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青云的办公室比较朴素,墙壁四白落地。唯一的装饰是墙上挂的一幅摄影作品。这张一尺见方的照片拍的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有 600 多年历史的钟楼,但作为背景的蓝天白云十分醒目。这张照片是 2004 年拍摄的。孙青云解释说,当时的西安大气质量不佳,蓝天白云的日子并不多见,所以这样的照片就成了一幅“美景佳作”。两年过去了,西安的空气和人居环境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孙青云告诉《财富》(中文版): “如今的西安老百姓对白云蓝天已经习以为常,但我还是愿意留着这张照片,希望西安能够天天如此。”
事实上,蓝天白云反映的不仅仅是西安大气质量的改善。作为一座有 3,000 年历史的世界著名古都,西安正在把握难得的历史性机遇,重新定位自身并决意融入全球化的潮流之中。近几年来,西安在城市建设中不追求“西化”,而是彰显古都的历史风貌,同时在绿化和引水等生态环境建设上下足工夫,使一座黄土高原城市奇迹般地获得了“山水之城”的美名。另一方面,借助国家西部开发的政策和外商投资向大陆纵深发展的趋势,西安大力改善整体投资环境,使原有的低商务成本、人力和能源供应充足等优势更加突出,吸引了 3,000 多家外资企业落户西安。孙青云说,短短几年,投资西安的《财富》500 强企业就增加了一倍,达到了 45 家。最新的一起是 2005 年 9 月全球知名的半导体公司美光(Micron Technology,2005 年《财富》美国 500 强第 439 位,销售收入 44 亿美元)宣布投资 20 亿元在西安建设封装测试项目,而此前,规模比美光大一倍的英飞凌公司(Infineon Technologies AG)也在西安建立了研发中心。在英飞凌的决策报告中,我们看到共有北京、上海、杭州和苏州等八个城市参与了竞争,最终西安入选。除了低消费和电子技术人才丰富的明显优势之外,西安在“对于员工的吸引力”这一项的得分竟然与苏、杭不相上下,仅次于上海。
对于自 2002 年起一直担任市长的孙青云来说,这些并不奇怪。他相信,现在的西安已经具备了吸引国际大资本的环境和条件,其综合优势才刚刚开始显现。在接受《财富》(中文版)执行总编辑黄翔的采访中,孙青云表示,政府已经把加快国际化进程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只要能巩固自身的特色,西安一定能成为企业家新一轮投资和创业的乐园。
《财富》(中文版)问: 这次来西安,我第一眼的印象是西安的城市面貌和自然环境的巨变。能谈谈你们这方面的经验吗?
孙青云答: 我们首先解决的是城市的定位问题,提出了“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和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明确了“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的定位。这一定位摒弃了片面追求大而全或是盲目西化的做法,是完全依据西安的实际状况做出的。西安的城市和环境建设自然也是围绕这一定位进行的。比如,加强了老城区的保护,老城区中新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必须符合历史风貌,等等。
其次,是舍得投入。对环境的投入不一定能马上见效,但我们还是逐年增加投入,从 2000 年的 23 亿元增长到 2005 年的 100 亿元,不仅使城市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备,服务功能和人居环境质量也明显提高,以城市森林和万亩水面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环境工程收到了明显的成效。比如,去年西安良好以上的天数已经达到 290 天,今年预计将超过 300 天。
问: 大气污染是很多中国城市的通病,我想问问西安在这方面有什么特殊的做法?
答: 造成各地大气污染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就西安而言,我们从加大投入和加强管理两方面同时入手。一是逐步淘汰煤炉,改烧气,减少了煤耗和污染。二是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汽车尾气排放的政策。再就是控制扬尘,包括城区路面的硬化处理、施工工地的管理,以及农村土路的改造。三年之内,政府将把农村的所有土路都处理完毕。另外,针对西安比较多的烤羊肉串等路边餐饮,也逐步从炭烤改为天然气了。
西安市政府这几年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兴建“大绿大水工程”。西安过去一直比较缺树,它曾经是 13 个朝代的首都,每一朝都因为大修宫殿而砍伐林木,所以政府决定投资建设一万亩城市森林,这对改善大气环境有治本的作用。所以,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对有兴趣来西安的投资者说,西安除了区位、能源和人才等传统优势之外,已经形成了第四大优势,即环境优势。
问: 你在很多场合都提到西安的优势,不少 500 强企业的进驻也说明了西安的吸引力,但我还是希望你概括一下西安的独特优势?
答: 首先是区位交通优势。西安地处中国的原点位置,与八个省接壤,具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市场空间。西安本身就有 740 万人,商品零售总额占陕西省的六成。作为西部开发的桥头堡,其重要性相当于上海之于华东、广州之于华南。从西安到北京和上海的铁路交通十分方便,乘飞机不过 2 小时,高速公路的密度居全国之首,电信网、航线也是四通八达。随国家开发战略重点的转移以及外资开始向内陆渗透,西安的地缘优势将会越来越突出。
第二是能源优势。煤、电、气、油样样充足,相对于沿海城市,价格也低。城市供水十年无忧,而且水质堪称全国最优。这一点不少人都不知道,他们以为城市地处内陆深处就一定会缺水,即便有水也一定不是质量好的水,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电力供应预计 20 年内仍可以充足。
第三是人才的优势。作为中国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和新技术的基地,西安的综合实力在全国一直位居前列。全市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口超过 80 万人,按比例算居全国第一;18 岁以上成人接受教育比例也是最高的,可以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而且,从成本上说,只相当于沿海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上海的五分之一。同时,许多人都知道,西安人守信用,吃苦耐劳,稳定性也比较强,这也是许多外资企业选择在西安投资的重要因素。
问: 我们注意到一些知名的西方技术公司在西安设立了研发中心,而西安也把发展软件外包业务作为重点领域,这其中牵涉到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请问西安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
答: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西安近些年来从来没有发生过大的知识产权纠纷。2004 年,西安还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定为全国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城市,这说明西安在这方面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西安自身就有许多知识产权要保护。大家知道,西安的综合科技实力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尖端技术的实力非常突出,比如汇聚了中国航天工业三分之一的力量。近几年来,每年西安的专利申请就有 2,000 多件,其中近 40% 是发明专利,这一比例仅次于几大直辖市,比全国高出近一倍,这说明西安的研发能力强大。同时,西安的职务专利比例也占了一半,这说明西安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意识比较强。所以,我们很早就意识到,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有利于吸引高技术企业投资,而且对培育自身企业的核心优势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面,不仅在经费上予以保证,还在制度上予以落实。比如,西安在全国率先将知识产权统计报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表制度中;政府带头不使用盗版软件;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并开始筹建有关的法律援助中心,等等。我还可以透露一点,政府已经开始制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开展在主导行业中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甚至已经开始了“知识产权立市”这一重大项目的前期专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