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母亲的名义 以“文化”的名义



     1966年至1976年,中国大陆发生了什么,亲历者点滴在心,后来者不乏概念。被定性为“十年浩劫”也好,被极少数人讴歌为“光辉岁月”也好,笼罩这十年的,竟然是以文化的名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事实与影响,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讨论。

  在台湾,几乎完全重合的时间里,竟然也有一场“运动”,也是以“文化”为名。发起运动者有多重考量,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显然是唱对台:你要革文化的命,我就打复兴文化的牌;你要“破四旧”砸烂一切传统文化,我就把传统文化当宝贝擦洗干净供起来;你要充当世界革命的灯塔,我就争中华文化的正宗。

  台湾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也发起于196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一百周年诞辰,台北市阳明山新建的中山楼“文化纪念堂”落成,蒋介石发表了“中山楼中华文化堂落成纪念文”,大谈三民主义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提倡“伦理、民主、科学,乃三民主义思想之本质,亦即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基石”“三民主义思想,不惟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汇归,而三民主义之国民革命,乃益为中华民族文化之保卫者”,台湾则是“汇集中华文化精华唯一宝藏”,是发扬民族文化的“式范”。

  蒋介石其实是吹响冲锋号,“剧本”早已写好。马上,由孙科领衔,1500多人联名致信“行政院”,建议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要求将每年的11月12日(即孙中山诞辰日)定为“中华文化复兴节”。“行政院”当然接受这项谋划好了的“建议”。1967年7月28日,台湾各界在阳明山中山楼举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发起大会,蒋介石亲任会长,孙科、王云五、陈立夫为副会长,随即在台湾及海外力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继承中华道统”一直是国民党坚持的意识形态武器,孙中山曾屡次强调这种传承。1925年之后,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等人更将孙中山奉为“集中国道统文化之大成者”,将国民党塑造为中国“道统”的“嫡传”,“国民革命”也就成了“渊源于中国民族文化深处的一个现代革命运动”。1927年后,蒋介石更以“道统”继承人自居,马克思主义被斥为“外来文化”“不适合中国国情”。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国共斗争被定调为一场“道德文化战争”,是中华文化与“外来共产文化”的对决。败阵的蒋介石和国民党需要的,是从“民族文化”中取暖,安身立命。

  到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经济起飞,社会开放,宝岛的民风受到冲击,人们理所当然更重视物质享受,也出现了转型期公德败坏、价值观失落、犯罪率上升等现象。李敖等自由派知识分子又发起一波又一波“全盘西化”的鼓噪,撼动把“传统文化”当命根子的国民党意识形态基础。此外,尚不成气候的“台独”潜流开始质疑国民党当局以“中国”名义统治台湾的合法性。为应对种种挑战,请出“中国固有文化”,搬出“礼、义、廉、耻”和四书五经,是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全盘考虑。大陆如火如荼的“文革”,恰好又为“中华民国”带来了抢夺“正统”,充当传统文化守护神的机会。

 以母亲的名义 以“文化”的名义
  与大陆类似,台湾的运动也以“领袖”的“最高指示”为精神指向,除上述蒋介石吹响的冲锋号外,1967年,蒋又在“行宪纪念大会”上致词:“如果脱离了人本精神和伦理观念,仅仅民主与科学,实不足以建设现代化的健全轨道,而是很容易走到放任与机械的歧途上去。有些西方国家,目前显然已经面临这一困扰。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就是要凭藉我们传统的人本精神和伦理观念,来唤醒这一代人理性和良知,以建立起反共斗争真正坚强和必须的心理基础与精神动力。”他又强调:此运动“实在也就是三民主义思想向大陆更积极、更全面的进军”。“实际上就是三民主义的实践运动,即要在人本精神的基础上,致力于伦理、民主与科学的现代化国家建设。”

  1969年,蒋介石又在“国父诞辰及文化复兴节纪念大会”致词中有了更明确的定位:“中华文化精髓,就是以伦理、民主、科学为内涵的三民主义。因为伦理所以尽己之性,其本在于仁;民主所以尽人之性,其道在于义;而科学所以尽物之性,其效在于智。”

  众所周知,孙中山“三民主义”是民族、民权、民生,蒋介石将“伦理、民主、科学”称为三民主义三大内涵,反对者当然会斥责这是公开篡改,抬轿子的支持者当也可以说,这叫与时俱进,是忠实的创新。

  为推行“文化复兴运动”,台湾当局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全台湾普遍设立推行“文化复兴运动”的机构,并在总会下设置各种专门性委员会,包括“国民生活辅导委员会”“文艺研究促进委员会”“学术研究出版促进委员会”“文艺研究促进委员会”等,还颁布了“国民生活须知”“国民礼仪规范”,从“一般守则”到衣、食、住、行各方面,订出规定条款共99条之多。

  以文化为名,不能不动真格的。在当局资助下,许多老祖宗的遗产被发掘梳理,先后编出中国数学史、中国物理学史、中国天文学史、中国文学史、中国农学史、中国水利史等,共计200多万字。大量古籍今注今译出版,仅台湾商务印书馆就出版了《尚书今注今译》《周易今注今译》《诗经今注今译》《论语今注今译》《史记今注今译》《黄石公今注今译》等不下几十种,其他出版社也出版了《白话史记》《白话三国志》《白话资治通鉴》等。

  在运动影响下,台湾和海外相当一部分华人中形成注重民族传统文化的风气。台湾文学界出现乡土作家群,表达对民族传统、祖国文化的誊恋之情。在台湾和海外华人失去同新中国联系的情形下,“中华文化、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三位一体论”一度很有市场,相当一部分华人将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视为“中华文化”的象征。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多年后指出,运动带来了国际社会和华人“仰慕台湾,崇敬台湾”的风潮。

  台湾早进入多元时代,对当年这场运动的评价也是各吹各的号,批评者认为这是威权统治下由统治者强推的复古运动,“食古不化”,钳制了学术自由,禁锢了思想。肯定者说,运动全面恢复了中华传统文化,以此为基础,日后的民主转型才有了精神资源,只付出极小的代价。更有赞赏者认为,日后林怀民的“云门舞集”、李安《卧虎藏龙》和周杰伦的《菊花台》有土壤,都可追溯于此,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牵强,不过台南和台北的孔庙倒都去过,算是心中有数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243.html

更多阅读

十大经典的关于母亲的电影 八卦神探国语

母亲节就要到了,整理出十大关于母亲的电影,祝全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永远年轻。健康。十大经典的关于母亲的电影——步骤/方法十大经典的关于母亲的电影 1、妈妈再爱我一次应该说从上世纪80年代走来的观众,大抵都还记得记忆里的那一次集

冯巩的大姐冯幸耘讲述母亲的故事 冯巩母亲

录制间里,与冯巩的大姐冯幸耘面对面地坐着,听她谈笑风生地讲着母亲的故事,也许是曾经吃得苦太多了,也许是年代久远了,尽管记忆没有模糊,但似乎痛感神经已经麻木了,讲到最阴郁的日子,她还会笑,笑声还会那么爽朗。在她的笑声中,我的眼泪扑簌簌

写给天堂母亲的一封信 写给天堂母亲的句子

散文网经典散文:http://www.sanwen.net/subject/530973/写给天堂母亲的一封信母亲:您好。还是20多年前给您写过信,那是我在千里之外的兵营。后来,电话代替了写信,那是我进了城,您仍在乡下。每年团聚的那几天夜晚,儿女们总是围坐在您的床

9.母亲的恩情 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

9.母亲的恩情教学提示:阅读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3.

我的生日,母亲的受难日,来到河南省福彩中心 河南省福彩网

吃了午饭,赶快来到网吧写博客。我是昨天夜里坐K244次火车,于深夜12点左右到的郑州市,就近住在了“金阳光”!今天是2010年3月31日,是我45岁的生日,今天也就是45年前母亲的受难日!我带着父母双亲“死不瞑目的灵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来到

声明:《以母亲的名义 以“文化”的名义》为网友无人能懂的悲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