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两大逻辑对接
在2003中国企业领袖年会闭幕演讲中,辽宁省省长薄熙来开宗明义:我来参加这次年会,就是想弄明白企业家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这句话至少告诉我们两件事:第一,在中国,像薄熙来这样的政治家已经意识到了企业家逻辑的独立存在;第二,开始尊重并重视这种存在的独立价值。
这是一种可喜的历史进步。
作为年会的序曲,“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代表团”会前曾有一个短暂的辽宁之行。在这次行程中,“团长”段永基一再说起张之洞的一句名言:官不懂工商,商不顾大局。要说“中国近代悲剧皆缘于此”也许有些过分,但“官不懂工商”则市场不旺,市场不旺则民不富、国不强,民不富、国不强遇到强而不讲理的,挨打就是必然的了。至于说到“商不顾大局”,如果你弄得他连基本的财产安全和生存问题都保障不了,头上随时悬着一把绝命之剑,他又怎么可能去顾你的“大局”呢?
事实上,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二次创业7年多来,一直站在国家与民族“大局”的立场上去理解、鼓吹企业家地位的重要性和合理性,并努力使这种理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以为企业和企业家营造一种良好的生态环境。比如简单解析一下我们经常宣扬的一些理念:“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国力的较量”是“大局”,为了这个大局就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家的作用;“只有造就强大的企业,才能造就强大的中国”——“造就强大的中国”是“大局”,为了这个大局就必须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不善待企业家的民族就没有未来”——“民族的未来”是“大局”,为了这个大局就必须善待企业家;“没有成熟的企业家阶层,就没有成熟的市场经济”——“成熟的市场经济”是“大局”,为了这个大局就必须催化企业家阶层的成长和成熟;“百万富翁的财富属于自己,亿万富翁的财富属于社会”——更多财富属于社会是“大局”,为了这个大局就应该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家迅速做强做大,造就中国自己的比尔·盖茨、自己的巴菲特……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的价值凸显出来了,企业家的逻辑清晰起来了,企业家精神日益成为全社会提倡和尊崇的时代精神。
北京市代市长王歧山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企业不要一味向政府要环境,企业和政府、企业家和政治家应该是互为环境的。这个“互为环境”,至少说明在王歧山眼里,政府逻辑和企业逻辑、政治家逻辑与企业家逻辑大体是平等的。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具体路径看,可以这样说,政治家们在尚无条件充分解放自己的情况下,首先解放了市场的力量,解放了企业和企业家力量,并推动这支力量迅速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今天,在中央政府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不断为中国的经济进步、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的同时,人们不得不正视政治体制改革有些滞后的事实。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可能意味着很多东西,在这里则至少意味着政府的动力机制落后于企业的动力机制,意味着党政机关对“大局”负责的反应能力和操作能力、责任感和使命感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削弱。相反,由于成功企业的“大局”总是和国家的大局、民族的大局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的动力机制解决得又比较到位,倒是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家们主动来关注国家的大局、民族的大局,关注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经济安全了。因此,顺着王歧山代市长的话往深处想,企业与政府、企业家和政治家就不仅仅是互为环境的问题,而且还应该进一步形成互相理解、互相支撑、互为动力、互为因果的良性互动关系,让商在“顾大局”的前提下获得更健康的发展,让官在“懂工商”的前提下实现更重大的使命。
研究企业与政府的不同需求,推动两大逻辑的顺畅对接。看来,《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又有新事可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