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突破了在局部、浅层面上不断绕圈子的惯性思维方式,才有企业的持续性发展
文/宁高宁
如果今天你打开一本关于电子科学的书,与50年前同样题目的书做比较,你会发现人类在这一方面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上的巨大进步。也就是因为这样,使得年龄稍大一点的人对五花八门的电子产品跟不上了,先是不了解它越来越多的功能,再是不太会使用,接着就是干脆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回头想一想,从电的发明,到电灯、电话、电机、电子、微电子,一路走到今天,自然科学的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环境。而自然科学的这些进步明显是阶梯式的、接力式的,不间断地在进行的,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人都站在前人的肩上,比他上一代的人进步了,而且这种进步速度是惊人的。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文社会科学。
如果你今天打开一本现在的哲学或经济学的书,哪怕与100年前同样题目的书来比较,你会发现人类在这些问题上的认识比过去进步不大,有时还觉得100年前的哲学家的论述更系统、更深刻,现代的经济学更多地是增添了一些数字和公式,把问题更复杂化了。在人文科学上,大家的共识少、争论多,对实践的指导也是支离破碎,时时间断,能站在巨人肩上发展进步的不多,因为走不了多远基础就又出了问题。可能是因为研究中加入了人的因素变量就无法控制了,也可能是因为人把自身当成了研究对象后就失去了认识的能力,就好像一个人很难正确客观地了解、评价他自己一样。
介于自然科学的接力式特点和人类科学的间歇性特点中间的是企业管理的科学。它在多年的进程中形成了许多理论的共识,也仍然有许多争议未了的问题。
这门学科的实践性远远大过它的理论性,最好的商学院也不过把过去的案例用来做教材。这门学科很大的特点是它的个体差异性,在同样理论和环境下,实践者的结果也可以相差十万八千里。
同样是顶级企业的GE和摩根士坦利,前者可以在100多年的历史上只有九个CEO,而且持续发展,后者则发生了公司经过大动荡后,最近John Mack又戏剧性地回到CEO位置上的故事。
虽然企业管理的理论有接力式的特点,可许多企业又不断出现间歇性,甚至间断性的问题。
企业能否持续性发展,要依靠不同企业自身的探索。
说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几乎是说企业管理的全部,内容可以很庞大,但在方法上可以很简炼,这就是从表象出发但不能停留在表象。如果今年大家议论的企业的问题和去年议论的是同样的,这个企业就停留在一般的直觉管理上了,没有了进步。因为企业中大部分的问题仅在浅层面的单一环节是解决不了的。从表象进入到价值链的流程的分析,找出价值链中各因素的顺序,建立它们中间存在的逻辑因果关系,在这些因果关系中找出最核心、最关键的环节,这样你就形成了一种系统的思考,形成了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系统思考的方法是推动企业进步的方法,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的思维方法。在局部的、浅层面上不断地惯性地绕圈子,形不成企业管理的立体系统,是企业进步的大障碍。只有突破了这个思维方式,企业才有坚定的、不动摇的战略行动,才有企业的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