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科技园 传奇“中国芯”

 中国芯科技园 传奇“中国芯”


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放松一下,拿出你的手机,唱会儿卡拉OK吧。 可以吗?当然! 在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辉的计划中,这早已指日可待。由中星微研制的“星光中国芯”五代数字多媒体芯片“集大成于一身”,几乎满足了很多年轻人的想象空间,而卡拉OK只是一碟小菜。在三星、飞利浦、惠普、罗技、创新科技、富士通、NEC、联想、波导、同方等这些国际知名企业的手持终端产品如计算机、手机等,可能都镶嵌着这颗“中国芯”。 1998年底,邓中翰、张辉、杨晓东被前加州伯克利大学校长田长霖,介绍给前去美国考察的中国科协领导人,这成了中星微传奇的最早缘起。 作为中星微核心创始人之一的张辉坦言:我们一直在等待回国的机遇,他认为,数字多媒体芯片领域是中国进入国际市场、撕破‘中国无芯’历史的最好的突破口,而这正是同为加州伯克利大学校友的邓中翰、张辉以及毕业于斯坦福的杨晓东数十年来研究和主攻的方向。 不久,一个实力强大的阵容形成了—邓中翰,伯克利大学建校130年来第一位横跨理、工、商三学科的学者,曾任美国硅谷SUN Microsystem 研究员,曾经参与Ultra SPARCI第一代CPU的研发工程;张辉,曾就职于朗讯贝尔实验室,专注于低功耗可重构CPU架构技术的开拓性研究;杨晓东,曾任英特尔、惠普公司高级工程师。加上后来加入的四位芯片领域高级研发人员,7个人组成了中星微核心领导团队。 1999年初,以邓中翰为核心的创业团队回到中国,开始考察国内微电子产业状况、芯片产品用户群,拜访计算机、手机厂商,之后开始制定商业计划书。1同年10月,中星微电子公司在北京成立,并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中国科协、北京市政府的推动支持下,启动“星光中国芯工程”,由邓中翰担任中星微公司董事长、“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 成立之初,信息产业部投资1000万元作为中星微最早的启动资金,邓、张两位创始人的校长田长霖教授,在听取“星光中国芯工程”之后亦决定个人出资予以支持,由此推测这应该是中星微最早的两个股东。对于目前中星微电子的具体股东及持股详情,中星微方面表示不便透露。 雄厚的技术背景,使“星光中国芯工程”五年来势如破竹。其系列产品“星光一号”至“星光五号”不仅实现了全球七大核心技术突破,而且在国内外拥有200多项专利技术。中星微的五年不仅结束了中国的“无芯”历史,而且其市场战绩迅速覆盖了欧、美、日、韩、台等16个国家和地区,其芯片产品在全球市场的销售量目前已经突破了1000万枚。几代中国集成电路科技工作者的梦想,似乎可以“中国芯”的诞生作以了结。 这个大众知名度极低的新企业,如何在短短五年时间内,征服全球终端设备领域的著名品牌,接纳这枚来自弱势研发国度的“中国芯”?我们很难以三言两语简而概之。 以下是核心创始人之一张辉能够给我们的答案: 专注。“在芯片领域你会面临太多方向的诱惑,但是五年来我们只专注于多媒体芯片,且精益求精。” 技术。“在这个领域我们拥有绝对领先的技术优势。” 性价比。最初中星微创建的初衷之一,即昂贵的多媒体芯片如何凭借低成本得以普遍应用。最直观的是,“与过去相比采用‘星光’系列芯片的系统整体成本,由过去的100美元降到了现在的10-20美元。” 当然这种绝对的竞争优势,使中星微的市场业绩连续三年实现了300%的增长,张辉透露,2003年中星微年销售额约1.6亿元,这一年中星微成功占领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全球4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不过在中星微的市场蓝图中,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的成功也只是刚刚开了个头。下一个积极拓展的领域是手机(手持终端)多媒体应用芯片,据估计从2005年开始,全球每年将消耗6亿只手机,想一想这个快速增长的领域,将为它的核心部件—“芯片”提供商,构建怎样的增长通道呢? 在构建新一轮增长的同时,中星微还将它的目光投向支持家庭娱乐的多媒体体芯片,对此张辉解释说,数字化家电将使过去单一功能的计算机、手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功能更加融合,以构成集中控制的、简单的、方便的家庭数字化控制系统。“而这些设想正依赖于多媒体芯片技术的支持,这正是‘中星微’的未来。”这个年轻的设计者理性、冷静,言下之意却不容置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1851.html

更多阅读

李琦、林芯仪变身“中国好情侣”? 李琦林芯仪

林芯仪不但又专程从台湾买来蛋卷,还在现场亲手喂给李琦吃,温馨的场面令台下的粉丝大呼“在一起”。尽管第二季《中国好声音》早已伴随着冠军争夺巅峰之夜的结束正式落幕,可由节目引发的“好声音效应”和“好声音热潮”却丝毫不减,脱颖

声明:《中国芯科技园 传奇“中国芯”》为网友午後夏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