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长行业中市场及技术领先的公司——阎焱
文 | 本刊记者 何伊凡
京畿门户河北保定,高新区创业路两侧卡车一字排开,每辆车上装着一个类似机翼的乳白色翅膀。“别看它长38米,但只有7吨重。”张卫将毛巾晾晒在挂斗与驾驶室间的铁丝上,两个小时后,他将驶往黑龙江佳木斯,“按规定一般运输车长度12.5米,如果用重型车运输,每车只能运一片,成本增加太多,所以要用超长轻型运输车,还要有特殊商品通行证。”
中航(保定)惠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已是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大风电叶片制造商,这些“翅膀”就是它的产品。自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商新疆金风科技2007年登陆A股,一跃为资本市场最耀眼的明星后,金风最大的叶片供应商——低调神秘的中航惠腾也成为焦点。
与多数带着新能源光环的企业一样,中航惠腾的成长史就是一部技术创新史,其背后离不开两重动力:政府扶持与资本推手。
它的前身为军工企业惠阳航空螺旋桨厂,1999年承接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60千瓦大型风力发动机组风轮叶片研制任务,2000年5月份完成首台样机,2000年8月样机在新疆达坂城风电场装机并网发电。为实现科技成果商业化,2001年中航惠腾成立,股权比例为保定惠阳航空螺旋桨制造厂占45%、燃机动力占30%、美国美腾能源集团公司持有25%。
自主研发是逼出来的,中航惠腾公司工艺生产部部长姜兆民说,2000年惠阳航空螺旋桨厂本拟与丹麦LM公司合资生产,对方态度强硬,只想搞独资,将其拒之门外。他们找到另一家荷兰叶片制造商,但合作要先购买人家7套单价为75万美元的模具。无奈之下,技术人员只有发挥自己航空技术研发的优势另辟蹊径,他们结合中国风力特点,使风机在零下40摄氏度也能平稳运行,叶片重心偏差比国外主流产品小30毫米,每副三片叶片重量差为国际竞争对手的1/24,再加上快捷的售后服务和低廉的人工成本,其第一组叶片下线就打破了中国风电场叶片几乎全部依靠进口的窘况。国外同类叶片价格应声而落,由130万元猛降到80万元。
中航惠腾总经理张自国几乎从未暴露于公众视野,外界了解他最多的是其技术背景。张自国带领的技术小组用10个月时间就全部解决了别人苦攻4年的技术难关,自1999年至2002年,他连续四次参与并主持国家级项目。据接近张的人士透露,他是一个颇具“厂长”气质的总经理。
至今中航惠腾已拥有600千瓦到2.0兆瓦7种规格叶片生产能力,其中600kW叶片和750kW叶片市场占有率为100%,已完全替代进口。在风电“大跃进”的背景下,技术成就迅速转换为滚滚财富,2004年到2007年的4年中,中航惠腾仅净利润就增长了29.2倍。
它也是保定打造“中国电谷”雄心下的产物,这个古老城市对新能源的热情无处不在,马路上的信号灯已由市里另一家企业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驱动。尽管市政府还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一所旧楼里办公,却已拨出近500亩土地扩建风电产业园。“通过10年努力,‘中国电谷’要建成每年创产值1000亿元的新能源基地。”保定市长于群说。
“中航惠腾公司成立之初非常小,和我们管委会在一个办公楼。”保定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马学禄告诉本刊记者。公司的三期工程中,第一期政府代建,第二期政府找来了投资商,第三期政府性质的风险投资介入。“我们希望伴随它上市,如果不能的话投多少钱还给政府多少钱就行了。”马学禄说。
据保定市政府官员透露,某次高新区管委会建议惠腾追加投资,但公司管理层对此持不同意见。三个月后,看看没有反应,管委会就代为做主引入了投资者,这成为政府力量对中航惠腾影响力的一个注脚。
2005年5月31日,原三方股东同比例增资,增资后注册资本为2750万元,股权结构保持不变。2006年6月23日,中航二集团参股进入,变更股东比例为:保定惠阳航空螺旋桨制造厂仍为最大股东,持股30%;中航二集团和美国美腾能源集团公司股比各是25%;燃机动力持股20%。2006年12月22日,中航惠腾四方股东再次同比例增资,增资后注册资本金为1.475亿元,股权结构保持不变。
《中国企业家》获悉,普凯投资基金(Prax Capital)和KPCB的第一只海外基金凯鹏华盈已于2008年1月份联合向中航惠腾投资2400万美元。普凯与KPCB的新能源项目都战果辉煌,前者经典案例是投资无锡尚德,后者自1999年起就介入绿色科技领域投资。因为新能源产业极度依赖政府扶持和补贴,KPCB还先后吸引鲍威尔与戈尔等前美国政府高官加入。
本轮融资可视为中航惠腾酝酿上市的前奏,未来风电整机厂商之间竞争渐趋激烈,若无装机容量的增长,则风电场无法体现出内生增长,无成长性可言,但风机部件制造商却可在此过程中显著收益。整机风电设备有18-19个零部件,主要包括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全部国产化的条件下,叶片的技术要求和占整机造价的比重最高。上市后,中航惠腾必可凭借自己的“翅膀”起飞,这也是其获得海外投资者青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