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面前,似乎正在选择加速与东盟接近,包括前不久与泰国签订10月1日提前实现蔬菜和水果零关税的协定。但以我看来,中国应有更为理智和现实的选择:与东北亚的四个国家和地区携手,搞“3+2”(中、日、韩加港、台),而不单是“10+1”。
中国和东盟接近,更多的是着眼于亚洲地区的国际政治关系。如果把东盟看作一个整体,看一看它的前五种出口产品,有三种跟我们一模一样:机械、电子、纺织。它也是人多,它也是加工经济,我们也是人多,也是加工经济,大家都抢世界市场的饭碗。所以现在东盟不是说,你把我的饭碗都抢走了,你人民币还不升值,你让我们怎么活?所以说,双方不同质,才好接近。比如中国和日本摊开来说,中国缺资金,缺技术,日本缺劳动力,这样一整合,大家是很强的互补关系。
东盟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政治联盟”。东盟的产生是因为冷战结束了,美国的势力在亚洲地区消退,东南亚地区的国家没了主心骨,感觉到一种政治上的孤立,所以它弄到一块儿,好跟亚洲的印度、中国、日本这些大国谈判。就东盟内部来说,它的经济联系并不是很密切的。老挝、缅甸、柬埔寨这样的国家和新加坡这样的国家,能比吗?甚至和泰国、印尼都没法比。它们的经济发展落差特别大,不像欧盟那样,经济联系已经密切到了不可分割的那种程度。
整个东亚地区现在实际上是分成两块,一个就是东北亚一块儿:“日、港、韩、台和中国大陆”,还有东南亚一块儿,就是东盟。我在2001年就写过文章,提出构建“西太平洋经济区”,指的就是东北亚这块儿。中国人口现在是13亿,再加上日、港、韩、台,两个亿,这个区域市场已经非常大了,顶三个欧盟,四个北美。为什么没把东盟国家包括在内?就是因为经济整合的基础是经济一体化。在90年代“日、港、韩、台和中国大陆”的新增出口中,彼此间的贸易占一半以上,而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只占18%。也就是说,90年代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主要发生在这5个国家和地区之间。
东北亚这五个国家和地区,应该是走到一块儿的。其必然性就在于现在已经有了欧盟,有了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两个大的圈,它们都带有内部封闭的性质。你看美国,在组建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后,把墨西哥给拉进来。出现什么情况呢?墨西哥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到美国,“零关税”,不就顶了东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吗?
再和欧盟做个比较:目前这5个国家和地区,彼此之间贸易的比重,接近40%。欧盟是2/3。但是欧洲从二战后的“煤钢联营”,走到今天的欧盟,是60年的事。可是你看东亚这5个国家和地区,10年当中迅速地接近,在经济上的整合速度,远大于欧盟。所以在未来,当我们的贸易产业越来越密不可分的时候,大家肯定要打破这种边界,建立一个共同的经济区,使用同一种货币,比如说“东亚元”。
当然,这5个国家和地区的“主动整合”之所以进展迟缓,政治因素是最大障碍。但政治是什么?政治家是谁的代表?是不是企业利益的代表?企业家说现在这种政治上的分裂不符合企业家的利益,那他们就要求政府要改变现行的这种格局,加速和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整合,政府就得考虑民间的这种呼声。像我们这些学者,这些民间的呼声,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政府的决策。为什么最近韩国的总统到中国来讲说要和我们搞东北亚经济区,这是企业家的要求,它符合韩国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