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社区影响 50:60:70 三代人的财富光阴



“你是哪一年代生人?”,这句话是陌生人初次见面聊天时经常问起的话题。如果两人是同一个时代出生的人,双方的距离会被一下子拉近,而且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故事发生。关于“年代”的一个典型的商业故事是这样的:前几年的时候,上海复星集团的董事长郭广昌在某个场合里碰见了建龙实业董事长张志祥,两人一聊天,发现双方都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而且是老乡,做企业的理念也一致。于是20天后,郭广昌给做钢铁的张志祥投资了3个多亿。 

很奇妙吧?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同一个年代出生的人,无论现在是贵贱、贫富,他们在对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生活经历的记忆是一致的。 

然后市场经济来了,信息时代来了,加入WTO了——这些东西又把每个人拽到了如今的现实生活中,同在一个屋檐下的人都在不停地奔波,不管他是生于50年、60年还是70年代。再看看那些一起穿着开裆裤玩耍过的同年代出生的伙伴,有的人成了艺术家,有的人成了企业家,有的人成了下岗工人,有的人则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每个人的境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有阅历的人会说,这就是生活,没什么值得伤感的。 

在本篇报道中,我们分别找了三个不同年代出生的企业家,记录了他们的人生故事。你可以看到他们身上的时代烙印和现在的状态:受过苦难的黄宏生(50年代出生)依然保持着激情和理想,经历过挫折的王志东(60年代出生)开始变得从容和平和,少年得志的周云帆(70年代出生)正意气风发。 

   

生于50年代之黄宏生:激情中年 

黄宏生1956年生于海南岛,母亲生完他不久就考上海南医学专科学校读书去了,把黄宏生丢在襁褓里由外婆照顾。黄宏生的外婆很早就寡居,住在乡下,平时做点卖洋桃的小买卖。 

黄宏生从记事起,最深的记忆就是总没有一顿饱饭吃。那个时候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海南虽然一年可以有四季的收成,但依然缺粮。饿急了的黄宏生就拿外婆摊上的洋桃吃,空空的胃常常被洋桃的酸水蜇疼,小黄宏生就大哭。外婆见此情景就教育外孙:“男人不可以掉泪的!”“将来你做个有本事的人就不会挨饿了。”外婆“英雄情结”的启蒙让黄宏生觉得“干什么都应该干得最好。”在村里的小学里,黄宏生的成绩总是第一。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黄宏生离开了老家回到海口母亲的身边。 

1973年,17岁的黄宏生高中毕业,当时惟一的选择是下乡,他成了黎母山区农场的一名知青。黄宏生一开始的理想是当一名拖拉机手,因为该职业有技术含量。“那时候精神和物质都极缺乏,只有一点对人生的模糊希望。”后来,黄宏生成为农场团委书记、分场场长。1977年年底全国恢复高考后,黄宏生义无反顾地放弃了被众人看好的“仕途”,考上了华南理工大学,入学不久就当上了班长。 

大学毕业后黄宏生分配到了华南电子进出口公司工作。1988年,他放弃了副厅级国家干部待遇,辞职下海创建了创维。就象许多成功的财富故事一样,黄宏生最后修成了“正果”:到2003年,创维的销售额达120多亿,也是中国三大彩电巨头之一。 

“我的激情从来没有减退过。”黄宏生从小争做第一的个性改变着自己,也影响着自己周围的人。黄宏生上大学的那个班的同学现在有三分之一是成功的商人(包括TCL的李东生),三分之一是科研单位的学术带头人,三分之一在政府里担任局以上领导干部。“后来同学们总说这是我这个班长的威慑力让他们在校期间个个努力。” 

黄宏生说, 60、70年代出生的企业家比他的条件要好得多。“他们没有看到过亲人饿死。读书无用论影响了我们一半的青春,上课的时候砖头从窗外飞进来,多恐怖啊。”但是,正因为经历过苦难,“我们才敢于冒险,敢于承担责任,有顽强的毅力。”  

黄宏生下海的时候,经商还普遍被认为是“末流”,而且还有“姓资姓社”的问题,他思想压力很大。“现在好了,市场环境越来越公平了。另一方面,路好了,跑车的人也多了,竞争变得剧烈了。”黄宏生认为新生代做企业遇到困难比较容易放弃:“我们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各一半,60年代出生的理想主义可能占40%,70年代的则可能只占30%。” 

“人生的本质是痛苦的,”黄宏生说,因为人总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宁可做一个痛苦的人,也不做一头快乐的猪。”  

黄宏生最佩服的企业家是李嘉诚和王永庆。他认为,李嘉诚70多岁还率领他的集团进军3G,冒很大风险,确实体现了一个大企业家永不衰竭的激情:“他完全可以安度晚年。”黄宏生的理想是当一个“世界级的企业家”,“你的对手不仅在国内,还有国际的,这个过程很快乐。就像乒乓球运动员拿了世界冠军钱没有足球冠军多,但他可能跟足球冠军一样快乐。人活着要有兴趣。” 

因为吃过苦,“习惯了”,所以,黄宏生说富豪生活对自己不适合,“你让我天天吃鲍鱼,我还要拉肚子。”有时候他要到游艇上去应酬客户,结果要“呕吐”。黄宏生经常跟自己的同事到大排档吃饭,花费不多,大家都很快乐。 

业余时间黄宏生喜欢看电影,比如《拯救大兵瑞恩》。黄宏生把这部电影的DVD送给创维每位经理一套:“如果一个企业能够赴汤蹈火去救员工,员工也会赴汤蹈火救企业。” 

走在大街上,如果有一个戴眼镜穿牛仔裤的中年人对你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只要你活着,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积极面对。” 

这个人八成就是黄宏生。 

  50年代生人素描:3年自然灾害、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文化大革命、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信息时代——这些影响着50年代出生的人的命运,同时也给了他们改变命运的各种机会。年过(或即将)半百的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济基础让他们能更从容面对生活,但岁月也同时在让他们慢慢老去。 

  代表人物:黄宏生(1956)、李东生(1957)、王石(1951)、宁高宁(1958)、任志强(1951) 

生于60年代之王志东:“坎坷”青年 

悲观一点讲,王志东似乎有着一个不停创业的宿命,从新天地、四通利方、新浪网到点击科技,莫不如此;而从乐观的角度来看,王志东似乎已经从那些曾经坎坷的经历中走了出来。2004年5月13日,王志东对《中国企业家》说现在是自己最好的时候,“每天早上起来,我恨不得喊十遍‘感谢上帝’——那么好的生活,那么好的日子。” 

黄宏生说,王志东刚离开新浪的时候,黄曾与他在太平洋咖啡厅里“深情对话”。可以想象,在黄宏生看来,王志东当时的挫折不算什么:“只要危及不到你的生命,什么困难不能面对?” 

王志东最愿意说的还是大学没毕业就“上街”的故事。对于一个热衷于《硅谷热》所讲述的传奇、而自身又具有成为传奇所必需的高超技艺的年轻人,在中关村街上的“游侠”行为能够极大地满足他的虚荣心。就像王志东所说,如果他再晚生几年,也许就成了一个著名的制造病毒的黑客。 

只不过差了11岁,大学还未毕业的王志东面临的机会比当年的黄宏生要多得多。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以合法、不合法的形式在中关村街上流传,酷爱技术的王志东找到了证明自己的最好途径。 

 三代人的社区影响 50:60:70 三代人的财富光阴

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天才少年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故事,但最后却变成了一个IT风云人物的坎坷成长史。“我成为企业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对我来说是意外。”王志东1967年出生在广东,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在那个年代靠着微薄的工资养活着4个孩子。凭借着天生的聪颖,王志东上大学、混迹中关村到后来的几次创业,似乎比同龄人要顺利得多,但风光的背后也有着诸多的不顺利。 

坐在“点击科技”在大运村的办公室里,王志东对自己的扮演的角色很满意:“实际上,你说自己天生会干、要干什么事,你是看不准的。人算不如天算,好多事情可能都由上帝安排,你看到两步,上帝能看十步。有时候你觉得受到挫折什么的,其实背后都有安排,你过了这关,后续的东西就跟上来了。假如你作为一个上帝,来反推过去应该怎么安排的时候,你会发现,最佳方案也不过如此。” 

如果不把这段话理解为消极——事实上王志东刚刚得到“一大笔”(黄宏生语)投资,没有消极的理由——那就说明,王志东的心态变得平和了。 

王志东说,他1995年就开始想现在所做的“协同软件”,要是让别人做了,“冤死我了”。做“点击科技”,是因为以前办的公司没有一个是由他“精心安排”的,“我可能做过主角、副导,但是自编自演没有过,这个经历我觉得必须有。” 

曾经总是想重新成为一名程序员、认为不写程序就不叫干活儿的王志东,现在觉得 “公司做好了同样可能是传奇”。“我慢慢学会了以不变应万变,到了玄学的境地,看什么都是一样的:设计电路、编程序,做公司,我觉得都很像。我把对技术的热心转化到对任何事情。很多东西可以抽象出来,融会贯通。不要跟大势较劲,不要跟自己较劲,要学会顺势,借力,以柔克刚。” 

王志东觉得自己很幸运,懂事的时候,文革差不多过去了;自己一直喜欢无线电、计算机,上大学的时候,IT业开始蓬勃发展;做四通利方,没想到一下子做成了一个大网站;生孩子更幸运,一对龙凤胎,这是“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利益最大化。” 

在采访结束拍照的时候,我们让王志东来到知春路天鸿科园酒店前的十字路口,抓拍他走过人群的镜头。因为作为背景的人群太少,走了一遍不成功,又让他走第二遍、第三遍。在拍完照告别我们之后,王志东第四次穿过这个红绿灯路口回公司,背景显得有些孤单。 

这个逐步步入中年行列的男人,还能创造出那个天才少年浪迹中关村的传奇故事吗? 

  生于60年代人素描:文革结束、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信息时代——相比于50年初出生的人,60年代生人所受的苦难要少很多。他们的成长正好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这使他们处在一个多变和多元的环境里,在撕裂和组合中逐步成长。年富力强的60年代生人现在正是中国经济目前最活跃和最主流的力量。 

  代表人物:王志东(1967)、张朝阳(1964)、潘石屹(1963)、王文京(1964)、李亦非(1964) 

生于70年代之周云帆:得志少年 

1987年王志东开始在中关村上街的时候,周云帆还只是一个毛孩子,13岁的他在北京八中无忧无虑地上着学。 

因为有着良好的家世背景,周云帆的经历可谓一帆风顺。从北京八中到清华大学,再到斯坦福,毕业后甚至没有当过员工,第一份工作就是副总裁。既没有童年家境贫寒的记忆,也没有遭受人生打击的痛苦,幸运儿周云帆一路小跑就奔进了“小康”。 

上清华时,周云帆想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到了斯坦福大学,他开始设计ChinaRen;搜狐收购ChinaRen,周云帆在想什么时候卷土重来。他找到了彩信和手机游戏,搭起了“空中网”。 

“我最突出的个性就是富有激情。”周云帆说。年轻的周云帆总是带着阳光笑容,办起事来喜欢直接爽快。 

这是毫无生活困苦记忆的一代,如同一张白纸,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黄宏生说新生代生活优裕,很容易不思进取,而且理想主义的东西在他们身上越来越少。他说的显然不是周云帆。 

比起50年代出生的黄宏生和60年代出生的王志东两位前辈,周云帆的眼光可能更敏锐,胃口可能更大。“现在的空中网如果只想做一个快乐的小企业已经足够了”。但周云帆显然志不在此,上市是周云帆既定的目标。从网络泡沫中全身而退且复东山再起,周的前途不可限量。 

他几乎是不停顿地在各个机会间凌波微步,在出手的同时尽量减少对自身的危害。他说原来自己只有矛,只知道向前冲,但盾不坚硬,不知道如何防御,“现在是矛盾双全了。”“仅仅跑得快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活得长久。”周云帆说。 

2002年初,当时尚在搜狐的周云帆与老搭档杨宁察觉到了移动通讯产业中的财富味道。当年,中国固定电话、手机用户均超过2亿,已经超过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一。2002年10月中国移动推出了手机彩信业务。 

周云帆敏锐地把握到了这一时机。2002年3月,离开搜狐后,他与杨宁迅速成立空中网,将目光盯准移动通讯的增值业务。截至目前,空中网的彩信收入和WAP收入都名列同行业第一,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彩信内容提供商、手机游戏提供商和手机上网提供商。“空中网已经跑得很快了,我们接下来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快速发展的行业中做一个长久的企业。” 

黄宏生的无畏来自曾经的苦难,周云帆的无畏来自自信和充沛的激情: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得志少年,舍我其谁? 

  70年代生人素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信息时代—这是毫无生活困苦记忆的一代。从踏入社会的第一步起,70年代生人面临的机会就比他们的前人多得多,信息时代让他们完成了造梦的过程,包括财富的积累。 

  代表人物:周云帆(1974)、丁磊(1970)、陈天桥(1973)、邵亦波(1973)、徐明(197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1911.html

更多阅读

20世纪50-60年代工资单 19世纪60年代

除了衣食外,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社会生活,参加工作后住房、交通、医疗、办公用品全部免费或分配租用,因此30级办事员月工资23元,省吃俭用也觉过得很不错,比现在生活工作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里每天挤地铁公交赚取每月工资5000元强多了

中国打造50-60万吨级三体二层巨型航母! 50万吨级巨型航母

内容提要:据日本媒体大胆臆测,中国打造一艘排水量为18万吨的双体航母这一计划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从中国将建第二艘航母的消息传来,野心不应该满足于如此吨级排水量,从试图撼动美国航母霸主地位来看,中国军方将打造50-60万吨级三体二层巨型

绮罗生对北狗最光阴的三段式情谊变化 最光阴x绮罗生肉

声明:这是一个意绮党眼里的最光阴、绮罗生之间的情谊和千丝万缕。所以看到这点,部分道友可以默默关掉了。我知道我这是在作死。但我写这些的初衷不是为了帮老狗说话,是想让道友们认识到绮罗生对老狗的情谊和心态变化。如果你不承

我们是否还拥有全民财富? 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

我们是否还拥有全民财富?张工2012年中国内地首富,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宗庆后说过一句话:“民营企业名义上是私人企业,实际上是在为社会创造财富;国有企业说是全民的,但我认为没有一个老百姓认为这个财富自己是有份的”。政府代表全民掌

声明:《三代人的社区影响 50:60:70 三代人的财富光阴》为网友帅哥的立軆纹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