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03年7月13日-19日,由中国EMBA俱乐部和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联合组织的“中国CEO商务万里行”考察团一行21人(19位EMBA毕业生,其中15位是来自不同行业企业的CEO或企业高管),在新加坡做了6日商务之旅,CEO们发现:中国企业与新加坡企业结盟、或者以新加坡为融资并国际化的跳板,时机渐成。
“亲商”政策
每个有机会到新加坡政府部门参观访问的人,都很容易获得一种关于新加坡政府和公务员十分“亲商”的印象。当记者在行程过半时向团员们询问感受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分别提到,到新加坡以后最先注意到的就是新加坡政府和企业的那种独特关系。
我们到达时,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简称IE)刚刚召开过一个有250家企业参加的“赴伊拉克投资说明会”,之前IE已经在伊拉克的大城市建立了专门的办公室,为前往投资的任何一个新加坡企业提供所需的各种帮助。这使记者想起了当伊战结束时,国内有关中国第一批赴伊拉克投资企业受挫、损失惨重的报道。7月17日下午,刚刚接受了我们专访的IE局长李奕贤,乘晚班飞机,带领一群新加坡企业,前往哈萨克斯坦考察投资环境。李奕贤说,在新加坡,“公务员和企业是朋友关系”。
现在,新加坡的下一步引资重点已放在中国大陆,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简称EDB)的计划是到2010年以前,引进至少1000家中国企业到新加坡注册投资。EDB助理董事经理蔡特鑫先生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说,目前中国企业在新加坡“特别受欢迎,我们给中国企业的是特别的‘VVIP’待遇”。
政府高官就像CEO
新加坡是世界上给予公务员最高薪水的国家之一。进入政府的原企业管理人员的收入一般不会低于其在企业的收入。因此在新加坡,你可以看到政府官员会把帮助企业发展当作最重要的职责。
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久霖来新加坡之后,和许多政府官员都成了好朋友,中国航油在当地成了赫赫有名的企业。EDB和IE的高级官员通常都拥有10年到15年的企业工作经验,因此进入政府后,能完全体察企业的需求,沟通效率就很高。
无论EDB还是IE,虽说它们都是政府机构,但除了行事风格与中国政府部门有着显著不同外,还有两个很外在的特征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这种不同:一是办公驻地不是单独的政府大楼,而是就设在新加坡金融商业区的大型写字楼里,和其他许多商户做近邻,楼下就是大型的购物场所,这与我国大多数政府机关“养在深闺人不识”的情况,有极大的区别;二是EDB和IE的公务员在称呼自己的单位时,常说“我公司”,而且,办公区的墙上还贴着“司训”,完全像一个处在高度市场竞争中的公司的作风。按中国的习惯,新加坡政府简直是典型的“政企不分”了。但在新加坡,很难听到政府腐败的事情,我们询问过的所有出租车司机,都对政府相当满意。
MBA之城和“榴莲”精神
80%的新加坡人在跨国公司工作。400万人口的新加坡拥有欧洲工商学院(INSEAD)新加坡校区、芝加哥大学商学院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等众多全球领先的商学教育机构,参观过这些学校的人,都会对新加坡强烈的国际化色彩留下深刻印象。这些学校每年培养几千个MBA和EMBA毕业生,加上新一代新加坡人受英式教育长大,外黄里白,英语流畅,遵纪守法,似乎天生适合成为专业人士。有人因此说新加坡是一个“专业人士”之城。
中航油陈久霖刚来新加坡时,只带着一个助理,另聘了一个专业做航油贸易的马来人,逐渐发展起来的。
除了新加坡本地人之外,大量来自中国、印度、马来西亚以及西方各国的专业人士汇聚于此,他们中的很多人为了各种原因,拿了新加坡的“绿卡”,以新加坡身份往来各国。在当地一个台湾公司工作的上海人罗先生,毕业于国内名校,成为工程师之后又自费前往欧洲工商学院接受MBA教育。记者在INSEAD为CEO访问团举行的冷餐会上遇到他,据他说,现在公司里第一语言是英语,第二语言就是上海话了,因为上海许多半导体行业的工程师跟随公司到了新加坡。而周洪立参赞则提供一个数字说,新加坡80%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自中国大陆。
新加坡不缺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但是,“新加坡缺企业家精神,缺创新精神”,这是许多国际人士的看法。不久前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总理吴作栋目前正在提倡“重塑国民精神”。
欧洲工商学院的韦博教授把今天的新加坡称为“困惑的狮城”,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新加坡经济下滑趋势正提醒每一个新加坡人再鼓士气。EDB局长张铭坚认为,新加坡企业家应该有“榴莲”精神,就是那种“很强烈的”的性格。也许,太优越的生存条件,已使新加坡人失去了祖辈那种艰辛开拓的精神和愿望,但这可能正是中国人的机会,不少中国企业家已经看到了这种机会。
看不见中国企业,只看见“MADE IN CHINA”
北京大学国际MBA(BiMBA)与全球顶级人力咨询公司光辉国际日前对约160名企业高管人员(其中绝大多数为中国知名企业家),进行了一项联合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企业领军人物中70%没有国际经验,50%国际经验不足一年。
此次作为这群EMBA学员的老师身份随团访问的BiMBA项目美方院长杨壮教授认为,这显示中国企业目前的国际化程度还很低,但他肯定,以386一代为代表的“中国第三代企业家一定会走国际化道路”。
除了已在新加坡上市的22家中国公司外,新加坡政府官员所提到的中国企业名称仅限于海尔集团和华为公司。
记者问IE局长李奕贤,当他带着新加坡企业在海外开拓市场时,是否能“感觉”到中国竞争对手的“存在”?李认真地体会了一下记者的提问后说,“通常能看到大量的产品写着‘MADE IN CHINA’,但很少感觉到中国企业的存在”。但李同时认为,当前中国品牌发展很快,比如手机,有品牌也有巨大的产能,中国企业到国外开拓市场是迟早的事。EDB的蔡先生就强调说,“中国企业不出来就难以国际化”。
目前有230多家中国企业在新加坡投资,其中IT业占40%,贸易企业占50%,另有10%把新加坡作为区域总部。此外,还有近30家中国企业正在前往新加坡上市的途中。而美国和欧洲在新加坡投资的企业分别超过了2000家,日本企业1800家,印度企业800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企业800家。
前两年,新加坡着力开拓印度市场颇有成效,目前印度本土的21家软件企业中,已经有18家企业入驻新加坡。
税
在新加坡考察期间,有一个话题引起了中国CEO们的特别兴趣,那就是“税”。目前新加坡政府正稳步下调公司税税率,曾经达到26%,现在是22%,不久可能调低到20%左右。新加坡的企业税只有这一种,而如果符合一定条件的话,税率还可以大大地优惠,一切都有明确的法律可依,执行起来也很透明。
中航油陈久霖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他们公司执行10%的税率,未来符合其他标准后,他预计税率可以下调到5%。汇佳教育机构董事长王志泽经过简单推算后认为,到这里来办学,可以比他目前在国内享受优厚得多的税率,甚至有完全免税的可能(新加坡对教育产业有税收返还政策)。
在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的会议室里,来自国内的企业家们就“税”展开了一场意外的争论,有趣的现象是,甚至连这些公司的CEO们也无法准确说出在国内企业税究竟有多少种类型多少种方式多少种政策,来自不同地区的人说法都不一样,最后大家都糊涂了,只好放弃争论。
VC
从EDB提供的数字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新加坡管理的风险基金约有120亿新元(相当于80亿美圆),数量相当庞大。难怪我们在新加坡期间会有那么一场遭遇VC的经历。
作为新加坡政府主要引资机构的EDB,不失时机地为我们这个团特别安排了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法律部门以及和风险投资公司(VC)的两场见面会,而其中与VC的那场见面,真是令人惊异。简直不知道小小的新加坡哪里来的那么多风险投资商,见面会从开始到结束,不断地被接二连三涌进的VC代表们打断,后来主持人干脆放弃逐个介绍的方式,改成全体起立自由交谈。
世界上有多个国家在新加坡设立了“孵化器”中心,近期,由中国科技部负责的火炬计划也与新加坡方面合作,在新设立中国创业企业孵化中心,目前已有8家企业从中受益。
据EDB官员说,近来中国企业赴新上市又有加速趋势,从6月下旬SARS疫情过后的连续3个星期内,各有一支来自中国大陆的股票在新挂牌上市,其中曾入选《中国企业家》2002年度《21家最具成长性中小企业》排行的厦门三达膜也名列其中,令记者颇感惊喜。
在新加坡一星期,无论官方宴请还是民间接待,规格虽然都很高,但几乎见不到酒,惟一的例外是大华银行行长黄一宗的宴请,有不限量的上好红酒,加上因即将继承庞大祖业而被称为“太子”的黄先生热情好客,团里数日滴酒不得沾的男士们,畅饮之后,竟有携醉意而归的。黄氏家族祖籍福建金山,黄一宗的祖父在开埠之初来到新加坡,积累了巨额财富,当时被称为“沙捞越王”。大华目前是新加坡排位第一的银行,在中国国内5个城市开办了分行和办事处,大华创投总裁郭子德近年来长期往返大陆,对国内商业文化相当熟悉,“混入”中国商人中间,简直可以不辨“真伪”。
此番“CEO之旅”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团内已经有至少2家公司与大华初步达成了前往新加坡IPO的委托意向。
成果
除了想借助新加坡资本市场融资这个普遍性需求之外,访问团中的CEO们,也积极为各自企业寻找着商机。所有的人都有收获,新加坡人甚至对团里的地产商、广告商这类区域性很强的行业也感兴趣,专门有人举着代表团名单来找。团员们大多受过研究生以上程度的高等教育,此行的主办者之一、EMBA俱乐部主席许晖把他们称为“中国的新生代企业家”。
EMBA课程本身已在一定程度上帮他们打开了国际视野,他们中的少数可以使用英文直接交流,大多数能看懂英文并进行简单交谈。
上海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雁翔来新加坡后不仅发现自己公司的产品在此大有市场,而且更通过新加坡这个弹丸之地所取得的经济成就,看到了中国的未来,看到了中国的发展前景。他说可能会考虑来新加坡设立子公司。中电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裁张富淳乐观豁达,直言“新加坡人很好,很淳朴”,说人家老实守法而中国企业家则有野心,正好配对。他的公司生产手机,他认为当某一种产品的产能达到一定规模后,向外发展是必然的,这一次他已就来新发展跟新加坡方面进行了实质性接触。北京著名的汇佳教育机构董事长王志泽、华融投资集团董事长王功伟在新期间都安排了单独行程,王功伟更是忙得神龙不见首尾,据说他们都已敲定了来新投资或者合作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