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风起云动,商学院平静的课堂上也时现波澜
文/牛文文
在盛大的首届毕业典礼之后,我在长江商学院两年的学员生涯就告结束了。回想从2003年秋到2005年秋的这两年,中国企业界发生了很多大事。商界风起云动,商学院平静的课堂上也波澜时现;何况,长江在国内商学院中强调“经世济用”,有几件震撼商界的大事,还是从长江的课堂上起头的呢!
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我们的郎教授引起的“郎旋风”。
2003年入学时,郎咸平是长江商学院的合聘教授,也是学院当时到各地招生路演演讲的三大招牌教授之一。他讲课非常有魅力,明星派头很足,虽然讲的是比较艰深的“公司财务”课,但深入浅出,常有惊人之语,很受学员欢迎。他讲到案例,总是站在中小投资者的立场上,引用获自资本市场的公开数据,分析、批评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管理层。有时涉及到学员所在的企业和行业,课堂就格外热闹。到2004年,郎教授讲课越来越社会化,“保姆论”、“瓜分国资论”等争议较大的话题,终于从课堂走向媒体走向整个社会,商学院的课堂讨论也由此变成中国学术界、经济界乃至社会大众的一场大争论。
在争论最热烈的那几个月,郎教授也成了学员们每次课间饭间的热点话题。我本人也写了一篇文章《失语一代的痛苦》刊在本栏目,与郎教授商榷。后来问题越来越社会化政治化,开始从两个方向影响到了国企改革进程——国企改制放慢了变严了,民企整合门槛变高了变难了,一些学员的企业也开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再后来,郎教授不来上课了,听说离开了长江。
第二件大事,是中航油事件。
中航油集团管理层中有不少人是长江学员,《中国企业家》2004年9月第一次以《买下个石油帝国?》封面报道该集团新加坡公司总裁陈九霖时,我和来自中航油的同学们还不熟悉。等他出事后,包括集团纪委书记在内的中航油同学一下成了大家的焦点,连带我这个在出事前报道过陈的“第三方”也不断被打趣、“打扰”。中航油同学口风极严,但巧的是,刚从美国回来不久的金融学教授黄明,恰好给我们开“衍生工具与风险管理”这门课!他在课堂上重点讲的案例,正是中航油事件。据说,国内能开出这门“尖端”课程的教授,总共也没几个。正因为如此,黄教授几天后被中航油聘为顾问,赶赴新加坡;而先他从长江课堂赶到新加坡负责重组工作的,是另外一位中航油同学。不久,我也“秘密”采访了戴罪候审的陈九霖(《中国企业家》2005年第2期封面《谁搞垮了中国航油?》)。有同学开玩笑说,长江商学院应该是全世界最有资格编写中航油事件案例的商学院,它的一位同学是重组负责人,一位教授是重组顾问,还有一位同学从头到尾“贴身报道”,只可惜当事人陈九霖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员!
到毕业时,中航油事件还没有最终结束,但海外衍生交易蕴含的巨大风险肯定给同学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成为未来中国企业海外衍生交易的操作者、负责人或监管者。
第三件事,是首期班学员王均瑶的英年早逝。王均瑶是我早就熟悉的知名企业家,他先我一年上了长江,是他第一个打电话告诉我我已入选长江奖学名额被学院二期录取。但我入学后就很少看到他来上课,不久就传来噩耗。长江商学院在图书馆为他举办了小型追思会,很多同学回忆起与他同窗的点点滴滴,场面凝重,催人泪下。同学们中间开始讨论一些生命价值、社会责任甚至身后事安排等人生话题。王均瑶让企业家们切实体会到了“保持生意与生活的平衡”的重要性。
上学期间企业界的另外一件大事,是德隆坍塌,而分别代表工商联和新疆自治区处理德隆危机的,恰好也在长江,一位是工商联副主席谢伯阳,一位是新疆自治区政府主席助理王会民,同学们开玩笑说他们是“拯救德隆两主席”。
……
第N 件大事,是项兵院长。他是长江创建院长,更是全球视野的狂热鼓吹者。在他第N次宣讲“站在月球看地球”、“全球整合,链条对链条的竞争”的“新洋务运动理论”之后,终于有大企业开始走出去整合全球资源,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走进了长江。最近他又开始大讲“大风流的人文精神”,请了一大堆文化宗教哲学方面的全球大牌教授开“后EMBA”班。人文精神是不是真如他预言,会成为“今后5-10年中国企业的大问题”?可以肯定的是,他N次宣讲的“国际一流商学院”,短短3年时间就初见成果。
当然,最感珍贵的,还有李嘉诚先生在长江商学院的三次演讲。这次他在毕业典礼上的简短致辞,又提出了一个大问题:企业家已是社会的强者,但究竟怎样才是“强者的有为”?
这是长江和李先生送给每位学员的毕业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