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铁矿价格谈判的“中国声音”不应损害企业的公平竞争权利
今年3月以来,国际铁矿石市场风云突变,巴西、澳大利亚几大厂商先后提出70%乃至100%的涨价要求,招致中国经济界的很多非议。但非议者很少去问:铁矿厂商为什么会提价?
原因其实很简单:需求在增加。据统计,全球钢产量从2002年的9亿吨增加至2004年的10.55亿吨;铁矿石海运量从2002年的4.8亿吨上升至2004年的6亿吨。铁矿市场的交易量逐年增加。
铁矿价格上涨的同时,产量也在增加,这说明价格上涨是由于需求增加引起的。否则,我们就会看到,铁矿厂商想提价也提不起来,或者,他们一边提价,一边减产。但实情并非如此。所以,把铁矿涨价归咎于日本企业的“阴谋”,或者澳大利亚厂商的“贪婪”,并不十分恰当。
其次,我们要问:铁矿石涨价真的是一件坏事么?经济学告诉我们,资源价格上涨会迫使购买者节约资源,将其用于效益最高的途径,所以不完全是坏事。
我们经常听人说,美国的资源消耗如何庞大,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像美国人一样生活,全球资源将消耗殆尽,等等。这是杞人忧天。
价格是阻止资源衰竭的有效手段。如果汽油消耗过快,石油的价格就会上涨;如果钢材消耗太快,铁矿石价格就会上涨。在抑制消费的同时,价格上涨又会刺激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所以,在可预见的将来,世界资源不存在耗尽的危险。而铁矿石涨价,就是阻止这种危险到来的正常现象。
当然,更多的人关心的是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涨价?作为买家,中国钢铁企业与国际铁矿厂商在市场上讨价还价、斗智斗勇,是很正常、很合理的事。但应该强调,这种“斗争”不应该损害企业的公平竞争权利。
在今年3月第一轮铁矿谈判价格上涨后,我国政府加强了铁矿石进口许可制度。中国钢铁协会重新对国内企业进口铁矿石的资质进行认证,准备将现在的523家进口企业减少到100家。其原因,据说是进口企业太多,对国际厂商竞相抬价,结果拉高了铁矿石的价格。此外,在钢铁协会策划成立的“进口铁矿石工作委员会”中,有关人士反复强调,希望更多的企业加入,“用一个声音说话”。
笔者对上述举措的内在原因和实际效果持怀疑态度。原因很简单:如果减少铁矿石进口企业的数量,并且所有进口企业都用一个声音说话,就能降低铁矿石进口价格、并降低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的话,那么我们实在应该为中国的石油进口仅仅由两大集团把持感到庆幸——因为它们屈指可数,也经常用一个声音说话。可是谁在为此感到庆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