为城市规划或建筑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必须得到由专家组成的委员会的批准,整个规划或设计才能生效、实施。2004年,又通过了《景观法》,明确“景观是国民的共同财富”,对建筑物的外墙颜色和外观设计、建筑高度等都有规定,而对严重违反《景观法》的,甚至要追究刑事责任。
综观东京和日本的景观,基本都贯穿着如下的原则:丰富多彩但不显零乱,整齐有序而又不失活力,传统与现代相融,固守与开放并蓄。在这些原则的作用下,东京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色彩背后,却获得了某种秩序感,而这主要是通过一些基本元素来体现的。
比如从颜色上看,它的主色是灰色(建筑物和马路、广场基本都采取了这种颜色),这种颜色的一个好处是,它是最接近土壤的本色的,而且风吹雨打也不容易褪色,更重要的是,这种底色为人类的个性化创造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无论你在上面涂上黑色、白色、或者红色、黄色、绿色,它们都会很显眼(而通常人们是通过广告牌、装饰物、出租车等这样的可拆卸可移动附加物来承载这些颜色,再想一想日本女人亮丽的和服吧,在这样的环境中该是怎样一种感觉)。
又比如在形成视觉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形式上,整个东京几乎都可以囊括到两种形式中,一是比例相对固定的窗户,一是椭圆柱体的灯笼,它们既是对日本传统审美元素的继承,又为通过材质、灯光等来体现现代感留下了足够空间。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陈绍鹏在参观了日本的电子产品卖场后,对它们对灯光的应用赞叹不已,“身处那样的环境,买不买仿佛已经不是你能做主的,而是你的视觉和氛围感受”。
而从政府和市政当局来看,景观规划带来的好处是相当广泛的,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从政治角度来看,过去日本基本是通过其传统的武士道到精神和家庭伦理来保留其核心价值观的,并通过一次次大的变革来提供使命,而其间环境保持了相对的封闭性,但在全球化和日本人口老龄化而使引进劳动力变得迫切的双重压迫下,日本必须在传统与开放中找到一条平衡之道,再也不能依靠传统的强制力来保卫历史了,而这时通过对人们视觉环境的设计,来潜移默化,使社会超向更可控的未来发展。
而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景观规划实际上是标准化与日本精益思想在视觉方面的应用,它既可以降低建筑等行业的效率(因为在主要硬件方面的创新不但成本巨大,而对整个城市可能只会带来混乱,标准化后,就可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那些可以随时用很低的成本上加以修改的附加物上),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一个城市市民的审美感。这里你不能不想起它在与视觉感受有关的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比如立邦漆、索尼设计的电子产品、佳能、富康等影像产品、动漫等。看看ThinkPad笔记本电脑吧。这个现在属于联想的品牌,尽管最初是IBM的,但在产品上它却是土生土长的日本后裔,这从它十几年如一色的坚持中就可以体现出来,表面上与色彩斑斓的潮流不相配,但实际上集中了专注的精粹与对纯粹美的把握。因此,在未来的多媒体时代,你根本不用怀疑日本的竞争力。
东京的景象不禁让人在脑海中开始重新审视今天的北京,日本知名的环境色彩规划师吉田慎吾对北京的评语是:开发商们用鲜艳、刺眼的颜色吸引眼球,建筑设计师大量使用强烈的色彩,将作品做得如同海报一般。据了解,这种海报式的设计手法曾在上世纪60至80年代风靡世界,如今已被不少国家的设计师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