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对差别化的理解是:产品更细分、市场更小、利润率就更高
文/本刊记者 王琦
“2500万新元,这只是个开始。”1月26日,泓霖化纤股东大会通过定向增发议题后,董事长张飞跃对所有股东说。事实上,即将入账的2500万新元(新加坡元与人民币汇率约为1:4.9)并非这家位于福建泉州的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挂牌名为纤化科技)第一次从新加坡资本市场上拿到钱。去年4月,泓霖化纤IPO已经募集资金2300万新元。张飞跃一直对公司的其他股东说:上市不是为了拿一笔钱,而是为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此次定向增发,被张飞跃视作海外资本平台的正式开动。
对于中国的化纤企业来说,2004年是最好的一年,也是最坏的一年。2005年1月1日世贸成员国取消对中国的纺织品进口配额让国内化纤企业兴奋难耐,恨不得大干快上,放大产能;与此同时宏观调控收缩银根,资金不足让很多条20万吨规模的化纤原料生产线安静地躺着,不能开工。
同样在2004年,泓霖化纤的银行负债率是:零。两条价值约为1亿元的特种纤维生产线使用IPO募集资金还有剩余,在厦门预计投资3亿元的两个工厂已经动工,除了前期部分投资来自IPO剩余募集资金,后续资金将主要依靠新加坡资本市场增发股票来补充。
“宏观调控对我们来说是好事情。”坐在办公室里喝功夫茶的张飞跃说。
差别化的利润
道过“不好意思”之后,张飞跃好奇又认真地研究记者搭在椅子上的外套的面料。这种对化纤材料的浓厚兴趣当然并非天生,张飞跃大学毕业之后的10年,一直在保险、电子产品等和化纤毫无关系的行业。
10年的工作经历准备了创业的资金后,张飞跃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在英属多米尼加投资移民拿到外国国籍,二是请人做了“差别化化学纤维”市场调研。“拿外国国籍是为了进出国境做生意方便,我的公司一注册就是外资,也可以享受税收优惠。”
张飞跃最初投资的化纤项目,光是生产线就需要超过2亿元的投资,在7个创始人股东中,张占了42%的股份。为什么会把接近1亿元的资金投向自己从未接触的行业,可能需要从张所在的城市——泉州——来理解。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服装贸易历史久远。现在,世界超过20%的服装在泉州生产,每年泉州服装鞋帽的出口超过300亿元。现在泉州有超过1万家服装厂,整个石狮(泉州下辖县级市)遍布面料商铺。而在1994年,整个泉州没有一家纺织面料原料化纤生产企业,原料全部来自江浙或者海外。张飞跃看准了这个市场空白,将自己的全部身家投入到服装行业上游:化纤原料。
在化纤原料中,泓霖化纤选择了半消光聚脂差别化预取向丝、全消光超细且聚酯差别化FDY等差别化化学纤维产品,“最开始我就决定做差别化产品,虽然市场相对较小,但是同类产品也少,利润率比常规化纤要高出20%以上。”
公司的发展证明张的判断没错。从1994年开始,泉州化纤行业开始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与此同时,以溶纺为主的常规化纤原料利润迅速降低。常规化纤要想继续保持利润率,就必须扩大产能降低成本,一条又一条20万吨的生产线不断上马。此时,泓霖化纤的差别化产品的优势得以凸现,以区区3万吨的产能保持了快速增长。张飞跃很庆幸:“要是我也上了溶纺的项目就惨了,因为我不可能像那些国有企业一样有大把银行资金支持扩大规模。”
与化纤原料市场同速增长的,还有同类产品的走私货品。上世纪90年代化纤原料的关税在20%左右,走私货品对本地产品的价格冲击每吨2000元左右。“你想想看,这差不多就是一半的利润啊。”1999年对走私的严打,让泉州的化纤企业松了口气,与此同时,张飞跃开始考虑应对危机的方法。这个方法和他创业时的思路一样,还是差别化,比差别化更差别化,上产品更细分、市场更小、利润率更高的项目:海岛化学纤维和涤锦复合纤维。
两个项目对资金的需求约为1亿元,用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还是上市募集资金?张飞跃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上市。“企业的发展是一轮接一轮的,只有资本市场能够给泓霖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资金的支撑力
在新加坡上市之前,张飞跃最早把上市申请递交给了香港证券交易所,却在即将进入聆讯之前退出了申请。张的解释是香港资本市场没有新加坡资本市场对传统工业企业的认可程度高,而泓霖化纤上市保荐人新加坡大华银行的麦敏媚小姐的评价也许更加直接:“张飞跃志不在于此(香港)。在香港上市,泓霖的市盈率只能到5倍左右;在新加坡,泓霖的首发市盈率大约在9倍左右。”
但是新加坡上市并不顺利。2003年8月第一次递交申请后,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收到了针对泓霖化纤的匿名来信,泓霖化纤的上市申请被驳回了。张飞跃认为申请被驳回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将公司曾在香港申请上市的过程详细披露。在补充了长达7页的公司历史资料后,纤化科技终于在2004年的4月份登陆新加坡主板市场。
背靠新加坡资本市场,张飞跃有信心上更多的项目。除了海岛化学纤维和涤锦复合纤维,还有下游的仿真皮。张飞跃特别担心记者不了解化纤行业的进步,把仿真皮当成以前的人造革:“以前的人造革为什么不行,就是因为纤维太粗,容易断裂。现在仿真皮的原料海岛短纤只有传统纤维1/30细,不只解决了易断裂的问题,防水透气性能都和真皮接近。”
现在全球运动鞋30%都在泉州生产,仿真皮的需求让张飞跃非常看好这个项目的前景。以泓霖化纤自有资金的实力,上一条生产线并无太大困难。“但是,我做上游的海岛吧,做出来短纤卖给谁呢?我做仿真皮生产线吧,买上游的海岛短纤成本太高了。”利用IPO资金,泓霖化纤在短纤生产上将占有超过10%的国内市场,短纤和仿真皮的年产值会超过5亿元。
“张飞跃在新加坡很风光啊。”麦敏媚这样告诉记者,很多新加坡投资机构愿意和这位来自中国的上市公司老总多交流。这种“风光”来自于纤化科技不断走高的股价。在2004年,中国公司新发股票大多跌破发行价,纤化科技也不例外,但是触底反弹后迅速上扬,在2005年初一度摸高0.72新元,比首发价格高出近一倍。在“中航油”事件后,来自中国的“龙筹股”板块整体下跌,只有纤化科技企稳,并率先走出上涨行情。
张飞跃当然不会忽视新加坡投资机构对泓霖化纤的热情。像本刊IPO栏目曾做过报道的雪城科技一样,泓霖化纤对二级市场的维护不遗余力。“上市前后已经有超过30家投资机构到泓霖考察。投资者来了解你,会帮助你想再次融资的办法。有的机构直接问我:‘你资金够不够,不够我再给你。”新加坡半年以后就可以配股,没有次数限制,只要有机构愿意认购。正是看到资本市场的这个好处才一定要上市的张飞跃,在上市半年后开始和英国伦敦的New Smith协议定向增发股票,获得2500万新元的资金,甚至超过了IPO募集资金的数额。
资金之外
在泓霖化纤厦门新开工的工地上,张飞跃踏着脚下的300亩土地说:“地很好,光是地基就可以省下几百万。”像很多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张飞跃对于公司运作的每个细节都很关心。曾和张有过接触的新加坡德意志摩根建富证券的陈加祥对记者说:“很多新加坡的房地产公司董事长会跑到自己物业里去,看看租户是怎样的人群。大企业家不一定仅对坐在办公室里出决策感兴趣。”
不过,在公司治理上,张也并不希望凡事都要自己亲力亲为。“公司不同的发展时期要匹配不同的管理机制,厦门的两个工厂一开,泓霖的规模就扩大了两倍。管理怎么能跟上是我面临的最大的问题。”现在,张飞跃想先充实中层管理队伍,逐步夯实管理架构,“有可能过几年引进国外的管理模式和高层管理人员。上市除了带来资金还有监管,如果我头脑太热,有人给我泼泼冷水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