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注意到这次邀请函上有一个议题是国企2004分享盛宴。作为国资委的工作人员,我看到这样一个题目非常高兴。的确,经过这七、八年艰苦改革和攻坚,中国国有企业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由于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和体制状况在这几年一直处于不断优化中,所以国有企业经济效益表现出一种持续改善的趋势。去年底,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达到3784亿元,今年有可能接近5000亿元,这个数字在1998年是529亿元。所以,这么高的利润水平的确可以称之为是盛宴。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国有企业行业利润的构成,就会发现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中的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石油、石化、电信、烟草等尚未完全开放的行业。问题是,当我们开放性地进一步深化改革,当真正的世界级企业进入中国和我们面对面的时候,我们大企业能不能与之相抗衡,我们仍然是没有十分把握。
2004年国有企业能够分享盛宴,虽然是很高兴的事情,但是它的意义不能估计过高。我个人感觉,总体上世界级企业的问题在中国还没有破解,我国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早已经大规模地进入国际市场,但是并没有形成自主的知名品牌,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当中处于低端的地位。中国的那些大企业,在更为庞大的跨国公司面前往往还感到底气不足。
从总体上来看,目前中国企业在内部和外部都还存在许许多多不顺、不够协调的地方。世界级中国企业的成长和我们经济总体规模、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国际影响还是不相符的,这个瓶颈是客观存在的。
就国有企业而言,这个瓶颈可能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目前还没有完全理顺,新的公司治理结构还在搭建过程当中,对企业经营者的选任、激励、约束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国有企业内部的机制转化还没有到位,很多国有大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在内部改革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企业内部的制度化管理还不可靠,企业管理尤其是决策风险管理方面,人为的因素太多,而制度化的因素太少。企业的历史包袱和社会包袱还没有完全的消除,比如说推动多年的分离国有企业办学校、办公检法等机构的措施,到明年可能才有实质性的进展。
从企业外部来看,中国大企业的发展仍然受到各种行政性审批,或者不称为审批的审批制度的束缚,中国自身的改革还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我们相当一部分审批制度并没有相应的责任匹配。这种权责结构不利于转变政府职能,不利于政府的科学决策,不利于解放生产力,也不利于世界级企业的产生。
我们当然希望能够得到催生世界级企业的灵丹妙药,或者是点石成金的办法。但是,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踏踏实实地工作,去解决好我们长期以来并没有真正解决好的问题。从企业来说,我们要做的是加强企业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推进技术进步、搞好市场等等;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要改革和完善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环境和条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