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在网络泡沫时代被资本热捧的学生“知本家”,开始真正理解创业的含义
文/本刊记者 林涛
多年以后,作为中文在线总裁的童之磊仍然不忍用“倒闭“或“注销”等冰冷词汇和“易得方舟”(fanso)告别。对于这家倾注了创业者诸多心血和校园情怀的“第一学生门户”的最后时刻,童之磊的回忆是“登陆网站的人越来越少,业务也不再继续接,网站停掉,慢慢公司不去做常规的业务。”而在当时易得方舟曾经是学生创业的旗帜,这个由鲁军、童之磊、马云、陈曦和刘颖5位清华少年在宿舍里开始创办的个人网站,最鼎盛时期拥有近百名员工,网站日页面浏览量达到数百万。
1998年,清华大学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的形式组织了第一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当年有上百个创业团队参加了比赛,掀起了一股学生创业风潮。童之磊形容当时的情景是“在清华碰到两个人,其中就会有一个人说想要创业,而其中70%是想做网站。”到1999年,创业大赛继续吸引着学生和风险投资商的兴趣,而网络泡沫更是把这股热潮推到高点,清华成为全国大学生创业的策源地。1999年9月份开始,清华首次把“创业停学与复学”列入学籍管理规定,其中易得方舟的鲁军等更是被称为全国大学生“休学创业第一人”。
叶滨是视美乐、乐都、易得方舟三家著名清华学生公司中惟一的留守者,只不过公司名字由当年的“乐都”变成了如今的“V2“(威速科技)。
1999年5月,三个清华学生创建的“视美乐”公司得到了上海第一百货公司的250万投资,同年11月,“乐都”也融到了10万美金,而风头最劲的“易得方舟”则在第二年初获得了上海浦东科创的660万元资金。
但随着纳斯达克的崩盘,清华的学生创业公司也都普遍进入低潮,其后的时间“如同电影一样,在失败,苦闷,放弃,坚持中度过。”清华每年都会举办一个学子财富论坛,童之磊是1999年初首届论坛的主讲嘉宾,当年同台演讲的几个嘉宾中,如今还在创业的人只剩下他一人。
视美乐的三位创业者在创业高潮时被称作黄金搭档,王科比较善于把握商机,邱虹云能把提出的要求变成实际的产品,徐中则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能力。但是由于和资本方在经营理念和公司未来发展上不完全一致,三人先后离开。如今徐中回到清华大学高级管理培训中心任职、王科则在老家宁波从事外贸代理,而邱虹云继续在清华校园里攻读博士学位,这位当时被誉为“清华爱迪生”的技术天才,最近做出了一个小小的装置,把这个装置放在冲印机上就可以冲印数码照片。
2003年后,泡沫破灭的阴影开始消退,而这些公司中有的开始进入发展正轨。其中的佼佼者如V2、清科、慧点科技等都已经成为本行业里领先或优秀企业。同时也有很多人经历了二次创业甚至三次创业。这些创业者还保留着学生时代喜好聚而论道的气质,于是大家开始像过去那样聚集到一起,同时也有了盘点过去的空隙和心情。2005年1月的一个周末,这些劫后余生的清华创业者们聚到一起,谈论这5年来的酸甜苦辣,谈论失去和收获。他们的言语更像商人了。
“企业以盈利为目标”
罗建北教授是清华学生创业的根据地——清华创业园的主任,她也因为给这些创业者提供指导而被奉为创业导师,她见证了清华学生创业的起起伏伏。在谈到大部分公司陷入困境的原因时,她的话很简单:“典型的.COM公司,没有盈利模式,烧钱烧的比较厉害。”
“企业的原始积累应该顺其自然,这个阶段的盲目融资,无异于拔苗助长。”视美乐的创始人之一王科总结自己的初次创业。
而在当时,钱多少来得有些容易。童之磊至今对当年清华学生所创的一家叫做“混混”的网站印象深刻,他记得该网站的负责人在一次会上演讲时说:有人想投给他们一个多亿,可是他们都不想要。这种豪气让当时的童之磊顿感佩服。
易得方舟前期的发展比较顺利,在2000年初还拿到了100万美元投资。而根据童之磊的回忆,事实上那时创业者们对盈利并不清楚。在互联网当时的特定环境下,无论是从投资人还是管理团队,都不认为短期收入是重要的。
2001年底,童之磊离开易得方舟,继续他在易得方舟时期创办的中文在线。没有了滚滚而来的风险资金,童之磊才开始真正理解盈利对企业的重要。为了维持公司,他一面向朋友借钱,同时开始四处接业务,“只要挣钱的业务我们就做,不管跟核心业务相关不相关。那时候解决的就是生存问题,只要有饭吃。”MBA出身的童之磊有过大企业的工作经验,他开始给企业做咨询顾问,把这笔收入拿来支持公司运转。而当时中文在线一年的销售收入还不到20万。
中文在线最困难的时期只剩3名员工。随后,童之磊接受了一家香港公司大中国区CEO的职务,中文在线也被整体并购到该公司。2004年初,在经历了一段职业经理人的生涯后,称自己“创业已经有瘾”的童之磊忍不住重出江湖。他仍然看好中文在线当初的数字出版行业,于是以管理者回购方式,重新把中文在线公司买回来。
童之磊在创业的现实中真正理解了课本上的基本道理,“企业第一位的就是要创造收入,企业以盈利为目标!企业自身的业务永远要足够维持自己公司的正常运转。资本只是杠杆,可以让你跳跃一个台阶,或者是撑起十倍的力量。它永远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现在我再做企业的时候,一定会把公司的固定成本尽量控制到最低,包括人员成本和房租。而我们原来甚至想租一个上千平方米的写字楼。” 童之磊坐在6、7平方米的办公室里说。“如今的中文在线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在中国数字出版领域来讲已经是数一数二的企业。”而他预计中文在线本财年(2004.7-2005.6)的现金收入会达到1000万左右。
“剩”者为王
每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都会提到坚持,而对于清华这群曾经被推上云端的学生创业者来说,陷入谷底时的坚持显得尤为艰苦。
方兴东的互联网实验室以挑战微软而成名,高峰时期拥有近70名员工,而且还有着企业上市的美好前景。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公司迅速滑落到只剩10多人,方兴东也随之渡过一段让他感触深刻的艰辛时期。蛰伏数年,如今的方兴东以“博客中国”再次成为被关注的热点。
叶滨对坚持有着特别深刻的理解。从1999年开始创业,当年和他一起的三名伙伴已经先后离开。而从公司成立到产品有了第一笔收入,叶滨熬过了两年多的时间。
V2得到的第一笔风险投资并不容易,叶滨花了三个月时间才从香港一家上市公司那里得到100万资金,所以叶滨说自己“最开始没有像.COM那样花很多钱,也没有享受过烧钱的滋味。”
V2最初研发的是依托互联网的即时通讯产品。与易得方舟等当时的大部分网络公司一样,叶滨们对盈利模式的想法是:建立社区,聚拢人气,等到将来利用广告等方式挣钱,还可以通过上市或被收购来获得回报,至于当前的盈利则不是目标。2000年4月,纳斯达克崩盘后,公司开始遭遇资金困难,为了度过难关,公司的创始人主动在数月的时间里没有领取工资。叶滨开始认识到“资本市场已经变化,光靠眼球,靠烧钱,不挣钱已经不行,必须做一个实实在在挣到钱的东西。”在从一份国外行业研究报告中得知网络流媒体市场前景看好后,公司开始把产品研发转向流媒体。而事实上这后来被认为是一个天真的想法,网络流媒体是一个还没有制定行业标准且已经被微软等大公司垄断的市场。最后,V2的半年辛苦颗粒无收。对市场感到茫然的叶滨们此时开始第一次深入和客户进行沟通交流,而在此之前,他们并没有想到去咨询客户的需要,而是凭自己的判断去研发产品。
在询问了大量客户后,V2终于找到了一个认为可行的产品方向——视频会议系统。然而经过8个月的研发,推出了二代产品,仍然没有一名顾客。直到2001年10月,公司推出二代产品的改进版本时,终于有了第一个客户。2002年1月,更成熟的产品V2 Conference3.0版本面世,产品发布的时候,叶滨召集了一个比较大规模的代理商会议,以前还没有成功经历的他说了一句话:“这个产品一定会很成功。”结果证明,他的话是对的,这个产品救活了公司。中国电信、邮政总局等大型企业开始成为V2的客户。而此时,最早与叶滨一同创业的3位伙伴已经先后离开了公司。
2003年的一场非典给公司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发展。当时叶滨本来预测由于很多客户放假,可能对公司的业务产生负面影响。而结果却是许多客户因为业务无法开展,而迫切需要使用视频会议系统来进行沟通。非典期间,一些客户当天打电话,第二天就会交钱要求马上安装系统。“五一”期间,当别的公司放假休息时,V2的员工隐瞒北京人身份偷偷出差,去给顾客安装视频会议系统。那段时间,V2赢得了包括可口可乐、首钢、沃尔玛在内的很多大客户,“2003年一下子做到了中国市场的第一名。”公司2004年的收入近400万美元,至于为什么数字是用美元计算,叶滨说是因为现在准备酝酿上市,所以习惯使用这个数据。
同样坚持下来的还有清科公司总裁倪正东,当时倪正东选择创业投资咨询领域时,有的公司实力比清科更强,然而这些最后公司有的停业,有的转型,于是坚持下来的清科如今在国内的创投咨询领域里一支独秀。
睡在下铺的兄弟
易得方舟的创业团队成员都来自清华,总裁鲁军是童之磊的同班同学,技术副总也是他的同学,“一个同宿舍的,睡在我下铺的兄弟。”以团队的形式创业也是当时清华创业者采取的普遍模式。
事实上,慧点科技是少有的活到现在同时又保留了最初创业团队成员的公司。由10个清华大学的硕士和博士组成的慧点科技也曾经轰动一时。其总裁姜晓丹和他的创业团队来源于校园里的一个课题小组,只是觉得可以把自己的科研项目产品化,就在这个小组的基础上组成了慧点科技公司。公司在1999年进入清华创业园时就已经发不出工资,后来在清华创业园的支持下才渡过难关。6年下来,如今的慧点科技已经拥有6000万元资产,员工超过150人。公司当年的10个创业成员,除了其中一人因为家庭原因很早就离开管理层,其余的9人都还留在公司。姜晓丹把团队坚持下来的原因归结为“大家在公司一直能看到希望,而且这个团队善于协作、各司其职,并不因为自己是股东而非得要求指挥一班人马。”
总结易得方舟的经验和教训,童之磊对学生团队创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大家是因为想创业就创业了,并没有想清楚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做像微软这样的企业?这不代表什么。就像今天说要当奥运冠军一样没有意义,你要说要当奥运的长跑冠军,要选一个明确的方式。”易得方舟在后期虽然有资金的压力,但更重要的是团队的核心人员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不同的看法,CTO当时的想法是这个公司应该是技术公司,而网站总监的想法是做门户,这就形成了很大的分歧。
同是1999年的清华学生创业公司,当时的“有网智业”曾经引入职业经理人,但是当职业经理人按照自己的意图改造公司时,公司的创始人与之发生了强烈冲突,最后的结果是,创业团队以公司10%的注册资本为代价辞去了这名经理人。
叶滨的创业团队开始也是学生为主。公司里则是典型的学生团队的文化,兄弟情谊至上,做错了事情也是互相弥补。在公司从“人情”转向“效率”的转变中,叶滨经历了“挥泪斩马谡”的痛苦。与此同时,叶滨一直有意识地引入职业经理人进入公司管理层。如今V2的CEO有着多年在惠普的工作经验,财务负责人则在宝洁工作过多年。叶滨对这支团队很有信心“我们有这样的团队,能把事做好。”
虽然与当初叶滨迷恋的“兄弟友谊”式的公司有所不同,但公司里仍然保持着轻松氛围,有时候员工会对叶滨直呼其名,篮球比赛等活动也不断举办,团队成员互相信任。“这个团队不是花钱就能请来的,很多人加入或者留下来就是比较喜欢我们这个团队的氛围。”叶滨显然有些得意。
叶滨平时在公司里总是西装革履,回忆当年和几个创业伙伴去酒店见风险投资商时的情景,他记得自己当时是穿着凉鞋和运动服。
“清华系”主要创业公司
公司名称 创始时间 主要创始人 状况
北京慧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1998 姜晓丹等10名硕士、博士 发展良好
有网智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999 季燕江、洪力、郭阅、周涛 2000年以1000万元卖出
易得方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999 鲁军、童之磊、
马云、陈曦、刘颖 2001年结束
互联网工作室 1999 方兴东 后以“博客中国”出现
视美乐(后改组为澳克玛-视美乐) 1999 王科、邱虹云、徐中 三名创始人先后退出
乐都(后改名北京威速科技有限公司) 1999 叶滨等4人 筹划2005年上市
北京万维商通科技有限公司 1999 霍殿岩 2001年结束
北京慧生闻达科技发展有限 1999 田子睿 已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