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不独是减压健身的放松术,还作为一种自我管理的哲学影响了两个商人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
文/本刊记者 侯燕俐
到了该跟商人们聊聊瑜伽的时候了。据说,印度马尼帕尔(Manipal)大学联合英国Ayurvedic公司将于2005年2月份在伦敦商学院推出人文管理MBA课程,瑜伽和压力管理模块已作为独立内容纳入其中。
看重瑜伽这桩事情的还有哈佛商学院MBA和博士帕瑞克。他发现很多能干成功的商界人士处于极大的压力之中,他们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生活领域内,既不健康也不快乐,只是无意识地遵循商业界的隐含逻辑——“压力带来成功”。怎样能够保持平和、平静、精力充沛、有良好的社会联系,同时又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帕瑞克明确指出,“除非你能管理‘自我’,否则你不能管理任何人或任何东西。”
瑜伽(Yoga)这个梵文意为“合一”的修炼运动逐渐成为MBA管理课程的新宠,它与商人阶层的实际距离尚无法估量。不过,《中国企业家》找到了其中的两位入道者。
尹岩:被改变了思维方式
尹岩属于那种如果不被打断可以一气讲很长时间的人。2003年初,39岁的她卸下《ELLE世界服装之苑》主编一职,独自去了印度。回来后做了两件事:建立悠季瑜伽馆和出任新长安传媒集团东方视觉影业公司首席执行官。
“我巴不得天天练瑜伽。”尹岩微微扬起头,几绺挑染成葡萄紫的头发跟着甩了上去。尽管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尹仍保持良好的体形。每天尹都会花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习练瑜伽,或是在家中的客厅,或是到日坛公园的瑜伽馆,瑜伽已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回忆初学瑜伽,尹岩笑称身体像水泥一样僵硬。印度七日,她在老师的指导下发觉身体变得柔软放松,带来的人生疑问也逐渐清晰——幸福在哪里?我到底是谁?我究竟要什么?置身于快速运转的商业环境,尹岩曾发现自己一度变得坚硬,甚至颐指气使,这类做决策时不由自主的配套动作虽是职位要求使然,确实压制了本性和女性特征。
暂停下来借助瑜伽梳理自己,尹体会到久违的天性重又复苏。她很难解释究竟是自己选择了瑜伽,还是瑜伽选择了她,“恒河边上僧侣的吟唱让我平静,那段日子积攒了太多对于生命的感动。”翻看从前有点《杜鹃山》感觉的严肃照片,尹岩承认最初的奋斗时期做不到过分松弛。年轻时往往有机会就拼命抓住,而当自己有了一定的基础和铺垫,可以操纵一些机会的时候就要听从内心安排。尹认为30岁是个相对成熟的年龄,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方向。
跟其他现代人一样,尹岩几乎每天都面临各方面的压力。如何平衡自己,增加生命的质量,尹岩认为瑜伽是一剂良药。“最重要的是,瑜伽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尹岩顿了一下,看不出丝毫夸张的成分。
瑜伽经第一条是“做自己大脑的主人”。尹解释说先前她觉得大脑思维的就是自己的愿望,但瑜伽认为大脑所想往往是外界给你的诱惑。别人认为成功是这样,幸福是这样,这边是机会,大脑也便情不自禁跟随,所以它有时是个随波逐流的东西。
思路清晰、不受外界干扰,这才是尹岩要的生活,曾是女性时尚杂志主编的她表现出独立不倚的个性。别人这样了,我为什么不?我是不是也该?尹发现人们总是用很多虚拟语境来困扰自己,因此疲于奔命身不由己。尹岩不否认目前自己创业带来的名气、地位和财富可能不如另外的选择,但前者能让自己更愉悦。生命总的目标指向有意义、美好和快乐,其他一切都是过场。如果人前欢笑人后哀,岂不是“冤”得一塌糊涂?如此种种,尹岩想得很清楚。
30岁之前,尹岩手里攒了好几张牌:北京大学法语系学士、北京电影学院硕士、法国巴黎索尔邦大学电影博士、巴黎高等商学院MBA。她先后告别了法国电视台、《健康之友》和《ELLE》,最终选择了自主创业。继续游弋在创意传媒领域,尹岩获得更自由的发展空间。悠季瑜伽馆既是经营的第二事业,又是她的愿望和福地。
没有惟一客观的事实,主观能够决定事实的性质。这是瑜伽给尹岩的又一启示。你快乐,眼前的世界就快乐;你悲观,眼前的世界就会悲观。原本不是特别严重的事情,但如果人自觉压力过大便会表现为脆弱敏感。尹岩形容说就像一杯满满的水,再多一滴就要往外迸。压力集中于脑部,会有头炸之感,而瑜伽则帮助疏导脑部压力,调整身体的能量。
如果将瑜伽等同于与世无争,尹岩会投反对票。她觉得瑜伽与商业竞争并不相悖,反而有利于在竞争中保持清醒。虽然在商言商,但尹认为瑜伽提倡的“和谐”更为重要。现代商业社会讲究的是共赢,生意人不仅要保护自己的利益,也要尊重他人的利益。万事求和求善,尹岩提醒同行不要过分贪婪,贪到最后甚至连朋友都没有。尹岩很满意当下的生活模式:做自己喜欢的事业,它能在行业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力,结交更多的朋友,还可以满足自己关于时尚和电影的创作欲。
瑜伽的动作看似繁复,其实门槛很低,需要循序渐进。在尹岩看来,瑜伽里最难掌握的是平衡和集中。譬如单腿立,如果这时忽然想到工作上某项内容还没有落实,就会啪的掉下来。再比如烛光冥想,其方法是打坐并尽量在眉心寻找蜡烛的影像,意在训练思维焦点。由烛心到光晕,控制自己的视野。尹岩说如果脑中有杂念,就什么也找不到。
习练瑜伽近两年,尹岩自觉性情变得愈加平和。每天早晨六点练过瑜伽之后,浑身舒坦,精力倍增,周身得到调整。作为影业公司的管理者,她会遭遇很多突发事件,包括电影立项上一波三折,预算出了缺口,选题出了问题等等,有时确也感到身心俱疲,回家之后情不自禁将压力转移到女儿身上。但现在尹岩有意识地放平心情。即使面对合作伙伴神经质的指责,她也会平静温和地谈论解决方案,而不是回应以同样激烈的情绪。
“我现在特清醒,即使行为不被周围人认同,但知道自己要什么。”尹岩说毕,从瑜伽垫上缓缓站起,目视前方,双手合十置于头顶。
西曼:随时随地练瑜伽
“Chi——”德国人西曼有些费力地发出“气”的声音。这位在中国呆了十多年之久的SAP大中华区总裁对于瑜伽的理解首先是认为它能够营造一种积极正面的“气场”。这种描述很可能与其习练气功的背景有关。
1988年,西曼在南京大学学中文时选修了气功。他发现中国这种古老的修身运动非常神奇,虽然动作缓慢,但能从内在调整人的心智。与瑜伽的亲密接触则发生在两年以前。其时西曼感到由于年龄增长,身体伸展时有酸痛,不宜参加激烈的体育运动,于是开始练习瑜伽,“两三次之后便觉灵活多了”。目前西曼练的一种瑜伽是从美国佛罗里达的一个老师那里习来,它将气功缓慢平滑的动作融于瑜伽的呼吸调整。
每天西曼的日程安排得很紧,生活节奏快。他自称不是一个特别有耐心的人,需要处理太多事务。练瑜伽可以帮助他在固定的时间段集中于呼吸的节奏,聆听内心的声音,从而变得更加平和。
德国特里尔大学经济学硕士和美国哈佛大学EMBA背景出身的西曼自1990年起开始了在中国的管理历程,先是担任西门子利多富公司华东/华中地区总经理,7年后加盟SAP,成为该公司大中华区总裁。作为企业管理者,西曼自知最需要做的就是为企业带来活力。领袖的活力从何而来?西曼摊开手作疑问状。“不是从上级来,也不是从董事会来,而是从自身而来,进而赋予整个企业。”西曼觉得练瑜伽可以激发自己更多的活力。
在中国,接近90%的瑜伽习练者是女性,另外10%的男性更多是陪女朋友或太太来练。究其原因,女性更关注自己的形体,男人则相对忽略一些。而据西曼观察,在西方国家,男女练瑜伽的比例大致是6:4。
商人中瑜伽的习练者不是很多,男老板更是凤毛麟角。西曼认为大部分人以没有时间为理由,有的则觉得瑜伽看上去很怪,其实是他们不去认识瑜伽,不了解它给人带来的具体益处。生意伙伴碰在一起经常谈论的体育运动是高尔夫,很少谈论瑜伽,因为瑜伽听起来比较“女性化”。但实际上这是个错误,西曼开玩笑说,若想推广高尔夫球运动,建议最好先练瑜伽,其柔韧度和灵活度会提高高尔夫的球技。
在国外,某些老板会在办公室的某个角落练瑜伽或只是打坐半小时,盯着蜡烛抑或佛像排除心中杂念,期间不允许被打扰。重又工作时,思路变得清晰,一天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西曼说他没有时间在办公室效仿这样的做法,他认为事实上自己随时随地都可以“瑜伽”一把。机场、酒店,甚至躺在床上也可以做。他平均每周做两次瑜伽,耗时十分钟。这时他会把电话、电脑统统关掉,集中精力到一处安静地去做。但倘若确有紧急的商务需要处理,只能暂停瑜伽,先急后缓。
“人要像这‘中’字,一定要找到中间的平衡,这样才不会有问题。”西曼一边说,一边在手心里划出这个汉字。他接着解释说,现代人之所以累是脑子累,想很多事情,身体跟着脑子运转,最后身体很疲惫,不能达到这个平衡。练瑜伽就是要让身心平衡,合二为一。
即便坐飞机商务旅行时,西曼也会利用五到十分钟的时间闭上眼睛,按照瑜伽修炼的要领集中精力呼吸,摈除纷乱思绪。睁开眼睛后,感到身体轻松、思路开阔。另有一次西曼在迈阿密开会,一天12个小时持续一周的会议令不少与会者疲惫。西曼每天早上6点起床,练上一个小时瑜伽,效果显著,每天都可轻松面对,并不觉累。
西曼深信练瑜伽具有治疗作用。他建议做完瑜伽后,可以集中精力呼吸,想像呼吸游走到身体上各个器官,首先是大脑,然后心脏,往下走。吸入气体再呼出去后,身体的毒素随之排出。另一种方式则是想象自己的身体融化,脏东西进入地底,人获得新生。
不知西曼的瑜伽修炼是否影响了SAP公司的管理之道。去年年初,SAP亚太区在上海开会,一个重要的插曲是,千余人的会场有位瑜伽老师登台辅导了半个小时,很多人第一次体验到身心轻松的愉悦。
西曼敬重自己的每一位瑜伽老师,发现凡是练瑜伽的人都很快乐,因为他们找到了身心合一的平衡。他觉得在某种程度上瑜伽的确是跟哲学精神有联系。人之所以有挫败感往往是因为无法正确估量自身,追求的目的达不到。但练瑜伽时,没有必要想到达到什么目的,随意尽力即可,而尽力之后会发现自己可以做得更多。
到目前为止,西曼最深刻的瑜伽体验有两次:一次是爬山过程很累,到山顶后坐在一块巨石上,面对太阳,充分放松,练起瑜伽,吸收了太阳的能量。还有一次是去缅甸,首都仰光有2000多座充满风俗特色的寺塔,西曼在当地的一座塔里做瑜伽时,体会到身心完全合一的感觉,“那感觉像到了天堂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