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件人: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人事办公室
事由:关于下届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人选
时间:2003年9月20日
总裁先生们:
中外皆有古语云,未雨绸缪。为了继续扮演好中美商务之间的桥梁角色,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将对下一届主席人选提出一些概括性和比较性的想法。请别误会,虽然今年9月19日,53岁的克里斯托弗·高尔文先生辞去了摩托罗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一职,但他仍将作为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2003至2004年度主席,主持并参与本委员会的正常运作。
作为一个非官方机构,本委员会尊重所属250家企业的任何变动,也不会像好事的媒体一样去对其指手划脚。不过,既然代表美国财团和企业界的利益,反映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本委员会还是希望跨国公司们从中意识到—中国战略日益重要,在中国做生意有时候不仅仅只是做生意那么简单。
我们必须承认,历史有时候是由少数人创造的,这在商业世界非常明显。这时候再回顾一下今年6月份高尔文当选为主席时的简报(感谢公关部安吉丽娜·朱莉小姐的帮助),就更有意思了:“高尔文与摩托罗拉在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是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公司中的佼佼者。”“克里斯托弗·高尔文担任委员会主席,是美国商界的一大幸事。”“这对中美贸易是一个利好消息。”
然而,随着第三代CEO离开摩托罗拉,伊利诺州高尔文家族结束了多年统治,所带来的变数不能不令人遐想。尽管摩托罗拉已对媒体声称,高尔文的离职不会影响中国市场在摩托罗拉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其经营策略也将一如既往,但是因为一个人的缘故而天下大乱的例子太多了。原本是充满个人魅力的“亲善大使”,而且此前“高尔文是国王,他不会被赶下王位”,如今连“权杖都让出”了,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呢?
先前已有覆辙。2002年7月,48岁的德国贝塔斯曼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托马斯·米德尔霍夫突然辞职(提前12年退休了)—他当然不是美中贸易委员会的成员,但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天涯若比邻”嘛。作为电子商务及全球战略的重要推动者,米德尔霍夫离职使贝塔斯曼在中国乍见曙光的出版业突破又陷入了僵局。
只认数字的华尔街认为,“后高尔文时代”的摩托罗拉将进行一场广泛的机构重组,甚至可能出售半导体和无线设备部门;董事会也将考虑公司是否太把重点集中在中国,今年“非典”期间收入锐减已显露了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更关心离开摩托罗拉的高尔文将做些什么。米德尔霍夫希望退休后回爱尔兰乡间小屋里写书,IBM的拯救大师、61岁的郭士纳已经这么做了,他的新书《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备受推崇。如果高尔文也来写一本《谁说摩托不能罗拉》之类,我们委员会就可以把有他亲笔签名的书作为赠品了。
不过,郭士纳还曾经是美中协会、总统贸易政策及谈判咨询委员会成员。他和米德尔霍夫都不方便出现在我们的候选人名单上。还有哪些集重量级、影响力以及中国因素等于一身的人?或许,仍牢牢控制在家族手中的高通的欧文·雅各布是不错的选择,两个儿子保罗和杰夫都曾跟随他来过中国。但遗憾的是,老雅各布已经69岁了,他掌握的3G标准之一——CDMA在国内外还充满悬念—由他担任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会导致身份冲突的。
即使不考虑年龄,能量正十足、与中国关系最紧密的鲁伯特·默多克(现年71岁)也不大可能与我们坐到一起。这个“持不同政见者”,简直把生意做到家了—默多克喜欢说媒体就是生意,但谁都知道它不仅仅是生意—1999年默多克与邓文迪小姐结合,有评论称,他娶了邓也就“娶”了中国市场。这样的人会愿意归属于什么组织吗?默多克单打独斗就将其媒体帝国梦想推进到了中国最深处。
因此,我们无可奈何地得出了以下结论:还是在委员会现有的25名理事会成员中寻找吧。这里面的能人也俯拾皆是:柯达董事长兼CEO邓凯达、UPS的迈克尔·埃斯丘、百事可乐的斯蒂文·雷蒙夫、沃尔玛执行副总裁庄孟哲……他们在与中国生意往来的同时也不忘履行“发言”的义务。埃斯丘没有参加9月在上海举行的“福布斯论坛”,UPS总裁戴维·阿伯尼照样对中国的记者说,希望中国开放更多的领空权。实际上,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专门发布了一份报告,强调指出:一个全面自由化的快递市场最终将使中国受益。
这样的声音已经很多了。早在1999年,美众议院表决赞成克林顿关于延长对华正常贸易关系一年,高尔文就对记者说:“这对中美贸易是一个强烈的支持信号。”2001年APEC上海会议期间,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罗伯特·卡普说:“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像一面镜子,如实地将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告诉美国企业。”2002年《商业周刊》天津论坛上,卡普又说:“加入WTO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的企业会产生竞争力。”
实际上,谁将担任下届委员会主席并不重要,他代表了一种形象,一个立场,一种跨国公司在中国做生意和不仅仅做生意的状态。在过去的几年中,高尔文所做的证明了他当选为主席的名至实归—1986年和父亲罗伯特·高尔文访华,2002年摩托罗拉投资天津十周年时获得“荣誉市民”称号,2003年5月派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麦克·扎菲罗夫斯基慰问北京……当然,摩托罗拉不是他的赌注,哪怕他的离开与业绩表现以及投资者的不满有关,也与本委员会毫无关系(开个玩笑,切勿当真)。
话又说回来,摆在高尔文面前的,不是委员会主席的继任者,而是摩托罗拉的接班人问题。与我们委员会的人事部门一样,摩托罗拉董事会的新CEO搜寻委员会也在考虑其新人方案。所有的媒体都没搞懂,高尔文怎么就戛然而止家族企业的统治呢,但纷纷猜测被称为“Mike Z”的扎菲罗夫斯基是热门人选。无论是谁,身份如何,如果按计划今年底访华的话,高尔文先生做的仍然是跨国公司的奇妙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