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感觉像是去看望一个突然中了举人的朋友。朋友的名字叫江宁,这10多年来过得很不错:有钱,去年一年的财政收入就有22个亿;有品位,上千家外资企业在它那里幸福地生活着;有文化底蕴,六朝古都所在地,曹雪芹的出生地“江宁织造府”也在这里;身体很健康,目前开发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着。当然,江宁也有美味的食品诱惑你的食欲,江宁老鹅、大骨头汤、江南锅巴这些本地化的“江宁菜”,光是菜名就让人产生幻想。
2001年,朋友江宁由一个县城荣升为南京最大的一个区,好像秀才“中举”。一个置身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小县城,是如何完成从农业化走向城市化的进程的,它又是如何“发家致富”的,这是吸引我看望它的原因。
江宁速度
就像那句老话,幸福的家庭总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10多年前,不幸福的江宁县城所在地东山镇只有3万多人,没有什么支柱产业,城市基础设施陈旧,不富裕的人们只有梦想但看不到希望,这也是当时中国大多数县城的写照。甚至到了中国南方的改革开放让当地人富得冒油的1995年,江宁的GDP才54亿元,财政收入2.7个亿,这种规模还不及当时南方的一个镇。然而,士别三日,刮目相看。2002年,江宁的GDP实现135.7亿元,财政收入22亿元。江宁现在实际利用外资18亿多美元,弹丸之地上有外资企业1520家。这份成绩单名列江苏省的前10名。2001年12月,江宁撤县建区,原来一个仅9.8平方公里的小县城如今已拓展为70平方公里的南京新市区。
这些枯燥的数字可能你不感兴趣,但你把它想象成自己的生活,你私人存款从1000元猛增到了100万元,你是什么感受?这意味着你可以买套不错的房子,还有车子,生活从此也过得非常体面了。一个城市跟一个人居家过日子也差不多,22亿元的收入意味着江宁可以生活得非常体面。
“中举”后的江宁打扮得果然光鲜亮丽。这座年轻的新城马路宽阔,路两旁草坪、绿树、鲜花簇拥,腹地的百家湖碧波荡漾,湖畔是一幢幢酒楼、饭店和别墅。翠屏山、将军山、韩府山掩映着一处处历史人文痕迹,青山绿水间是一座座门前飘扬着各色国旗的现代化厂房,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菲亚特等跨国公司的商标出现在眼前,让人不由心生敬意——往来无白丁啊!
“从10多年前的一个小县城发展成为一个国家级的开发区和江苏省对外开放的示范区,这就是江宁速度。”江宁宣传部的蔡宁说。如今,在开发区落户的跨国公司来自21个国家,有16家名列世界500强。
在工业化进程中,江宁也在自主地实现农村城市化的转化。跟中国大部分的开发区模式一样,开发区把大量的土地给占用了,失去土地的农民就地转变身份成为城市人。他们住上了政府盖的楼房,有的成为产业工人,有的自己去创业,并享受着“农村医疗保险”,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江宁每年转移农民的数量在3万人以上。“江宁开发区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结合的典范。”经济学家魏杰这样评价。
榜样昆山
江宁何以“中举”并过上幸福的生活?榜样来自昆山。
上世纪80年代初,和全国大多数县一样,昆山也只是一个江苏很普通的农业县,一年的工业产值只有几千万元,“突破1亿元”是他们当年梦寐以求的目标。1985年,昆山开始自己筹集资金发展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配套设施,这些很快为昆山发展起来了。1992年,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发展得像模像样了,出口突破了1亿美元大关。经国务院批准,昆山开发区成为国家级开发区,7岁的“私生子”变成了正宗“嫡出”。
随后,世界制造业中心开始往长江三角洲转移,昆山开始“傍大款,学先进”。昆山“傍”的大款是上海,大上海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对昆山的影响不言而喻。而苏州工业园的崛起又给了昆山榜样的力量。紧邻上海、接壤苏州的区位优势,让昆山这样一个小小的县级市创造了经济的奇迹,昆山有外资企业29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7亿美元。这份成绩单对江宁的诱惑力是十分巨大的。
在昆山摆脱“私生子”身份的1992年,“小弟”江宁才如梦方醒。这一年,江宁开始自费筹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的思路与当时的昆山如出一辙,先创造条件把开发区做出来,然后获得国家的名分。跟当时昆山从工业留成中提取100万元作为开发区的发展启动资金不一样的是,江宁采用的是成立股份公司的方式,吸纳了27家股东,募集到了900多万元的资金。
“在10多年的发展中,江宁依靠很好的规划和实实在在的政策赢得了今天的规模。开发区规定一站式服务,所有企业的进区手续在一层楼就可以办完,而且实行零收费。另外,实行政务超市的管理模式,一切公开化,避免了权力寻租。”蔡宁说。其实,江宁这些年来也一直在“傍大款,学先进”,它傍的“大款”是南京,学的先进是昆山。2001年12月,江宁并入南京主城区,江宁把自己定位为南京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花园式新城,与南京主城错位,以便依托南京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讲,江宁傍的“大款”南京与昆山傍的“大款”上海在城市实力上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它的成绩没有昆山那样优秀。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江宁现在越来越成为长江三角洲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虽然它不及苏州、昆山那样引人注目,但江宁却在茁壮成长着。
没有城市,只有开发区
来到江宁,听到和见到的最多的名词是“开发区”。开发区的成功给了这个曾经的县级城市希望和活力,也是所有人骄傲和自信的源泉。这个开发区的概念包括江宁开发区、江宁科学园、禄口华商科学园和滨江开发区,以及11个镇的工业园。
城市的管理者把一切的重心都放在开发区上,“政策优惠、服务优质、办事高效”的开发区风格也感染着到这里投资者的每一个人。浙江人林宝忠把自己的海尔曼斯集团从南京搬到了这里。海尔曼斯是江苏一个名声显赫的服装品牌,据说5个南京人里面就有1人有海尔曼斯羊毛衫。刚刚完成企业转制的林宝忠似乎很满意自己的选择,这位前海军大校说:“我喜欢这里的人文环境,再加上各方面的政策很优惠,所以我把企业搬到了江宁。”
“城市化进程功能重要实现者”的房地产商、贵州人龙治先也把公司搬到这里。龙是上市公司中国武夷的负责人,他的公司在开发区获得了900亩土地,正在进行着房地产开发。龙看中的是江宁火暴的房地产市场,这个新兴的城区由于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很多南京人跑到这里买房子,“南京人买的两套房子中有一套是在江宁”。这样导致江宁的房价并不便宜,每平方米在3000元左右,快赶上南京主城区了。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城市景象。开发区占了这个城市大部分的面积,城市的原居民和农村化而来的新城市人在开发区上着班,住在开发区新建的房子里,口中谈论的也是开发区,江宁经济收入的一半也是来自开发区然而,这种氛围让你在江宁感受到的这里只有开发区,不见城市,或者说这个城市是由开发区在主导。这个太新的城市的内涵忽然变得如此之简单,让人一眼就能看到底。
不是在挑江宁的毛病,我只是觉得城市化的进程让这个有着深厚文化沉淀的地区忽然变得如此苍白和简单,这在情感上让人觉得怪怪的。正如前文所提及的,江宁历史很悠久,诗人李白、杜甫、苏东坡都曾经在这里留下过传世佳作,王昌龄在这里做过县丞,成语“东山再起”里的东山就在区委大院的背后,湖熟文化的发祥地也在江宁,而牛首祖堂风景区里有大量的历史人文景观……
但现在,到处是新兴的建筑,仅仅只有10多年时间建设的崭新城市让人觉得离那些深厚的文化积淀相去甚远。你看,整个城市到处都在进行着建设,招商引资依然在进行着,刚刚破土不久的江宁大学城到处是工地,据说有13所大学将在这里建设新的校区。
在江宁往南京禄口机场的高速路旁,“江宁打入苏南第一方阵”的大广告牌倔强地竖立在那里,向人们诉说着江宁的梦想。这里的“苏南第一方阵”是指江阴、张家港、昆山、常熟、武进等城市。江宁给自己打入“苏南第一方阵”的时间表设定在2007年,“实现GDP440亿元,财政收入120亿元”。这意味着,这个城市将在“崭新”的基础上更加“崭新”地建设。
“城市化的进程是一个地区自身追求向上的萌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会造成一些东西的缺失和改变,比如人们生活的秩序、城市人文景观、文化积淀的传承等等。”龙治先说。
也许,一个太新的城区,你需要给它时间来形成它的生活氛围和文化底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