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董事会来说,找到“替罪羊”要比找到解决方案容易得多
2005年5月10日,台积电宣布,现任董事长兼CEO张忠谋将于7月1日正式退休。据公司发言人称,这是一项早有安排的计划。但参考另外一些创始人引退的案例,此举颇为仓促。而且此前传出消息称,在股东会上小股东要求张交权。
据4月的台湾媒体报道,台积电第一季财报显示,营收较上一季减少12.9%,税后纯益及每股盈余分别减少24.2%及25.3%。目前尚无其它重大消息披露,综合上述种种,看来因业绩不佳而黯然离去的CEO名单上又增加了一个大人物。
30年前,张已然做到德州仪器副总裁及半导体集团总经理的高位;20年前,张回到台湾,在“一片废地”上创业,一手缔造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企业。张曾豪言:“我不记得有过什么失败。2001年也不算失败,只是行业大环境所致。”如此的劳苦功高,因为一季难看的报表就一笔勾销——也许正是如此一帆风顺“惯坏”了股东们——而且张是退休,也就是再无证明自己的机会,颇令人扼腕叹息。
即使不感情用事,此事也令人思索基业长青该如何兼顾短期和长期的业绩。张已74岁高龄,相比另一位教父施振荣在60岁就荣退已经远远地超期服役,于情于理都该让年轻人出头,但不论早晚,都应较稳健地过渡,如同此前消息所称,张曾言“一旦决定交接,绝不会是在突然的时间点宣布,交接也会采取逐步进行的方式,不会一开始就全部交接完毕。”
张的离去给所有经理人上了一课,即使显赫如“教父”,要坐得安稳也得凭业绩。但是否也会有负面影响?接班人会否自求多福?因为如果未来的某季财报不好看,一样被拉出来“就地正法”。这种心理可能会导致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对长远战略却畏缩不前。而众所周知,芯片业以资金、技术密集,投资、回报周期长著称。具体到台积电,因为当局限制,在台湾产业西进的征途上已经落后,更需要深谋远虑的通盘规划。
宏1989年曾延请“历来中国人在IBM职位最高者”刘英武出任CEO,三年后因巨亏辞职,临走时说:“成王败寇”。但施振荣及其同僚还是对刘的效率和国际化经验大为肯定。相比台积电的代工模式,宏的国际品牌之路颇为坎坷,曾屡遭重大挫折,最终都化险为夷。施也曾沉痛请辞,如果各方不加挽留,是否还有宏今日的成就呢?
三个月前,惠普CEO卡莉·菲奥里娜也是突然离职,其根源要追溯到四年前的收购康柏。合并在短期内收益显著,但长期内无助于公司战略。当时就遭到创始人家族激烈反对,他们无论出于感情还是其他原因,始终维护公司长期价值。公司内部不一定非要有“贵族”,但公司治理应该包含平衡长短期收益的有效机制,就好像CEO的收入是包含工资、奖金、福利、股票、期权等等非常复杂的组合。
历来的传统,美式治理更注重对CEO短期业绩的考察,而欧洲和日韩企业更做长远打算。二者各有利弊,各有正、反两面的典型代表。作为美国CEO的优秀代表,郭士纳在其自传《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中深有感触地写道:“对于这些证券分析家来说,所有重要的事情就是,你要毫不犹豫地打通下一个短期赢利通道。至于你是否有最好的计划打通了整条通道(或者你是否有计划!),则不是什么重要的事。”
但月有阴晴圆缺,市场也难免有起伏。CEO不是神仙,任谁也无法时时都能打通企业短期赢利的通道,而这时对董事会来说,找到“替罪羊”要比找到解决方案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