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和理性的配合,心理满足和实用满足的结合才会产生出商业上成功的商品
文/宁高宁
圣诞节要到了,香港中环立起了一颗很大的树,取名叫许愿树,据说是为了吸引更多内地游客来香港。在华人郑重其事地过洋节日的地方,香港算是老资格了,可这么多年,第一次搞这么大的圣诞树,可见用心良苦。有意思的是,圣诞树树立起来后,还没到圣诞节,广场上人已经很拥挤了,拍照的人找不到好的位置,广场上又树立了几个小牌子,告诉人们在什么角度取景最好,这就更让游人提高了拍照的兴致。我从旁边走过,看到这么多兴高采烈的人,突然感到,需求有时真是创造出来的。
经济学上有供给与需求两条线,这两条线的交点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供需平衡时的产量,这条基本原理让所有诚实的生意人避免犯错误,可也让完全拘泥于这两条线的人显得呆板。这两条线如果用在完全同质化的大宗商品上是很对的,可人们的需求恰恰是多样化的,多样化的需求就给创造带来了空间。在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以后,供给方的创造就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如果今天没有发明手提电话,谁也不会抱怨,可就是因为手提电话的发明,才创造了一个大产业。创造需求,引导需求已成了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圣诞节本来是耶稣的生日,可这对于商业社会来讲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圣诞节可以创造新的需求。有人说所有节日都是商人创造出来的,可每一个圣诞节对商人来讲都是一场考试,老套的圣诞老人,圣诞卡已变成大宗商品了,供过于求了,如果多少年前第一次想出圣诞卡主意的人可以建立一家很好的公司,今天的圣诞卡公司已因为人们在互联网上互致问候而遇到经营困难了。香港中环的这棵圣诞树因为够大,因为许愿树的名字让人向往,它就创造了一个新的需求,今年这里的圣诞节就与往年不同了。
记不清是哪位哲学家很早前就说过,世界是由数字组成的。虽然后来在哲学家的关于世界本原的争论中,这个观点被忽略了,可现在回头来看,这位哲人的意见真有点先见之明。社会越发展,感性的东西越少,理性的东西越多,感性的东西就越被理性的东西支配,利用,我们也越来越被数字包围。节日本来是很感性的东西,可今天我们关注圣诞节的销售数字远远大于圣诞节本身,圣诞节变成了做生意的手段和工具。
其实,营销的真谛可能就是用感性的方法达到理性的目的。商品的市场定位和品牌的建立就是根基于此。感性和理性的配合,心理满足和实用满足的结合才会产生出商业上成功的商品。
圣诞节这些年来被商业社会发展了,它制造出的需求涵盖了所有的人,给孩子的礼物,给老人的祝福,给情人的温馨,给朋友的问候,每一样商品的后面都有个故事,有个理由。走在香港的街道上,看到建筑物上都挂了漂亮的灯饰,商店里都响着圣诞的音乐,这座城市好像真的变了,你信不信上帝并不重要,耶稣基督是不是今天出生的并不重要,因为这些事情本来就是凭精神,凭感觉的,圣诞节不过给你带来一个美丽的向往,人在很多时可能就是生活在向往中的。商业社会不过把这些向往实物化了,让故事变得更有形,更容易感受到了。商业社会丰实了圣诞节的内容,让这个节日变得人人都喜欢了。现在,世界上许多不是基督教的国家也大大方方地过圣诞节,其隆重程度不亚于基督教国家,其实是商业社会推动的,是商业社会制造需求的方法之一。这也正是商业社会的进步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