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日本的中小企业层出不穷、一些新生代企业上升势头还不错,但是中国企业家最有兴趣关注的,还是那些前些年陷入增长滞缓的大公司如何重新崛起。它们的革新者(也是拯救者)的商业智慧正在受到极大的挑战,他们也是每年“全球最佳经理人”的有力竞争者。
张富士夫(丰田汽车社长)
4年前,张富士夫接掌丰田帅印。在这4年中,他每年都交出了一份让丰田股东十分满意的答卷。在2003年3月结束的2002会计年度,丰田利润达14300亿日元(约合119.09亿美元),较上年度增长28%,创历史新高。张富士夫出任丰田总裁后,适时调整了公司全球战略,成功开拓美国、东欧、中国市场。
张富士夫关于中国(企业)的语录: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又一个非常强劲的竞争对手正式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为什么丰田没有较早地到中国投资?在上个世纪的70—80年代,全球出现石油危机,丰田汽车在欧美非常畅销,出口比较多,出现贸易摩擦,整车出口不被允许。对于现实的压力,我们只得到美国现地生产,虽然重视中国市场,但是精力有限,优先考虑向欧美发展。但是丰田在中国的生产、销售、服务总体重要环节上从未放弃过努力,我们并不认为自己是保守的,也不认为自己来晚了。2010年之前,丰田要在中国拿到10%的份额,当然,在中国生产汽车我们还是外行,需要一汽多帮忙。”
御手洗富士夫(佳能公司CEO)
御手洗富士夫是在美国留学,90年代初从佳能美国公司经理职位上返回佳能公司东京总部的。1995年,他成为佳能公司社长标志着佳能转型的开始。美国《商业周刊》分析,御手洗结合了“日式管理的品质及细腻,与美式管理关心现金流量及股东利益的作风”。御手洗上任前,佳能营收309亿美元、获利16亿美元,负债比例34%(1995年),上任后佳能营收216亿美元、获利22亿美元、负债比例10.7%(2001年)。
御手洗富士夫关于中国(企业)的语录:
“中国已成为继北美、欧洲后的第三大全球市场,各种资源都在向此集中,中国正在制定某一方面的‘世界标准’。中国的优势不仅仅是低价劳力,而且具有最先进技术的开发潜力。把开发和生产部门都转移到中国可以实现‘制造的理想’。预计到2005年,中国市场在佳能的全球市场中将排在第三位。”
“佳能的成功得益于改革。而佳能最大的改革就是中国公司的管理及商业结构。”
出井伸之(索尼公司CEO)
在日本的知名企业家中,出井往往被看作是最叛逆、最不像“日本企业家”中的那位。自1999年被任命为索尼CEO以来,把一个只是电子硬件制造商的索尼,改造得愈来愈符合网络时代娱乐内容提供商的身份,其旗下的计算机娱乐公司,眼下为索尼贡献着60%的利润。出井在世纪之交时对索尼进行了美国企业式的重组,在全球范围内关停关转十数家工厂,并且大幅裁员、简化管理层次和程序,而且改变索尼孤军奋战的封闭文化,与多家跨国公司展开合作。但是索尼的整合之路并不平坦,2002年业绩再次下滑,盈利暴跌。马云、李东生等和出井颇有交流的中国企业家虽然对出井本人能力评价甚高,但是也指出,出井能否成功还有待观察。值得指出的是,索尼近年对中国的战略显出迟缓之态,常被拿来与三星在中国的咄咄逼人相比而受到指责。
出井伸之关于中国(企业)的语录:
“我认为目前有必要更加深入地观察中国。特别引起我的注意的是‘新三角关系’,这是指以中国为中心的日美关系。即使是从地缘政治学角度来看,也绝不能无视这一关系。中国与日本如何进行交流,日本与美国、美国与中国又将怎样对话——现在已经到了必须要认真考虑这一三角关系的时刻了。”
“索尼能做的又是什么呢?首先在日本必须使制造业转换为知识型产业。在大规模制造方面,充分利用已具有高竞争能力的中国则是必然的潮流。在美国,索尼被认为是最有胆量的公司。但在中国10年,索尼的品牌形象无大的扩展,这需要我们今后做大量的工作。到2008年,索尼在中国的营业额和投资额都要超过日本本土。”
“我认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可能会推进得很缓慢。因为中国本身就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企业需要考虑是否有必要向海外发展。”
日企:中国!中国!!
自中国加入WTO后,日本企业全面升级对华战略已经成为中日经贸关系中的一个重大潮流。2002年中日贸易总额首次超过千亿美元,达1019.05亿美元,而其中相当比重是被日企加大对华投资拉动—日资企业贸易已占贸易总额的50%以上。
不但将中国视作生产基地,而且还要在中国建立从开发、材料采购、销售乃至售后服务的一条龙的经营体系,才能在中国立足生存—这已经成为大多数日本公司的共识。分析2002年以来日本企业对华战略调整,有如下迹象:
1、 对华投资力度加大
★日产汽车公司和东风汽车公司于2003年7月共同投资167亿元人民币成立合资公司,这是中国汽车业目前为止最大的一桩合资案
★2003年7月,宝钢与“新日铁”签署合资意向书,决定投资65亿元人民币在上海建设一家合资厂
2、 将采购、生产制造部分进一步向中国迁移,构筑以中国为轴心的全球生产体系。
★ 佳能把60%的产品生产转移到中国,其中耗资1亿美元建设的苏州生产基地是佳能全球最大的工厂
★ 东芝将目前其在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建在杭州,并准备将其建成东芝全球最大、产品线最丰富的IT基地
★ 奥林巴斯在中国大陆生产几乎所有的奥林巴斯数码相机,并且不是把中国作为单纯的工厂,而是将中国定位于数码相机业务的发展基地
3、 加大在中国建立研发基地的力度。
★ 松下近两年在北京与苏州建立的两个研发中心是松下在海外最大的研发机构
4、 全力构筑在中国的营销及技术服务网络,寻求与强势中国企业的战略联盟机会
★佳能表示在中国进入市场投资阶段,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建立一个重要的中国营销市场。2002年,佳能将亚洲区(日本以外)总部从新加坡迁到北京。
★三洋与海尔、松下与TCL近两年内达成一揽子合作协议
5、 加速日企在中国的人才本土化进程
★ 欧姆龙中国总经理表示,希望3年后录用的中国人干部和管理人员能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