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诫文跪请师父责罚 亦师亦诫看日企



   日本企业现在的对华战略

    比较明智

    尽管一些媒体和某些人认为日本的制造业在衰退,但是,如果从全球化的角度看,这一结论并不成立,至少是日本汽车工业就总体而言并没有出现衰退迹象。以日本汽车工业的主流企业—丰田、本田和日产等而论,仍然具有世界一流的实力和水平,在世界汽车工业许多领域依然发挥着主导作用。不可否认,在整个9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市场上的占有率有所下降,其间损失了约8个百分点,但是90年代中后期以来,日本汽车企业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在北美、欧洲及其他地区就地设厂和开办事业,到90年代末及21世纪初期,多数日本汽车企业基本上都重新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其中,尤以日本汽车工业的主流企业—丰田和本田(这两家企业都没有外资参入其中)的状况最好,根据1999年对欧、美、日各大汽车公司的主要经营指标分析比较可知,丰田和本田在总资产周转次数、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每辆汽车盈利、销售成本率等方面都优于世界大汽车企业的平均值。按照2002年我们对世界16家最大的汽车公司实力综合评价结果,丰田得15分,列世界诸强榜首,本田的得分与通用相当。日产汽车公司经过与雷诺进行资本重组和改革后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就连原来情况比较严峻的三菱汽车公司,现今也已扭亏为盈。

    日本汽车企业在管理、研发、质量上均有独特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不过,在我看来,日本汽车企业更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的则是其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能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善于学习、勇于改革甚至否定自我的精神。实际上,无论是丰田首创的精益生产方式,还是日本汽车企业顺应全球化潮流的海外发展战略,都是在这些精神和思想支配下创造出来的,这对于一个企业乃至一个民族和国家更重要,胜过任何一种物质宝藏。像日产公司,在被雷诺控股后,由戈恩总裁主导进行一系列彻底的改革。公司上下,并没有背上过去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包袱和对从法方派来的经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欣然接受变革。正是这种否定自我的勇气才使日产很快从困境中走出,由被动变主动。

    现今,日本汽车企业在中国市场采取的战略和策略与其自身20年前的做法和那时日本家电企业的行为方式都大为不同。80年代,日本企业进入中国仅仅是以产品占领市场而不想转让技术,更不用说与中方伙伴共同发展了。这种方针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许多日本汽车企业在中国的事业发展,丢失了不少机遇,甚至可以说,是他们自己让欧美厂家在中国先行了一步。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态势与20年前大相径庭,晚来者只有以新思维制定新战略才有可能进入,这就是寻找具有一定影响的中国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使其事业本地化,在与中方伙伴追求“双赢”的前提下共同发展。目前,本田、丰田和日产等企业均采取这种做法。这是比较明智的。

    刘积仁

    中国企业还没走到

    日本企业走过的阶段

    在某种意义上,我愿意跟日本60岁以上的企业管理者交流。为什么呢?他走过了创业时期,走过了为别人加工代料、开拓品牌、到国外打市场、独立开拓自己的品牌时期,然后企业遇到经济危机,从危机再恢复过来,重新改革开创。通过看他这样一个过程,我真是学到了很多东西。中国企业还没走到日本企业走过的那个的阶段。东软成立10年时,日本富士通的一位80岁的董事长跟我说:“刘先生,一个企业走过10年,刚刚开始知道做什么。”后来我把这话转达给东芝的人,问他们有什么体会,他们说:“我走了40年之后我不知道要做什么。”所以说,企业就像一个生命,在迷茫、混沌的世界里找自己的方向。10岁、20岁、40岁、60岁时对企业的感觉、所作的决策都不一样。

    和东软现在打交道的有欧洲的企业、美国的企业、日本的企业。美国人的想法是他要做什么东西,要在多少时间内达到一个什么目标,决策比较快,只要把财务表格填对就行。这会造成企业的一些短期行为,造成美国资本市场出现丑闻。他对钱比对社会更重视,企业家对金钱很热衷。日本企业比较重视人,日本的企业不像美国的企业要对投资者怎么样,而更重视两点:对社会和企业里的人,所以日本的企业很少出现裁员—当然现在也变化了。他一直在小心地、一步一步地做。企业出现了问题、甚至快不行了,他也极力地挽救,试图在里面能找到机会。你看写日本企业的书,都有很多次起死回生的经历。我觉得,欧洲的公司文化在这两者之间,欧洲对人的关照也不错,对股东也不错。

    如果我要做长期投资的行为,我特别愿意找日本企业合作,他能够和你一起度过最艰难的时期。如果你要把一个东西卖向全世界,你得找美国公司,它有特别强的销售或者表演的能力,在市场上创造一种品牌和形象。如果你想把两者都考虑到的话,欧洲公司是不错的。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在不同区域面临不同的需求,哪种伙伴都得找,根据自己的战略构成一个格局。

    上海某企业家

    不能因为经济有泡沫就说

    日企的管理理念过时了

    中国企业为什么要向日本企业学习?第一,无论从地理环境的接近性上、东方文化的亲近性上,日本企业在中国都有优势,中国人的很多东西,西方人是不能一下子适应和摸索出规律的。这光从技术文件上就能看出差异。比如我们早年和美国企业合作,要求对方提供技术文件,美国工程师就是拿着笔在纸上划拉划拉,告诉你这个就是技术文件了。日本企业怎么做呢?日本人给你准备好一册一册的技术文件,内容翔实、线条清楚。日本人给你提供的是“钥匙工程”,拿到他们的技术文件,马上就能上线开始做。第二,家电类产品方面,日本是世界之首,作为上广电这样的企业,管理、技术当然要从日本学习。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西方对华意识中还有歧视的因素,比较隔膜,日本人对中国就要了解得多了,这也造成早年日本企业影响中国比较便利。

    比起中国企业,日本人和日本企业最大的优点就是认真,中国人比起日本人差得远了。比如上海索尼的合资公司,我让他们的管理人员来给我们集团上课,他们要准备好久,非常详细,来上课之前还会在合资公司里先预演一遍。我们谁能做到?

    如果真要拿20年前的日本企业和现在的日本企业对比,比较明显的一点变化是日本企业现在的合资门槛低多了,现在他们来中国是为了寻求发展、寻求出路,以前只是想来赚笔钱、捞一笔而已。但是不能说日本的经济出现了泡沫,它的那些管理经验就过时了,松下幸之助的管理理念难道过时了?这个因果关系可不存在。

    但是情况也有变化。比如我,这几年去美国去欧洲去得多了,去日本的次数变少了。上次日本民主党的党魁到上海考察,参观上海索尼和我们公司,他就问我:你是不是对日本不感兴趣了?为什么不大去日本了?我说我不是不去日本,只是次数少了。我做家电类的产品当然还要多往日本跑,但是同时我们不能满足于仅仅做家电,也在发展通讯、装备类的产品,这些产品是欧美企业的优势。我当然得去欧洲去美国。

    新一代的日本企业家多数是从欧美留学回来的,就像盛田昭夫当年把儿女放到美国长大那样,他们是比较欧美化的。

    (该企业家为上海某大型企业集团董事长)

    马云

    如果我们能服务好日本的客户,

    就能服务好全世界的客户

    在我三年前第一次去日本之前,我对日本的了解跟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思想中可能有很多片面东西,去了之后发现自己不了解日本,觉得日本企业应该是中国企业最应该学习的国家之一,日本企业经营管理介于东西之间,既有西方企业的战略眼光和严谨的流程管理,又有东方文化和思想。日本企业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是中国企业最应该学的东西。但是我们中国很多企业只学习“招数”,没有学习“法”,学习日本企业的管理要先从学习他的经营理念开始。

    日本企业最近十年处于低谷也是蛮正常的,任何国家不可以无止境地增长,在工业时代,日本企业是以流程管理为重,但是过度管理以后,企业的开拓性就会受到限制。我认为今天的日本是99度,离100度差了一度,日本的创新还是很强,还在不断在烧,现在就差这一度,烧开了还是很厉害,你看日本的卡通和游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所以我不觉得日本企业现在差在哪里,只不过和以前比没有那么高速地成长,十年以后它一定会又再起来。日本企业的一个问题在于管理层老龄化程度比较高,我在日本见到的大部分企业高层都是五六十岁,都是论资排辈升上来的,他们有两种心态,一是他以前犯过的错误他不敢再犯,二是他从来没做过的不敢做,求稳为主。从我几次访问日本,并与各方面人士进行交谈的印象来看,日本企业总是坐在那里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我看不出这两年日本企业在这方面有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就像凿冰一样。

    我印象最深的日本企业家一个是索尼的出井伸之,他认为企业是一个生态环境的理念给我印象非常深刻,这个人很厉害,但是索尼太大了,做任何变革都不太容易,出井伸之未来能不能迎接挑战,还得看外部环境。我佩服的另一个日本企业家是三洋的创始人井植先生。

    阿里巴巴的大股东软银的创始人孙正义,是受了美国教育的日本人,他是新生代的日本企业家,敢说敢做,速度快,这是和老一代日本企业家最大的区别。虽然这几年软银受了挫折,但是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孙正义,他也在破冰、学习。

    日本是我们下一步要发展的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我相信,如果我们能服务好日本的客户,我们就能服务好全世界的客户了。我认为,要以开放的心态去了解日本市场,要和日本企业结成伙伴关系,如果你以为你很了解日本市场,那你肯定错了。

    刘永好

    我更赞赏行动起来的

    日本企业

    前年9月份,我应邀到大坂国际会议厅作演讲。当时日本国内关于中国威胁论谈得很多,我说,中国人有过好日子的权利,不能说中国人撬了日本人饭碗,也不能说中国有威胁,这样讲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

    就在日本国内这么干叫的时候,很多日本企业都行动起来了,他们融入到国际经济的大循环里去,在国际分工里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少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发展取得很大成就,跟中国企业优势互补,共同提升,我更赞赏后面这类日本企业。

    我参观考察了住友商社、三井物产、伊藤忠商社等几家公司,感觉他们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员工训练有素,在技术上确实居于领先水准。日本企业将后勤尽量社会化,这给我印象很深。住友商社在东京总部有几千人,但是只有三台是公司的车,出于安全的需要,为社长、会长各配一部车,还有一部作为机动,其余的都是个人的车或者租的车,公司不养车。他们做事特别精细,你去日本企业车间看,一丝不苟,工具材料放得井然有序,他们的管理到现在仍是全球最好的。而且经理人特别勤奋、敬业,日本企业不管大小,加班都很很普遍,都是晚上9点、10点才下班。

    但是终身制加上人口的老龄化,为很多日本企业积淀了大量负担。我听说在一些大公司里,一个老工人退休,公司要为他支付差不多上百万美金。而日本年轻人不如老年人那么勤奋、拼搏,更愿意享受。我在三井物产考察,好几天为我开出租车的都是老头子,最大的80多岁,最年轻的60多岁,我很奇怪,他们说开车太辛苦了,年轻人不愿意开。而且,日本的自主创新意识不如美国,往往采取拿来主义,把产品、技术从欧美拿来之后再发展,所以美国在信息时代全面占优。但是日本企业的优势还在,他们对国际的认识、对市场的认识、管理实力和科技水平都中国企业强得多。

    王传福

    我现在更多地看到

    日企的缺点

    比亚迪创建以来,从日本企业身上得到的最大借鉴是品质管理,他们对每一个问题都寻根追源、兢兢业业,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的问题。但是到现在为止,我没有去过任何一家日本电子企业,我们也没有挖过他们任何一个人,挖过来没用,我们在技术、设备、工艺上几乎没有一个共同点。

    最开始我们只看到日本企业身上的优点,觉得他很强大,在慢慢接近他的过程,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超越它了,现在看到它的缺点要比看到它的优点多得多。与我们相比,日本企业的效率正在逐步退化,创新精神不够,企业老化现象很严重。

    日本企业的对华战略正在调整中,很多日本家电企业过去市场份额很大,但是现在正在急剧下降,很多厂面临关闭,所以现在他们正在逐步放弃中低端市场,开始做高端市场。比如中低档手机他们根本就不想推到中国来。日本企业现在的经验就是,做中国人不会做的,保持一个很高的价位,保持一定的数量,这样就能够持续有钱赚,又不至于投资过大造成以后关闭工厂。

 训诫文跪请师父责罚 亦师亦诫看日企

    在中低档产品,中国制造超越日本制造是必然的,但是在中高档产品,日本制造在全球范围的地位很难被中国制造所取代。日本企业对中国企业不担心和不警惕是不可能的,它会以更大量的投入来做研发,持续保持他的优势。如果说早期日本企业从低端到高端是一种被动转移,现在这已经成为他的策略。不过现在很多中国企业也在投入巨资做研发了,日本会面临很大压力。以比亚迪来说,因为我们的出现,电池产品价格回到了一个真正应该的价格上面去了,我相信我们会很快超越目前全球头号电池生产商(编者注:日本三洋),而且这是必然的。在电池行业里,几乎没有谁再是比亚迪“追赶”的目标或者榜样了,其他的日本企业里,我比较欣赏丰田,也许可能再过几十年它也会不行了,一个企业会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2371.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亿万国民跪请开战 最新消息中日开战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原文地址:亿万国民跪请开战作者:數字銀生亿万国民跪请开战大国泱泱,富而不刚。四方欺我,且让且商只提抗议,不动刀枪。天长日久,纵狗成狼民欲宣战,军可敢当?

SP文训诫文 推荐,试着去学什么 女尊sp训诫文打男主

1.首推经典《支离-追寻》和《支离-游弋》里面一些训诫的话看了感触颇多,我都会学着去做2.差不多的还有红尘紫陌的《天下风雷》《年少天纵1931》《代人受过》《春怀》原来我看是民国的,不喜欢那段历史。但看了之后竟然还对那段历史

跟软文公司一起看看神奇的WeWork 神奇世界看看看24

在辞职之前,45岁的毛大庆是中国地产界最有影响力的职业经理人之一,掌管下的北京万科年销售额达到了200亿元。2015年3月,他离开了服务6年的万科和那间近百平方米的办公室,创办了优客工场——媒体将之称为“中国版的WeWork”。离职消息还

赵师秀《数日》审美赏析 有约 赵师秀

赵师秀《数日》审美赏析赵师秀《数日》通过诗人抱病在家,在一次漫步庭院时,看到秋日树叶凋零而见远山,却又因漫天的云雾遮住远山的描绘,不但表现了秋日的凄凉氛围,而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压抑与不畅

声明:《训诫文跪请师父责罚 亦师亦诫看日企》为网友柠檬爱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