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国际商学院emba 中欧EMBA 1995级



从一个EMBA班级的10年变化,可以洞悉新一代商业从业者的成长动力源泉和人生轨迹,以及他们身上折射出的时代变化 

文/本刊记者  丁伟 

他们是中国最早的一批EMBA学员,他们的事业历程和人生轨迹因EMBA而改变。 

在毕业后的第一个十年,这42个同学都展现了各自的作为,成为政府机构、国有企业、跨国公司以及民营企业的领导人物和管理精英。“中欧EMBA 1995级”成为一个话题,不仅仅是因为它代表着中国管理教育的发端,也折射出在中国经济时代的变革中,新一代商业从业者成长的动力源泉和他们如何发挥作用的。 

“第一批吃中欧螃蟹”的人 

F1、网球、高尔夫,并不是50岁的戎光道那代人的爱好,他却经常参加F1中国大奖赛、大师杯网球赛——上海石化是主赞助商,身为董事长得捧场。但11月11日下午,一个意义对他重要的“场”更要去“捧”。大师杯开幕式后,他匆匆走出东方明珠,赶往不远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 95级的毕业十年纪念活动。 

当时,现场正在颁发各种各样搞怪的奖项:上海天宇董事长李建平获得“热心百搭奖”,“中国电信走出去第一人”张维华得了个“中西合璧奖”,韩申瑶因为有着从政府到教育到做软件的经历获得了“角色转换奖”,EMBA 95级的六个女生竞争“卓越平衡女仕奖”;戎光道则获得了“忠诚依旧奖”,理由是他从1973年加入上海石化后,历任班长、厂长、总经理等职,到现在一直没换过工作。 

气氛热烈而融洽,得奖的没得奖的都喜笑颜开。 

十年前的1995年5月8日,42个年轻人一起走进中欧,这群来自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成了中欧也是中国的第一批EMBA学员。中欧开国内EMBA教育之先河,七年后,其他商学院才开始招收EMBA。“首批EMBA、MBA都是敢于吃螃蟹的人,十年来他们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强动力。”中欧副院长张维炯说。 

这个班级也许没什么特别的,但就在1995年春天,第一批人试探性地走进中欧,然后又在1997年4月8日以谦卑的心态回到企业,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将比任何商学院的EMBA班级给中国经济带来更大的影响。这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光荣与梦想。 

当这42位学生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读中欧第一届EMBA的时候,这个国家、这座城市的面貌也正日新月异。1995年是中国的一个转折,之前是“改革攻坚年”,下岗开始出现,之后是“软着陆”,商品供大于求。外资热兴起,1995年9月底,外商实际投入中国资金1100亿美元,用现在的词叫FDI仅次于美国。 

从1984年的中欧管理中心(北京),到1994年11月8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成立,“90年代初上海经济开放得比较早,学校落在上海气候比较成熟。”张维炯说。而中欧就在交大闵行的一角诞生了——走进学校右拐经过办公楼、邮电局,旁边的学术交流中心就是中欧的“窝”,42名EMBA和61名MBA上课则是在交大图书馆五楼借了两间教室。 

很多人记得闵行的艰苦,交通不便,离市区遥远。一切从头做起,课桌椅、车子、学生宿舍,事无巨细,都要当时的副院长张国华来管。不过1995年就在中欧的Willem Burgers教授觉得这儿平静宜人。课程是新的,学生也是新的。“没有因特网,没有英文报刊,我们感觉自己似乎脱离了尘世,正在出家修行。” 

在欧莱雅中国副总裁陆晓明的记忆中,当年上海最大的事情是建延安路高架桥。在办公室采访时,他指着马路对面的阿波罗大厦说,当时欧莱雅中国总部在那儿,听说高架桥要经过窗外就搬了。这位欧莱雅中国的第一个员工,负责过工厂、HR及三个业务部(美宝莲、小护士、卡尼尔)的总经理,因为EMBA而改变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之前陆晓明是苏州新区外商投资中心主任、招商局最年轻的副局长,对于管理知识的饥渴使他选择了中欧(他还推荐了两个同事)。1995年中欧登在《解放日报》上的招生广告触动了很多人。但领导不同意,以为他想谋求正职。陆的谈判对手、美宝莲亚太区总裁听说此事,邀请他加入公司,学费(1.5万美元)、时间(每月4天集中授课)都可以保证。于是,连百货公司都很少去的陆晓明放弃仕途,进入这家国际化妆品公司。 

回想当年,陆晓明说,“我们是一群最敢尝试先进的东西、最机会主义者的人。1995年外企在中国已很普遍,带进来一些行业、管理模式,其实我们也能做,只不过落后一点。外资可以试水中国,我们为什么不试水EMBA呢?” 

“没有不成功的同学” 

当“最具影响力奖”颁给中欧助理院长马遇生时,这位留校工作的“EMBA 95”说,“这个奖是同学十年前颁给我的,从北京来的就我一个,人封‘北方舵主’……下一次典礼要在北京办(马负责中欧2007年北京新校区)。别人不买账,我就说我是中欧第一届EMBA,这个历史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在离开中欧的第一个十年,EMBA 95级同学都展现了各自的作为——“精彩十年,分享成功”短片说,该班走出了政府要员:澳门南光集团董事长许开程、上海市外经贸委主任周波;行业领袖人物:戎光道、上海电信董事长张维华、上海天宇董事长李建平;跨国公司管理精英:陆晓明、圣戈班中国总裁费鸣、豪登国际董事总经理柴萌;以及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做建筑装饰的陈、从事设计的郭亦霆…… 

“我们班的同学,没有不成功的。”米其林中国人事总监齐晓峰自豪地说。许开程则说出了EMBA 95的心声:“来中欧是想学一些专业知识,拿一张有价值的文凭,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EMBA 95只是中欧12年来4326名MBA和EMBA毕业生的一分子,却也打上了改革开放的基因和中欧的烙印。中国的管理教育从1995年走向深入。1991 年和1993 年国家先后批准了两批26 所高校试办MBA,作为“第27个”的中欧成为特例,同时上MBA和EMBA;直到2002年7月,国内首批30所院校才开设EMBA课程(现接近百所)。 

过去的十年正是中国经济的黄金时期。在全球商业从经验和直觉向专业化演进的时代,MBA和EMBA文凭成了进入快行道的门票,投入改革的大潮,为后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虽然1908年诞生于哈佛商学院的MBA,和1943年首创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EMBA引进中国,超出了它们本来的意义,但与再十年前相比(1987年《中国青年报》头版是中国首批MBA毕业生的《命运备忘录》),今天的MBA、EMBA们已经好多了。 

2005年,《金融时报》向全球商学院的校友做问卷调查,读EMBA为了晋升还是加薪?60%的人选择晋升,75%为了更高的薪水。在接受公司资助的人中,31%想跳槽,39%毕业三年内至少已换了一次雇主。中欧与之类似,张维炯统计过,50%—55%的学员都有晋升,但在学习的动机上,EMBA 95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功利心。 

“当时没多少人知道EMBA,更不要说对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了解,我们就是想系统学习Business,都很认真,没有混的人,混不会读第一届。”陆晓明说。他们开始了人生一次重要的观念颠覆,课业压力也为他们的商业提供了动力。吴敬琏教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Willem Burgers教授的战略课、Keith Goodall教授的领导力、旅欧交换学习……他们都记忆犹新。MBA 95班班长、上海贝岭总裁肖永吉说,“经过中欧的培训,我们学会了把Business当事业来做,而不仅仅是工作,同时也意识到管理工作背后有人性。” 

但从一开始就是国际化的中欧并没有被EMBA 95接受。第一个管理模块陆晓明被冲击得七荤八素,一位西班牙教授讲课摇头晃脑的,“一节课下来人都晕了”。由于“罢考风波”,欧方院长Joachim Frohn过生日时EMBA 95送的蛋糕也体现了当时的尴尬。很快,教学双方就协调了。“中欧的独特点,是一个非常好地融合中国文化与真正现代西方管理艺术的国际化班。”陆晓明说。 

据说,有三分之一的国企管理者、接近一半的外企高层都出自中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欧是中国现代化管理企业精英文化的缔造者。”毕业后,EMBA 95尤其怀念为中欧呕心沥血的李家镐(1998年5月去世,74岁)、张国华(2006年1月去世,57岁)。中欧名誉院长刘吉说,中欧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两个院长付出了生命代价。 

 中欧国际商学院emba 中欧EMBA 1995级

面对蓬勃经济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中欧EMBA已经从当初每年50人扩大了10多倍,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EMBA(630人),比哥伦比亚大学多了一倍。在英国《金融时报》全球EMBA排行榜上,中欧排名17(MBA第21),连续六年跻身50强;国际教授比例为68%(全球第9),EMBA学员薪资居全球第7,超过了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伦敦商学院;正全面进入世界一流商学院的行列。 

被EMBA所改变的 

商学院培养企业家还是管理者?或偶然或必然,EMBA 95进出中欧,都留下了这些争论的影子。他们在各行业拼搏,有失意有成功,不是每一位都看到了新经济,能够想象中国不同面貌的人只是一小部分。幸运也好,聪明也好,组织安排也好,自谋生路也好,EMBA 95改变和被改变的机会是巨大的。 

“EMBA是助推剂,读了以后会有系统的知识、经验,但很难说不读EMBA就不成功。”齐晓峰说。“更重要的是EMBA有一个圈子,可以让你成功的路径更迅捷,失误和障碍更少。”她在读书期间从圣戈班(和费鸣是同事)跳槽到德尔福,之后帮中欧做过人事经理——这个“圈子”很有吸引力,EMBA 95有四人回母校效力(包括韩申瑶、马遇生)。 

韩申瑶的热情和雷厉风行令同学印象深刻,他的绰号叫“生猛海鲜”。之所以从政府到中欧,“政府是制定游戏规则的,读EMBA可以了解什么规则适合企业发展。”经历了中欧的双重感受后,他现在在做一家电脑公司,“从甲方变成乙方”。 

陆晓明从EMBA中受益很大——思维方式的改变。“中欧系统的知识,有国际视野的教授,就像给你几帖连续性的药方做肌理的调整,让你厚积薄发。”这种改变让陆在化妆品行业如鱼得水,“我可以给任何一个人提供最专业的护肤知识。”陆喜欢说“机会主义”,“商学院培养的人一定要有敏锐的机会主义观点,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没有区别。” 

陈记得开学第一天Frohn院长说,“你们空手走进中欧,但将来走的时候,口袋里装满了中欧给你的工具、解决问题的思路,你会变一个人。”他体会深刻:中欧是他的第一个客户,“中欧的楼顶防水就是我做的。” 

对于原上海电机厂副厂长沈福强来说,中欧校友会是他惟一参加的党外组织。经过“10年基层、10年中层、10年高层”的生涯,他对自己做了一番SWOT(优势、劣势、机会、风险)分析,去西门子做了副总裁。但几年后,他又遇到瓶颈。中欧《自我管理》课程给了他启发,老沈如今在一家民营企业做顾问。 

EMBA 95可能没有比张维华更热衷于学习的了。他的办公室里挂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0903.html

更多阅读

PLC编程语言的国际标准 plc常用的编程语言

PLC编程语言的国际标准IEC 61131是PLC的国际标准,1992~1995年发布了IEC 61131标准中的1 ~ 4 部分, 我国在1995 年11 月发布了GB/T15969-1/2/3/4(等同于IEC61131-1/2/3/4)。IEC 61131-3 广泛地应用PLC、DCS和工控机、“软件PLC”、数控

一道长江商学院EMBA的入学考试逻辑题 长江商学院emba推荐信

据传,这是长江商学院 EMBA 入学考试的一道逻辑题:   80后男孩如果买不起房子,那80后女孩就只能嫁给40多岁的男人了。而80后男人如果有条件了,到40多岁再娶20多岁的女孩子也是不错的选择……   【1楼】回复:我终于到40多岁了,找到一

声明:《中欧国际商学院emba 中欧EMBA 1995级》为网友落日映苍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