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起死回生过的企业和只享受过上升快感的企业相比,前者是有福的
4月间,柳传志觉得自己要主动找媒体来说点什么。令他略感不安的是最近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篇贴子:《联想员工亲历大裁员:公司不是家》,作者应该是刚被联想由于收缩业务进行战略性裁员而裁掉的员工。“写得很委婉、哀怨,感情也很真挚,看了以后我感到挺难过……”和言语一贯的掷地有声、激昂响亮不同,柳传志阐述他对“战略性裁员”、“联想是不是家”等看法的时候,语速缓慢、声音低沉、字斟句酌。这个话题,于他而言,的确是陌生的。
我坐在长桌的一角,斜对他的位置,一时之间觉得这个角度似曾相似。那应该是5年前的夏天,我第一次见柳传志,也是围着这么一个长桌。那时联想总部还在中科院南路十号的小楼里,那天柳传志主要向记者们阐述的是他对产品技术、核心技术以及高科技产业化的理解。今天联想控股已搬到了融科中心,而话题亦变了,跨度和方向恐怕难被5年前的任何人所想像到。
2000年之前,所有的企业和企业家都只见识了中国经济欣欣向荣、IT业蓬勃发展的大好景象,感觉纳斯达克、硅谷景气还是比较遥远的,绝大多数企业也没有和认真起来的跨国巨头在中国本土、在海外短兵相见的切肤之感。哪里想到瞬间就环球同此凉热。
20年肯定不能看尽人家走一百年路所经历的风光(雨)。20年前联想诞生。10多年前,柳传志开始观察到日、美企业采取截然不同的雇佣制度,那时他对此只是持以一种相对超然的旁观态度,那时联想上下铆足劲往前冲,怎么会有“终身雇佣”或者“裁员增效”的概念呢?而现在联想也走到了这个阶段、轮到他自己作出选择—感情和理性交战的结果是:“企业必须往前冲,但是要对因为战略性调整而被裁掉的员工从内心说对不起,要尽量妥善安置……”再过一个5年、10年呢?可以肯定的是,联想也好,其他中国企业也好,必定还要去经历无数从没有经历过的情境、解决不同阶段的问题。
常有种看法,中国企业年轻、包袱轻、速度快、善创新,特别是在一些完全新兴的产业领域里,和知名跨国企业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这其实只强调了竞争力的一个方面。所谓百年老店,其所有的智慧,都是每家企业通过N个盛衰周期(包括宏观经济的、行业的、自身的周期)体验出来的,而不是看来的、听来的、学来的。曾经起死回生过的企业和只享受过上升快感的企业相比,前者是有福的。如果哪家20岁的中国企业滋生出“渴望年老”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随着时光流逝,所有种在企业和企业家身上的经验和感觉,是商业中最可宝贵的元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