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曾经被遗失的“奢侈的、浪漫的、神秘的、传说中的东方情调”,在这里似乎又复活了
文/本刊记者 周 一
对40多岁的人来说,去雍福会独坐似乎还嫌太年轻了。
从拥挤、喧闹的上海书城拐一个弯,就到了永福路。信步游走一定会错过雍福会——这个上海富人圈子里风头正劲的私人会所,藏身在偏僻的永福路上。两旁古木参天,路上人烟稀少。在雍福会一位来自华尔街的外国人惊叹,“它正是我想像中会在上海找到的东西”,在上海曾经被遗失的“奢侈的、浪漫的、神秘的、传说中的东方情调”,在这里又复活了。
在中国本土,围绕富贵阶层的奢侈生意正卷土重来。上世纪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出生的、目前活跃于中国的本土精英们,对奢侈生活的记忆几乎空白。
经营这些名利场生意的恰恰是那些当年离开大陆去台湾或香港,现在又折回来的人。
一段游园惊梦
在雍福会的大门口几乎看不到任何景致,一排排看似随意的松柏和冬青,曲曲折折有如屏障,遮住了所有向里张望的眼睛。从门口沿着小径走进去,豁然开朗处便是这座看起来并不张扬的会所的三层主楼。雍福会的主楼是典型的复古西洋建筑,但是漫步其中很多人都会以为置身一个古老传统的中国大家族的宅院。这里汇聚了太多的中国情绪。
穿过一段玻璃回廊,步入这个中国式庭院,只几步就是一面花岗岩砌成的墙,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那扇门,门楣上方一幅大匾嵌在墙里,上书三字“密训室”,据说是旧时相夫教子“不与外人语”的地方。然而这却是一扇完全现代化的自动门,走进去紧挨着门的左首是摆放祭祀用品的地方,现在则依着形迹很巧妙地变成了酒吧的吧台。这个酒吧里摆放着各式仿古的家具,特意做了仿古处理的镜子,旧痕斑驳,握一杯酒置身其中,恍惚已进入了一个大家族的神秘历史。
最与众不同的是一张大红色的桌布,正中间绣着一个“寿”字。围绕“寿”绣了五只蝙蝠,最外面则绣着八种不同的器皿,借指传说中的八仙。这张明清时代铺在大户人家桌子上的桌布,隐含“寿字当先,五福临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意。一个大家族的热闹和盛世好像都堆在这张桌子上了。
穿出木制的回廊,走到庭院南侧,一面墙里镶嵌着一扇中式大门,门上方矗立着明代著名书法家杨逸书写的“六艺堂”三字书匾。六艺堂顶部的黄杨木雕上刻着一些知名历史场景,如三英战吕布等,人物鲜活逼真,是典型的中国式的精致。
门两侧并放着一对明清时的木椅,甚至可以想像在某一个传统的家族仪式上,严父慈母端坐其上……
距“六艺堂”不远处,矗立着一座石碑,源源不断的水流沿石碑表面缓缓滑入碑下的小潭里,潭边正对石碑摆着一个形状古朴的大缸,想来该是旧时灭火所用。
最妙的是石碑正面上方凹形深处摆放着数盏烛台,水帘正从烛台外面飘飘而下,烛光透过水纹荧荧跳跃,本来“水火不容”,在这里却偏偏喻指“水能容火”。
主人的意思是:天大的事情也要冷静,坐下来慢慢谈。紧挨着这个别致的“喷泉”,就放着几张闲散的桌椅,供客人们闲坐交流。
早在2001年,主人汪兴政信步游走至永福路200号英国领事馆旧址时,这个占地三亩、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建筑,无人问津,早已破败失修。这里曾经是前苏联、德国、越南和英国领事馆的旧址,当时英国领事馆的官员刚刚从这里迁出。
但是这个院落扑面而来的那种味道,蓦地勾起了汪兴政的这一段“游园惊梦”。
痴人汪兴政
汪兴政——雍福会的投资者和设计者,1953年出生于上海,是上海第一代华人服装设计师。1994年从事室内设计,1996年创办第一家经营传统菜式的“鲜墙房”餐厅,即因装潢风格古朴别致而驰名。
2001年汪兴政紧随“鲜墙房”之后创办了同样风格的西餐厅和音乐酒吧“乾门”(The Door),游历甚广的汪兴政在这里因将中西文化兼容并蓄的风格发挥极致而大受赞赏。
2001年当“乾门”的构想刚刚完成,汪兴政就被这个看似破败的院落完全吸引了。在现任总经理毕崇亮眼中,那纯粹是汪兴政的一种冲动,“完全没有想到任何商业模式。”汪兴政随即以设计师身份全身心地投入了这个庭院的复苏计划中。在汪兴政举眼中雍福会其实是一个令其兴奋的艺术品,“中西合璧、冲突而和谐”成为汪本人对这件艺术品刻意的诉求。
汪兴政一大爱好即“淘古董”,“每星期必定要抽出两天时间外出搜罗,只要是感觉新鲜好玩的东西,都会买下”。沉醉其中,汪兴政甚至会三更半夜跑到街上,打着手电在古董摊上翻淘宝贝。
据说假如你要找汪兴政,在那些堆满旧货的地方机会最大。
从整间屋子的桌椅到墙角处的一盏灯,雍福会的摆饰几乎90%都出自汪兴政的个人收藏,所以对那些在雍福会消磨时光的客人来讲,这个花园餐厅更像一个罗列古今的博物馆。汪将其从全球各地淘来的宝贝,在这里各尽其用,且力求“在冲突中和谐,在和谐中冲突”。
按照汪的原计划,雍福会的设计要用半年时间,但是“越做越过瘾”的汪兴政将设计足足拖了两年零八个月还意犹未尽。即使在开业半年以后,汪兴政仍然会对任何一个细节稍有不满便推倒重来,毕崇亮笑说,“最怕他坐在那儿一动不动盯着对面,因为很可能突然有一个新构想出来,他就会推倒了这面墙重新来做。”汪甚至专门从浙江东阳“搬”回来了一条清代的长廊,将走廊里的每一部分像积木一样拆下来,在每一个构件编号,搬回上海,再耗上半年时间重新组装于雍福会。
一伺装修完成,汪将整个雍福会生意交给了香港人毕崇亮打理,后者在全球一些著名服务机构里有30年的任职经验。
当雍福会终于打开门完整呈现在访客面前,汪兴政却迅速丧失了其过去三年来沉浸其中的兴奋感,痴人汪兴政又开始四处游走以邂逅其下一次“冲动”。
贵人圈
目前雍福会并非封闭性的私人会所,会员和非会员都可享用,但如果担心没有座位的话,最好凭会员金卡先做好预订,一张金卡的费用约在2万元。
一位客人在网上评价雍福会道,“美得一蹋糊涂,贵得一蹋糊涂”,“一个包厢最低消费5500元人民币”,“菜单上几乎没有三位数以下的菜”。
据总经理毕崇亮介绍,2004年3月份开业以后,美国、日本、韩国包括国内的一些高端媒体迅速风闻,这让毕一度有些应接不暇。除此之外雍福会几乎没有做任何形式的对外宣传,“我们并不希望有太多客人短期内涌入”,目前造访的客人大多由朋友介绍、追访而来。
由于口口相传,所以他们主要固定在几个圈子里:各国使领馆的大使、领事,在商界活跃的企业家、金融家、艺术家、设计师以及和这些圈子若即若离的影视明星们。
短短8个月,永福路200号就已经众星云集:欧盟执委会副主席帕拉希奥、微软大中华区CEO陈永正、高尔夫球大师加利·皮亚、好莱坞著名影星拉尔夫·法因斯、NBA球星姚明以及影星成龙、张曼玉等都成了这里的座上客。
2004年10月11日法国总统希拉克夫人选择这里,以主人身份设宴款待十数名上海名媛及法国嘉宾。总统夫人并没有刻意清场。毕崇亮笑说:“她其实希望在这里自己能像平常人一样隐身在客人中间。” 夫人当日排出的菜谱包括如茄鲞、封缸鸭、蟹黄油扒官燕和松鼠桂鱼……这些地道的本帮菜据说正是雍福会所长。
如果那天你恰巧在场的话,可能一不小心会碰到靳羽西、杨澜、孙中山孙女孙穗芬、舞蹈家金星等。如果你运气好,说不定还能和总统夫人干上一杯。
对这些非富即贵的客人,不论何时到来,主人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他们心情放懒,享受其中。所以庭院里的冬青没有修剪成笔直的线条,它们自然随意甚至透出一种萧索;游廊露天,桌椅不循规则,深色的帘幕似有若无;在庭院里你可以肆意地躺在一张清代的鸦片床上把酒贪欢;也可以坐在完全西式的银餐具中间细细把玩清代那些匪夷所思的三寸绣花鞋……
和京城那些著名俱乐部截然不同,后者是你置身其中必须遵循其中规则,而前者却像你沉思时的背景、底色,随你而喜随你而悲。
咄咄逼人的气势、严谨庄重的气氛、井然有序和富贵迫人在这里荡然无存,这里勾起的可能是一段旧戏文里的词曲、可能是一个大家族瞬间转身去的热闹、可能是一个浪荡子的回过头来的从容、也可能是褪了色的古老中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