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 公共财经政策与“财技”



政府的公共财经政策应该是企业的道德榜样,不当的“财技”运用是有代价的 

文/蔡重直 

“财技”作为一种投资技巧和方略在今天大都离不开金融学中的“杠杆作用”,即英文的“leverage”。大概是受投资银行家,特别是受国际投资银行家的影响,政府也用起了“财技”。但是,必须清楚,政府的“财技”运用由于其公共政策的性质,要极其慎重。本文仅对近年来的三项政府“财技”进行简单的分析。 

1998年,政府为充实日渐匮乏的四家国有银行资本金,定向向四家国有银行发了2700亿的特种国债,并以国债收入再投资于四家国有银行,以增加资本金。如果我们不考虑严格的会计分录,仅从经济的意义上将这笔交易用会计学进行记录,那么它是:政府“借:现金2700亿”,“贷:特种国债2700亿”;同时,银行“借:投资(政府特种国债)2700亿”,“贷:现金2700亿”。这就是说,政府通过发债2700亿,产生2700亿的债务和2700亿的现金;银行通过投资2700亿特种国债,资产方的现金减少,投资增加。第二步,政府“借:投资2700亿”,“贷:现金2700亿”;同时,银行“借:现金2700亿”,“贷:政府权益2700亿“。我们有兴趣地看到,在这笔交易完成后,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现金由于一出一进没有变化,但是总资产和总负债都增加了2700亿,资产方的政府债券投资和负债方的政府权益同时增加了2700亿。从直观的角度看,就是,国有银行的所有人从它所控制的银行中借了2700亿现金,然后作为它在银行的投资,增加了资本金。如果我们同意“在竞争性的市场上,政府与企业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这样一个商业伦理学中的重要原则的话,那么,我们试想一下,这个行为如果发生在企业会是怎样性质的一个问题。当一家银行的股东要增资时,他有如下选择,一是以自有资金投资,二是借钱投资;但是,当他两种方式都不采纳,而从他投资的银行借钱,再投资到这家银行以作为他的资本金增加时,巨大的道德风险便产生了。事情到此还没有结束,由于银行新增了2700亿资本金,就法理上讲,它可以放大十几倍产生3万多亿的贷款。 

2000年,政府为了降低四家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率,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将1.4万亿的不良资产“剥离”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进入资产管理公司。这笔交易是怎样进行的呢?资产管理公司向银行发债,银行以现金购买(投资),资产管理公司再以发债所得等价购买银行的不良资产。交易后,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方发生变化,不良资产被资产管理公司所发的债券(投资)所替换。为什么资产管理公司的债券可以在银行的资产中是良好资产,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是“performance assets”,它生息,而不良资产是“unperformance assets”,不生息。资产管理公司付息的来源是不良资产的处置所得。问题出来了,当不良资产处置完时,付息的来源没有了,若不付息,债券又成为银行新的不良资产,若还本,谁来埋单呢?很明显,银行的风险转换成了政府的风险,而且是一个无法回避和可计量的风险。问题到此还没有结束,这种通过“财技”降低的银行不良资产率是减少了社会成本还是加大了社会成本?1.4万亿的融资成本是2.25%(债券利率),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一年的付息总额应该是315亿,假定不良资产10年处置完,需付息3150亿。这上万人的资产管理公司一年的经营性成本大概是25亿,10年是250亿。10年内,财务支出加经营性支出是3400亿左右。而1.4万亿的不良资产回收呢?几年的经验和各方乐观的预测是20%左右,这样,1.4万亿应回收2800亿。支出大于收入600亿。这就是说,全部核销掉是1.4万亿,而“热闹”一番后的损失是1.46万亿。这个账我不知道算的对不对,如果考虑到在这1.4万亿中有6000多亿的中央银行再贷款,问题就更为复杂和对宏观经济更为严重,因为这涉及到基础货币核销这样一个大问题。这里有一个银行技术上的问题需要提出,即,不良资产不能“处置”,而应“经营”。对银行来讲,这是最为复杂、最为困难的业务。所以,国外银行一是集中了最好的投资银行家、商业银行家、法律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来经营不良资产;二是“经营”需要有相应的新资金支持;三是“经营”不良资产不能离开银行的整体资源。所以,国外鲜见将银行不良资产“剥离”的做法。 

2003年底,政府宣布用国家外汇储备450亿美元注资两大国有银行。有许多企业家问,资本是干什么用的,它与银行贷款有什么区别,没有资本不是一样可以经营吗?为什么社会和商业伦理学那么看重资本,特别是银行资本的真实性?关于资本的作用和功能的不同争论也散见于国外的有关文献中。一般的来讲,资本有两大功能,一是企业开办的支出,二是企业抗风险的作用和度量,也有人讲,是企业对外的信誉保证。在现实商业活动中,后一个作用更为明显和突出。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我们确实分不清资本与借款的区别,但是,当企业发生亏损或坏账时,资本的作用就显现出来。所以,资本是信誉程度的保证。如果资本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发挥抗风险的功能,不能冲抵不良资产,而且不管经营好坏都要保证一个回报时,资本的真实性就产生了疑问。 

 公共政策 公共财经政策与“财技”

政府的公共财经政策应该是公开和透明的,应该是企业的道德榜样。但是,“财技”由于其先天的隐讳,其目的和运作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然而,不当的“财技”运用都是有代价的,代价可能是多方面的,也可能是长远的。上述所举的三个例子,最令人担忧的代价是通货膨胀和道德风险。尽管在中外学术界有不同的通货膨胀成因理论,但是,我一直坚信,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纵观历史和现实,通货膨胀大都引自于政府的公开的和隐形的过度支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1831.html

更多阅读

《教育政策与法规》教学大纲 消防法规 教学大纲

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理论学时:30讨论学时:6学时适用专业:教育学专业大纲执笔人:李宜江大纲审定人:周兴国一、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教育政策与法规》主要是为教育学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该门课程是以教育

我国艺术品行业政策与行业规范介绍 介绍一件艺术品作文

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虽然是国内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但是国家政府通过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政策法规的制定,更为我国艺术品市场营造了适宜发展的外部环境,体现了积极而有小的推动作用。2011年时我国艺术品市场的政府政策和行业

声明:《公共政策 公共财经政策与“财技”》为网友偶尔平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