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CBD可以说是一个国际性的总部基地,全球各大跨国公司都在这里入驻。金融街则是金融机构的总部基地,全球、全国的金融机构都在这里设立总部。中关村科技园则是高科技公司的总部基地,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高科技公司,都到中关村驻扎。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认为,北京市不适合作为生产基地,但这里是人才聚集之地、信息聚集之地、技术创新之地,各种要素高度聚集,能够吸引企业总部入驻,从而将各类企业位于全球、全国各地的生产基地,通过北京的总部,达成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北京的优势,也是北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CBD、金融街、中关村只是没有打出总部基地的名号而已。实际上,北京打出总部基地名号的地方有很多。譬如,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的北京总部基地,可以说是总部基地的开山之作,在10年以前,这里只是一个年产值200亿元的开发区,升级为总部基地以后,现在已经变成年产值2000多亿元的园区,10年增长了十倍还多。再譬如,位于朝阳区中国传媒大学西侧的北京传媒总部基地,吸引了不少全球和全国的媒体入驻。 无论如何,以上的例子,都是以吸引企业入驻,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目标的。最近几年,因为环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合作、环渤海经济圈等多种概念的热炒,北京市出现了两个打着环渤海旗号的总部基地,一个是位于朝阳区垡头镇的环渤海总部商务区,另一个就是位于通州区台湖镇的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前者规划用地面积为15.6平方公里,后者占地面积为17.21平方公里。不过,环渤海总部商务区由于是打着旧城改造的名义拆迁,目前的进展非常缓慢,而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因为打着基础设施建设、旧村改造等名义拆迁,目前已经拆迁完毕只待建设。 中国社科院工业布局和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耀分析,最新出现的这些总部基地,其实想搞的是一个开发区,或者是一个新城。 需要注意的是,北京市通州区本来就以“睡城”著称,如果打着总部基地的名号,打造一个“有城少业”的新城,未来将会出现不少麻烦。正如陈耀所说:“通州区这个地方产业发展确实不够,如果立足于发展产业,搞一个开发区发展产业,是无可厚非的。”
![潍坊总部基地 总部基地,不能有名无实](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9503845440294.jpeg)
再说“环渤海”的概念。北京市通州区位于京津冀交界地带,确实是加强各方合作的好地方,但这种合作并不是通州区能推动的。陈耀认为,京津冀合作以及环渤海经济圈都不是说“要做一个实体的东西,不是一个开发区,也不是一个新城,而是要形成一些合作的制度和机制,具体工作还是要靠市场和企业来做,而不是都靠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