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半年高达7.37万亿元的新增信贷大潮下,我们迎来了2009年的下半年。中国经济回暖的态势在上半年愈发明显,国家统计局官员不久前曾吹风,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很可能达到8%;国家信息中心的报告则干脆预期,全年经济“保八”毫无问题。从这些信息判断,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应该比预想中的要好看。
一旦经济回暖态势明确,市场对7万多亿新增信贷的担心就开始增加。近期国内关于通胀和通胀预期的讨论明显增多,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官员也开始不断提示银行注意信贷风险。笔者最近在调研中接触到不少政府官员和企业决策层,大家不约而同地问:下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会不会调整?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会紧缩?
政策如何变化,最终还是取决于经济形势。在笔者看来,当前经济形势的企稳回升,是上半年政府大量注射强心剂的结果——4万亿投资计划、7万多亿的新增信贷、多项出口退税政策、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换来了中国经济在全球衰退下的率先回暖。但正如温家宝总理最近调研之后所说,中国经济的复苏并不稳固,仍处在抵抗危机的关键时刻。
最大的问题是外需萎缩。海关总署7月10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中国出口同比下降21.4%,虽然降幅较5月收窄8.2个百分点,但仍在负增长20%以上的水平。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未来中国出口只能是呈现有限好转的局面,难改全年负增长态势。当我们的眼光盯着国内市场复苏时,不要忘了全球经济仍在低迷中。值得注意的是,国际油价在经历了较早时期的反弹后,近期已连续下跌至60美元/桶之下,根本原因还是国际市场对经济恢复缺乏信心,全球流动性过剩刺激资金流向大宗商品的潮水开始退却。
关于下半年的政策基调,温总理近期的表态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并未减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世界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易出难收,宁可矫枉过正也不愿意前功尽弃。更何况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是个经济需求,还是个政治需求。我们有理由相信,宽松的宏观政策在下半年不太会有显著变化,现有的宏观政策基调应该能够至少维持到今年年底。
综合国际国内的形势来看,目前正是经济前景转折的关键时刻,国内经济刚从大病之中开始痊愈。维持宏观政策的整体宽松正是当前所需要的关键政策。整体宽松的政策对政府财力和宏观政策的把握能力是不小的考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刺激政策已经让中国政府感到财力有些吃紧。吃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在投资领域唱“独角戏”,民间投资并未充分跟上。改变对政府投资的依赖应该成为下一步政策的着力点,这就需要国内在市场准入、投资环境好转、融资环境的改善等方面,都有切实可行的改变。
保持政策宽松的同时,也要强调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客观评价,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投资大潮是泥沙俱下,很多不该获批的项目也搭车而上,不少既定的改革与结构调整则出现了倒退。如果说上半年的刺激政策是用强心剂保命,下半年则要注意强心剂的负作用,信贷风险、结构改革、增长转型等重大问题要被提到较高的位置。如果说过去的政策重点是着眼于“保”——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今后的政策则应增加关注“防”和“调”——防风险、调结构。这种政策上的渐变,才可能维持经济的稳定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