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2009中国营销
在西方公司法下,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受公司股东委托管理公司,对公司股东负有受托者责任。如果公司股权分散,管理层是职业经理人,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在公司的持股比例不高,则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容易发生“代理人”问题,即实际进行公司管理的董事会和管理层(“代理人”)与公司股东(“所有者”)的利益可能不一致。在平常条件下,这种不一致可能表现为董事会或管理层惫怠,或者通过为自己设定过高的薪酬甚至通过关联交易等手段从公司谋取不当利益。在成为收购目标时,目标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也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比如保护现有的地位和薪酬)对于收购采取抵触的态度,尽管收购可能会对公司股东有益。 有鉴于此,各国法律和市场惯例往往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缓解或遏制这种代理人问题。在上市公司成为收购目标后,一种常见的手段是由其董事会上的独立董事成立特别委员会,负责评估收购方案并与收购方谈判。 在投资和收购中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公司在交易协议下的履约责任及董事会和管理层对公司股东的责任之间的关系。在投资或收购交易中,协议一旦签订,目标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就会面临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协议对于公司有约束力,公司如果不履行协议中的义务,将负有违约责任;另一方面,各国法律通常都要求公司的董事会和管理层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这意味着如果有对目标公司更好的方案出现,董事会和管理层就必须选择该方案。 国际市场上对这两方面要求的一种常见的折中就是,签订协议后目标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不得主动去接触潜在交易方、寻求更好的交易方案,但如果有第三方主动提出更好的方案,目标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可以为了满足对公司股东的责任而考虑新方案。力拓与中铝的战略合作协议中的有关条款也反映了这种折中;与此一致的是,在力拓的公开描述中,其与必和必拓的合资方案是在一次例行会面中由必和必拓提出的,所以力拓并没有违反对其行为的限制。 这样的条款,加上政府审批所需的时间以及交易最后需股东大会批准,实际上给了力拓一个行权价为1.95亿美元的选择权:如果市场情况变化、更有吸引力的交易方案出现,力拓只要支付分手费就可以放弃实施原来的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