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巴黎北郊的两个年轻人,在逃避警察追捕询问时,意外触电身亡。随后,一场举世哗然的骚乱在巴黎郊区各个城市爆发,逐渐又蔓延到法国众多城市和一些欧洲国家。
在关注这一事件进展的同时,各大媒体和学者们迅速开始剖析引发巴黎骚乱事件的根源。大家的共同指向是移民问题,即如何疏导大量被边缘化的非洲裔移民的不满情绪,法国政府没有拿出有效的措施。
除此以外,巴黎骚乱事件还有哪些更深层次的背景?这次骚乱事件之后,法国乃至欧洲的对内对外政策会不会发生变化?众多在法国的华商,以及众多国内与法国有经贸往来的企业,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贫富差距拉大,城乡分割明显的中国,应该如何化解社会矛盾?带着这些问题,《中国企业家》采访了中国前驻法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先生。
巴黎骚乱凸现欧洲发展问题
《中国企业家》:关于巴黎骚乱事件,大家谈到的主要原因就是移民问题,你能否全面分析一下这次骚乱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吴建民:巴黎发生骚乱,扩大到其它一些城市以后,法国的领导人采取断然措施,包括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几十个城镇进行宵禁,这是自1968年法国“5月风暴”以来所未有的。对这次骚乱我认为不是偶然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移民问题当然是一个主要原因。北非是法国的前殖民地,法国移民主要也是来自这个地区的穆斯林,大概是加起来500万人,他们都加入法国籍了。但是,因为多方面的原因,这些移民并没有融入法国的主流社会。虽然他们的文字是统一的,外文都讲得很好,但是他们受的教育还是一般,因为法国真正好的学校,竞争性还是很强,而且学费也是相当昂贵的。这些人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就业时就很难找到很好的工作。在法国,据说一些大公司看到应聘者名字当中有一个阿拉伯字,比如穆斯达法、穆罕默德,就不愿意录用。所以说,这次骚乱是一种积怨的爆发。
出现这种积怨也不是偶然的,两个大的国际背景起到了推动作用。一个是全球化,全球化潮流向前推进,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推进的结果,必定在全球形成产业结构大调整。过去劳动力密集的产业,只能留在国内,但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必然流向有市场,劳动力又比较便宜的地方去。比如流向东欧,流向中国。全球化的背景,使得法国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就业机会在减少,而这些劳动机会往往是和那些北非移民有关的。
第二个就是全球范围内,美国同伊斯兰世界的对抗,抵抗后面有文明冲突的影子。虽然法国主张文明对话,但是这些移民,就业方面不能找到好的工作,教育方面不能上好的学校,实际上被边缘化了,所以他们还是会感到有宗教歧视的因素。
从法国本身的形势来讲,经济发展不利是一个重要的诱因。我这里有一组数据:2002年法国的经济增长率是1.1%,2003年是0.5%;2004年是2.3%,算是较好的。可是今年第一季度,只有0.2%,估计后3个季度都低于1%。法国政府原来估计2005年的经济增长为2.5%,它的财政经济和工业部长,后来调低预期,提出可能是2%。现在的情况来看,达到2%也是很困难的。
经济增长慢,就使得就业问题更加严重了。这些原因使得一旦骚乱爆发之后,形成了蔓延的趋势。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问题呢?是发展问题。从全球来讲,南北差距在拉大,穷国富国的鸿沟在加深,这个大家讲了很多年了。但是到了今年,卡特里娜飓风的光临凸现了美国的贫富差距:在新奥尔良,很快逃出去的都是白人,住在那儿受灾受害的是黑人。而这次法国的骚乱,又凸现了法国乃至欧洲的发展问题。
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法国人是很羡慕的,他们见了我,就说:吴大使,你们的发展速度能借给我们一点就好了。
另外,文化传统也是发生骚乱的一个背景。法国人的特点是有什么不满情绪就很快暴露出来。
可能助长欧洲保护主义倾向
《中国企业家》:据说在法国有几十万华人,法国的华人和北非的移民有什么区别?
吴建民:华人和这些移民不大一样。华人在法国到底有多少,法国人也统计不清楚。这些华人处于经济条件比较好、事业发展比较快的时期。他们融入了全球化的潮流,而没有被边缘化。因为中国经济的成长,在促进中国和法国、中国和欧洲经贸关系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就获益了。不过,目前华人要融入法国主流社会还是比较困难,我想在任何发达国家都是类似的,你生活上可以达到富裕,但要融入主流社会,那不是一代人能做到的,要经过若干代人。
《中国企业家》:巴黎骚乱本身和西班牙“烧鞋”事件不一样,不是针对华人的,但为什么一些华商还是受到比较大的伤害?有报道说,一些华商的货物只有20%-30%上了保险,因而仓库被烧后损失惨痛,您怎么看?
吴建民:华人比较聚集的地区,或者是他们建仓库的地区,往往是在地价相对比较便宜的地区,这些地区弱势群体比较聚集。他们一起来采取行动,可能就会殃及到我们的华人。那些华商我都接触过,包括在电视上接受采访的。其实在法华商的利润我觉得还是比较丰厚的,不至于上不起保险。这说明他们对市场经济的规律还不是很了解,考虑到短期利益比较多。对这些企业,包括我们今后走出去的企业,还是要上保险比较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啊。
《中国企业家》:巴黎骚乱这样一次各种矛盾的集中爆发之后,会对法国乃至欧洲有些什么样的长期影响?中国的企业界、企业家阶层应该怎样面对?
吴建民:我觉得会对欧洲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讲,今后,政府对于企业外迁就会更加敏感,因为这会影响他们国内的就业。另外,这次骚乱可能会助长一种保护主义的倾向。中国的对欧出口,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应该做好应对这种困局的准备。因为他们的政客可能会拿这个做文章。国内出现矛盾就找一些国外替罪羊,这是个题材。
中法发展问题的三个不同
《中国企业家》:目前中国正在全力建设“和谐社会”,以消除贫富分化和城乡分割日趋严重的问题。我们所碰到的问题和巴黎的移民问题有没有相似之处?巴黎的骚乱事件对我们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
吴建民:一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贫富分化可能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邓小平讲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不可能同时富。
中国和法国的情况有所不同,第一,法国老百姓怕改革。法国老百姓多数是偏于保守的,因为他们在工业化,后工业化的过程中,国家拿出很多钱来,进行第二次分配。第一次分配是讲效率的,第二次分配讲公平。法国政府拿出来进行第二次分配的钱,占GDP的46%,像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这些保障都非常丰厚,太丰厚了就不能持久。法国人现在60岁就退休,而且还可以提前退休,人的寿命又长了,政府赔不起了。所以要改革,一改革就会触动人们的既得利益,最后谁也不敢动,一动,就会丢选票,丢选票就要下台。法国的状况是这样。中国人呢,总体上是赞成改革。因为改革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变化。
第二个差别,法国人对于明天会怎样,未来会怎样,他们充满了不安和彷徨,甚至有一点害怕的情绪。中国人则认为,明天会好一些。城市中的民工,他尽管现在拿的钱不是很多,但他会觉得明天会变得更好一些,就是未来有希望啊,这是基本的差别。
第三个差别,中国政府对于出现的发展中的问题是正视的,而且采取措施,逐步来纠正这个问题。法国在这方面,讲得少一点,措施有,但不是很得力。
这三个差别和两个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
总的来说,这些问题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关键是用什么态度,政策来处理。这些问题,也不可能指望一天就解决。差距将始终存在,逐渐通过努力,使得差距能够逐渐缩少,不至于引起各种各样尖锐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