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进军海外,应该多一些“华为式”的强势收购,而少一些“蛇吞象”式的弱势收购
文/本刊特约记者 尹子
马可尼为什么
8月8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一则报道,将华为公司再次推向了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该报道称,华为公司与英国老牌电信设备厂商马可尼正进行谈判,谈判内容是前者如何收购后者,报道还预计交易总金额将超过10.7亿美元。
实际上,有关这一收购的传言,早在今年4月华为正式成为英国电信(BT)100亿英镑采购计划的核心合作伙伴后不久就出现了。BT的这个名为“21世纪网络”的计划,不但金额巨大,而且据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具革命意义的下一代网络改革方案”,因此无论从短期业务还是长期战略而言,都引来几乎全球所有重量级电信设备厂商的竞相角逐。最后,华为成为8家优选供应商之一,入选接入和传输两个领域。
而与此同时,BT公司一直以来的主要合作伙伴马可尼,则意外落选该计划。马可尼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一直试图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传输领域的领导厂商,甚至斥巨资收购了诺基亚的传输部门。但由于消化不良,反而消耗了马可尼大量资源,并使其业务重心发生偏离,结果,马可尼的业务近年来一直处于下滑之中。对于此次招标,马可尼寄予厚望,某种程度上它甚至成为决定马可尼命运的一次招标。结果,在BT宣布招标结果的当天,马可尼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价格便下跌了40%,第二天又下跌了17%,有关破产或被收购的传言因之而生。
马可尼发言人斯基普·麦卡吉尔当即表示:“鉴于BT公布的最终结果,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公司的业务。目前我们正在考虑所有的战略选择。”分析界认为,这其中自然包括选择被收购。
考虑到华为公司入选的接入和传输两块业务,正是马可尼希望全力争取的领域。于是人们很容易就得出一个结论:是华为代替了马可尼的名额。而结合今年1月31日华为与马可尼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一个推论就顺理成章:马可尼可能将选择被华为收购。根据该协议,马可尼将向自己的主要客户群销售华为运营商级的数据通信产品,而华为将向自己的主要客户群销售马可尼的下一代无线接入产品,甚至还讨论了如何使用马可尼的服务体系为华为设备在欧洲市场的销售提供支持。
如果说此前关于两家公司的并购仍然停留在猜测层面的话,那么到了8月,一切似乎水到渠成。8月初,华为上半年的统计数据被公开,其在上半年一共实现全球销售额330亿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85%;仅海外销售就达24.7亿美元,占销售总额62%,已超过2004年全年的国际市场销售额。同时,马可尼发布今年第一财季季报,亏损额上升到3600万英镑,而去年同期的亏损额为1000万英镑。
在对传言保持较长时间的沉默后,马可尼终于承认正在与华为展开收购方面的谈判,但同时又表示,与其它潜在收购者的谈判也在进行中。而华为方面则一如既往的选择沉默。
但是,在易观国际顾问事业部总经理张鹰看来,无论收购是否真有其事,或者最终是否成功,这些都不掩盖这一事件本身的意义。“这是一次不同于以往的收购要约,具有标志意义。我们期待这一收购是真的,并且能够最终成功。无论如何,它向我们预示中国企业在国际化中真正要面对的和在收购中所能采取的最佳战略。”
他认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应更多借鉴“华为式”的收购策略。
“华为式”收购
之所以称之为“华为式”收购,按张鹰的观点,主要是因为本次收购具有三个不同于以往收购的意义:第一,它是一次比以往中国企业的大型并购更为良性的并购;第二,它将揭示中国企业在跻身国际主流供应商的过程中,公信力和资信度是比产品和技术更重要的因素,这正是华为下一步所急需的;第三,马可尼是一家上市公司,可以为华为提供一个国际化的融资通道,而这一直是华为苦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华为对马可尼看来是一次强势收购。马可尼目前在市场上处于相对劣势,它既没有在DWDM等代表未来方向的新传输技术上占到头筹(该领域被北电网络等占领),而在传统的SDH传输领域,华为已经强大到可以为朗讯提供OEM的地步,又有强大的成本优势。“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收购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并购的一方处于相对强势,基本上是需要什么收购什么,自己有一条比较明确的业务主线,整合起来也相对容易。”
这有点像英特尔和思科两巨头所采取的收购策略。以思科为例,在该公司历史上数百起收购中,它所支付的收购金额基本上都在1亿美元以内,它的原则就是小金额,这样不会对自己的现金流以及运营造成威胁;同时,对自己某项技术或业务有很大互补性,特别是该被收购企业可能蕴涵未来几年内可能带来突破性增长的技术。
“在中国近年来发生的收购中,无论TCL收购汤姆逊还是明基收购西门子或者联想收购IBM PC,基本上都属于蛇吞象,也就是弱势收购,不但整合起来非常困难,还使新公司因缺乏明确的战略路线而丧失既有优势。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华为收购马可尼是比联想收购IBM PC更有意义,也更可能成功。”张鹰认为。
实际上,过去的几年中,华为正有意无意通过模仿思科的收购模式来成长。比如,为拓展美国市场,华为趁全球高科技产业处于低迷期,在美国展开了一系列小规模收购。2002年初,华为完成对光通信厂商OptiMight的收购,加强了自己在光传输领域的技术实力。2003年中,又完成对网络处理器厂商Cognigine的收购,以此加强其在交换机和路由器核心处理器方面的能力。另外,华为还在硅谷投资了一家叫做LightPointe的自由空间光通信(FSO)厂商,并借此取得OEM该公司FSO设备的资格。一系列收购强化了华为在传输与接入领域的优势。
在国内,它也采取同样的收购策略。去年5月,它以1000万元收购了宏智科技在湖北、青海的BOSS项目及湖北、青海、新疆的BI项目的合同权利和相关知识产权。这些项目主要是宏智科技与中国移动签定的软件服务合同,而这是华为此前的触角所没有触及的。
此次如果收购成功,无疑又是以“所费不多”的金额(10.7亿美元对华为并不是一个大数字),解决了很多华为在短期内没法解决或解决起来成本更高的问题。张鹰介绍,“尽管马可尼已在没落之中,但它一直被视为英国的骄傲,在英国保守势力和民众心中难以割舍。如果华为能够将其收购,无疑对于华为提高其在欧美市场的公信力和资信度,将至关重要。而公信力和资信度可以说是华为能否进入欧美主流供应商行列的最关键。如果说过去华为依靠产品、技术和成本优势,已经通过一些对价格比较敏感的客户打开一扇窗,那么接下来每前进一步都不得不与来自公信力和资信度方面的怀疑做斗争。”
不过,迄今对这一并购持消极看法的也有不少。这期间有传言称整个收购可能由于英国保守势力和民众的反对、以及出于对社会保障的担心而最终流产。鉴于马可尼在英国历史上的特殊意义,很难说卖就卖,尤其是卖给一家中国企业。另外的质疑则是担心华为会掉入一个收购陷阱中,因为华为所看重的渠道和客户资源可能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因为马可尼已今非夕比,连续5年的亏损早已将它排除出一流电信设备商的行列,与主要运营商的关系也因此大打折扣,而欧洲公司在解雇员工方面的较高门槛也可能使整合面临难题。这些因素会导致这可能是一起不划算的收购。
“但马可尼的股价在收购消息传出后已有所回升,这说明资本市场是看好这次收购的。”张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