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东方稀铝”项目创造的“包头速度”现在有点让地方政府“骑虎难下”
文/本刊记者 杜 亮
“对东方稀铝,我们的态度是不报道。” 内蒙古包头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在了解了记者的采访意图后表示。他说这话的时间是5月中旬,而在将近三个月前,内蒙古还组织了区内新闻单位对包头市经济社会发展经验进行了集中报道,“东方稀铝”乃是其中一个宣传重点。前后态度上的转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理由,那就是国家近期对于电解铝等“过热”行业的宏观调控。
速度
在包头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的二楼,靠近楼梯口的一间办公室挂着“希望铝工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牌子。据该负责人介绍,这是个临时性机构,随着“东方稀铝”项目去年10月份的投产,它已经基本上停止运转了。但是这块牌子的存在足以见证当初地方政府对“东方稀铝”项目的重视程度。正如当初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所表示的那样,“正是包头市委、市政府的坚定决心,增强了东方希望集团在包头投资的信心。”
“从洽谈、签约到开工建设仅用了40天(2003年9月-10月)时间,从开工建设(2002年10月)到第一期工程建成投产(2003年10月)只用了一年时间,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创造了项目建设史上的‘包头速度’。”而在包头市的一些文件材料中,由“东方稀铝”项目落地提炼出来的“包头速度”是一个被屡屡提及的成功经验。
“包头速度”之所以被“高调”提出还有这样一个背景:作为国家“一五”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包头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项指标长期居于自治区首位—人称“包老大”。但近几年,随着自治区其它盟市的快速崛起,“包老大”的位置岌岌可危,以至于有了“保老大”的说法。
2002年初,包头市新的市委班子提出了“解放思想,大胆构筑,实现包头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以做大经济总量为目标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成为一个重要的指导方针。2003年,包头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3.5亿元,同比增长104%,占到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20%。
“东方稀铝”项目的引进似乎正是这种“大胆构筑”的产物。在内蒙古自治区2月份表彰的200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先进单位中,“东方希望包头稀土铝业有限公司”亦位列其中。这个原计划投资150亿元、规划电解铝产能100万吨的项目据称是自治区50年来整体引进建设的最大项目。包头市更雄心勃勃希望借这个项目使“草原钢城”变成“世界铝城”。
麻烦
麻烦似乎也随着“速度”而来。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包头,“东方稀铝”项目目前是包括国家发改委在内的几大部委的重点“检查”对象。因为这个已经投产的电解铝项目属于“先上车,后买票”,动工至今尚未拿到国家发改委的批文—根据目前的投资审批体制,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需要国家审批,“东方稀铝”截至去年底就已经投进去20亿元,已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但为了该项目能尽快落地,地方政府和东方希望显然是“绕过”了这个程序。
另一个麻烦在国家环保总局。有一个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都不愿意证实的说法,就是该项目没有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或者说,即使有,也是地方环保部门的“越权审批”。而“环评”是一个新建项目能否立项的必经程序—特别是对于电解铝这样的高耗能行业。当然,对于"东方稀铝"来说,更希望人们看到其技术的先进性。据称,他们在环保方面的投资可以将“烟气污染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的最低限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一位工程师表示,像电解铝这样污染比较大项目,不做“环评”肯定不行,而其前提是要有发改委“立项”的批复。接下来的程序是,企业首先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出来后,要开一次专家讨论会,由专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改后还要再开一次专家讨论会,做出最后的评审意见,然后再报环保部门批准。这样一个程序走下来,少则两三个月时间,多则一年以上。“包头希望铝业这样在定址后,40天内就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完成环评似乎不大可能。”这位工程师还指出,按照审批权限,2亿元以上的项目要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批准。
东方希望的有关人士显然不愿在这个关头“多说些什么”。但他承认:“环保”是目前“东方稀铝”碰到的最大的麻烦之一。
补救
事实上,东方希望从2002年决定做电解铝起,就一直站在“宏观调控”的“风口浪尖”。200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关于制止电解铝行业重复建设势头的意见》,“东方稀铝”项目的开工建设恰在半年之后的10月;2003年5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宏观引导促进电解铝行业有序发展的意见的通知》,而在当年10月,“东方稀铝”一期工程8万吨电解铝投产。这种时间上前后“呼应”似乎暗示着某种“对抗”,也使得东方希望国家有关审批部门的关系几陷僵局。
当然,地方政府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也不可能在这个当口做出“釜底抽薪”的事情。据了解,为了“补全”手续,包头市领导已经多次赴京与有关部门沟通。下文如何,目前尚难预料。而或许是出于争取发改委的理解,“东方稀铝”已经主动将规划电解铝产能削减为50万吨。但其实,削减投资更直接的诱因可能还在资金面。“东方稀铝”一期工程的结算投资20亿元,全部用的是企业自有资金。刘永行当初下这样大的赌注也是为了“增强地方政府的信心”。但如果要上二期三期,离开银行的信贷支撑几乎不可想象。而按目前的情况,即使在东方希望的内部,对获取银行大额信贷支持也不抱太大奢望。
“东方稀铝”项目的“教训”也足以让包头记忆深刻。
“我们在今后引进项目的过程中,将更加注重环保方面的评价。”包头市计委的一位干部对记者说。这位干部承认,“虽然以前也做过环境评价,但并不是特别重视。”不知这位官员的表态是不是与“东方稀铝”项目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