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 | 联合汽车(中国)有限公司CEO 陆正耀
UAA是我的第二次创业。有人说我是一个很有钱的创业者,原来的公司卖了2000多万美元,但我开始只投了250万美元。不是我害怕承担风险,而是因为融资是企业走入资本市场的必经之路。
在公司成立之初,我就想好了一套融资“计划”,A轮、B轮、C轮,什么时间,什么阶段,引进什么样的投资人,然后我看到我的计划一步步实现。
2005年9月,联想投资的刘二海开始和我联系。那时我的250万美元还没用完。他们这么早进来,我也不好作价,所以大家只在业务层面做了沟通。我沟通时心态很平和:需要他们,但也不用求他们。2006年3月,我要做A轮融资了,写好商业计划书,给了他和其他几家VC。找这么多“备选”,就是为了好定价。最后我们选了联想,没选择软银、IDG这种纯VC,联想有产业背景,而且更懂中国市场。
2006年年底,我们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寻找一些规模较大的“同行”,最后看中了美国CCAS。这个公司的业务模式跟我们非常像,他有很多汽车企业客户,和汽车厂家的良好关系可以给我带来业务。我跟他说:“UAA就是你们的中国版。中国市场很大,你是不是有兴趣来参与一下?”2007年初,我们完成融资,CCAS成为UAA的战略投资者。我把它也算在A轮融资里。
B轮融资是在2007年4月,引进了KPCB。联想和CCAS,包括我个人,也做了跟投。每次新的投资人进来,我都会跟投,一方面保持持股比,另一方面给投资者信心。在UAA,我的股份占一半左右,联想是第二大股东 ,另外两家比例差不多。这是一个很完美的股东结构:创始人控股,股东既有财务投资者也有战略投资者。
CCAS有它的算盘,从一开始他控制我们的欲望就很强烈。谈判的时候,他们提出加上回购条款,我没有同意;他们提出在企业重大决策上要有否决权,我只是部分同意。CCAS提出回购条款我并不觉得意外,娃哈哈和达能不就签了回购条款嘛。因为我肯定要上市,如果上市时他给我回购了,我不就没戏了吗?所以他们最后也没“得逞”。
我在2007年意识到,汽车服务市场能够产业化、规模化的业务,一个是俱乐部,一个是汽车租赁,这是最后的两块蛋糕。在我准备开展租车业务之前,我找股东们沟通,CCAS持反对意见,他们是战略投资者,他希望看到UAA朝着和他们业务相近方向发展。租车是好生意,但不是他要的,他希望把中国业务做成他全球业务的一部分。而我考虑的,一个是中国的国情,一个是企业能不能挣到更多的钱。说服他的过程挺费劲的,他希望把租车业务分出来做,不要打着UAA的牌子。我同意了。于是神州租车成立了,和UAA是两个公司。
俱乐部和租车业务就像我手上的两张牌,是合起来打还是分开打呢?我个人觉得合并起来可能性会大一些。如果两个公司合并,C轮融资可能在2008年7月;如果租车业务单独融资,就又是一个A轮。我们正在和几个潜在的投资者谈,我的想法是先看看新投资者的意愿,愿意合就合,愿意分就分,合的话公司作价可以高一些。
上市计划在2012年以前,应该是美国或是中国香港。如果分开上市,租车业务在国内前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