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国相比,印度在吸引FDI方面渐显后发优势
中国和印度的快速崛起早已是区域经济研究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两个亚洲国家正在全球市场上大量买入原材料和能源,以供给各自不断膨胀的经济实体,并为全球经济繁荣注入强劲的动力。中印两国的相似点在于,具有庞大的人口规模及相应的巨大的市场潜力,也正因此,尽管两国的法治环境上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例如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但外资仍然热衷于对中印两国增加投资。毫无疑问,这两个国家至少在外资流入领域已经呈现出明显的竞争态势,尽管现在的数据显示印度在吸引FDI上与中国仍有相当的距离,但须考虑以下因素:一,中国的FDI数值中包含了相当部分的谋求套利人民币升值的热钱;二,两国在FDI统计口径上并不一致,且中国的FDI中有约25%的资金是由中国国内转投至香港、澳门并回流入中国大陆。
中国吸引FDI的领先趋势能否持续下去存在疑问。首先,中国和印度在吸引外资的时间上相差十余年。中国从1970年代末开始对外开放吸引外资,而印度对其生产领域“许可证”制度进行改革并真正大量吸收外资的时间是1991年。中国根据WTO条款已经几乎全数开放了主要的经济领域,而印度的航空和保险等重要产业仍禁止对外开放。这些领域的开放将带来数以十亿计的年外资流入。
其次,中印两国吸引FDI的重要因素之一仍是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但根据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美世咨询11月中旬发布的一项调查,中国的人力成本已经超过了印度。报告显示,在所调查的中国42种职位中,95%的基本工资成本要高于印度。基层工资上差别还不是很大,但就高层来说,经理们和专业人员的收入为印度同等职位的两倍以上。这一数据的特别重要性在于工资具有只升难降的刚性特征,劳动力廉价的竞争力一旦丧失,将对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造成巨大的打击。
印度在吸引FDI上赶上中国可能只需要短短的数年时间。但同时,也需要看到,在两国对总体FDI的竞争中,有一些领域已经不存在竞争了。以用于研发的FDI为例,流入中国的资金大多投向信息通讯技术、汽车和化工行业,而印度则吸引了大量的医药与软件FDI。中国在IT硬件领域已经建立了强大的竞争实力,而印度在软件领域保持着优势。在未来数年中,流向这些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的FDI方向已经大体可以判明,两国并不会因此发生明显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