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李亚明是吉林天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天泰位于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通化市是中国中药资源丰富地区,其所辖的通化县和辉南县,更是中药资源集中地,吉林省著名药厂,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县,中成药收入已占到当地财税收入的30%以上。在通化,随便扳指头一数,“东宝”、“金马”、“修正”、“长龙”等等,或者是国内上市公司,或者是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曝光率特别高,“药都”之名当之无愧。“天泰”知名度不高,但是科技部863计划,使其成为医药小巨人企业。
要说通化何以成了“药企”扎堆儿的地方,当然首先得益于它们所成长的环境—号称中国北药基地长白山,中草药资源得天独厚。而另一个原因,恐怕还是企业经营机制上的转变。通化近几年崛起的“药企”大都留存着“改制”的烙印。
天泰药业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81年成立的参鹿制药厂,一家纯粹的国有企业。如今,“参鹿”在新一代的制药人心目中早已被淡忘。但在辉煌的时候,“参鹿”甚至一度跻身于吉林省的药业前三名。
1996年,在全国中小企业一片改制浪潮中,“参鹿”经省政府批准进行股份化改造。当时,要求的是全员持股。在改制之后,“天泰药业”降生了。
但是,始于6年前的那次改制留了一个“尾巴”,仍然是国有控股,董事长仍由政府任命。于是,就有了2002年下半年,又进行了第二次改制。这一次,国有股变现3000多万,让出了控股股东的位置。而李亚明的个人股份达到了30%,成为第一大股东。
“现在辉南7家医药企业,有5家已经彻底民营化了。其它两家的改制还在进行当中。” 辉南县药监局范局长称。“改制后,政府与企业关系完全成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国有企业民营化之后,原来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们纷纷“屈尊”民企高管。据不完全统计,仅在辉南,先后下海的党政干部就有20多人。其根本动力就在于民企有着比国企无法企及的激励机制。
成为真正大股东后,李亚明开始在提高公司科技含量上下功夫。中层以上要接受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培训,有限的投资不断用于改良制药车间和设备。让李亚明自豪的是,天泰车间的卫生标准,让验收专家对天泰另眼相看。
9月21日,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第三天,李亚明专程来到北京,为他主持研发的抗变应性鼻炎二类新药“通窍克敏软胶囊”接受科技部的表彰。该药已被列入2003年度国家“863”计划。与“暴富神话”的迷信者相比,李亚明更相信规范、创新是一个企业前进的动力之源。
药企扎堆,产生群聚效应固然不是坏事,但李亚明现在也隐隐感到了其中弊端。“中成药的进入门槛低,品种相互模仿、对抗,甚至不正当竞争,在通化已屡见不鲜。”李亚明认为,在政府退出企业之后,应该有一个行业自律组织来管管这些事。“大家在一起沟通、合作的机会太少。这对通化乃至整个吉林医药产业的壮大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