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样,以中、印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崛起为坐标系,寻求美国的新制高点,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美国人对美国经济未来思考的出发点
“商业报道”秋季最后一堂课(笔者正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修),是师生坐在一起聊对这门课的感觉、意见。其中一个学生向老师发问继而引起大家讨论:2006年美国最大的商业新闻是什么?
大致想想这一年:
——Google以1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YouTube?这个新闻在11月初之所以成为商业媒体绕不过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互联网旗舰Google现在的如日中天,来自于YouTube令人咋舌的快速崛起。而其实无论是交易金额(16.5亿美元在诸多交易价格动辄数十亿美元的并购中实在算不上大),还是产业意义(并非当年AOL收时代华纳那样的产业里程碑),这起收购超越互联网的影响力、穿透力,可能都有限。
——2006年秋天在美国媒体上被连篇累牍报道的HP“电话门”事件?要论剧情,这个好莱坞式的商业故事比Google收YouTube精彩多了。媒体一度赋予其“董事的觉醒与反抗”的意义。但是当邓恩辞去董事长之职、这起肥皂剧渐渐平息,该事件似乎也没有对美国大公司治理产生一些人所预言的实质性影响。
——以通用和福特为首的美国汽车巨头陷入集体困境?汽车业是美国商业的重要标志与荣光,对美国GDP和就业都有极重要意义,但目前它的困境有较强的产业特殊性,很难辐射到美国其他大多数产业身上。
——巴菲特出人意料、创下美国个人捐款历史纪录的善举?巨富巴菲特、歌星波诺、前总统克林顿等社会名流接二连三的慈善行动联手将慈善事业在2006年推向一个高点。不过无论如何慈善也只能是主流商业的一个旁枝,即便Google声称要将google.org做成赢利的慈善事业。
——或者是私募基金在2006年全球资本与产业界进一步深刮旋风?
…………
这时,一位老师说,她觉得最大的商业故事是中国和印度两国经济的崛起——尽管,这个趋势并不是2006年首次被揭示出来;尽管,在2006,这个趋势之下,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有震撼效应的大事件发生,但这确实是一个比其他任何单个产(企)业故事都将对美国商业(从微观企业竞争到宏观经济政策)产生更全面、更深远影响的大“故事”。它还在持续展开。
有意思的是,在另一门课“商业环境”的最后一堂课上,老师也把总结点落到了中国身上(本来这门课内容主要围绕着美国企业展开)。只是,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除了对中国庞大的消费能力和严重的环境污染表示不可想象、难以接受外,好像对中国经济都没有更深入具体的认识。
但不管怎样,以中、印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崛起为坐标系,寻求美国的新制高点,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美国人对美国经济未来思考的出发点。《世界是平的》等多本畅销书对此已有阐述,最近麦肯锡高级顾问Reed Hundt新出的《在中国阴影下:美国创业精神的危机》也是打着中国崛起的旗帜,呼吁政府和社会从法律、技术、领导力几方面改良美国自上个黄金年代——1990年代以来减弱的创业文化、企业家精神,以迎击中国。一些美国人认为,中国“故事”和上个世纪70、80年代“日本故事”对美国而言有相似之处,但是照搬“对付”日本的方式与经验(比如“广场协议”)来“对付”中国似乎不太管用,所以他们感到压力与紧张。
2001年是个大事件丛生的年份。那一年,中国加入WTO,但当时的美国人恐怕只顾陷在“9.11”和安然事件的创痛中,顾不上放眼东望。而现在,中国经济体以崛起的姿态融入世界——这个发生在美国本土之外的趋势,却开始被一部分美国人认为这是对美国商业最重要的“故事”。全球化进程比很多人想象中的要快、要深入。
那么,你觉得2006年中国商界最大的“故事”是什么?其中之一是不是也有可能是别人唱主角的“故事”?反正,如果可能,我会投上文提到的“私募基金”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