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忽悠外传》
“营销人要与时俱进,做现代王婆!”赵老师又呷了一口酸辣汤,进一步启发大家。
“听这个意思,好像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范总一字一句地问。
“错!”赵老师坚决地否定。
范总以为赵老师要改变立场,没想到接下来听到的是:“重复一千遍,那得费多大工夫?花多少钱?这是一个优秀的营销人的做法吗?我统计过,按目前的行情,你只要说上七次,消费者就相信你的话了,说多了是浪费。”
“有这么精确吗?”范总迟疑地问。
“不信你回去试。我是试过的。”赵老师的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
Tom?李:“我担心的是,尽管我们的谎言是善意的,但万一兑不了现,被揭穿了,岂不是没法收场?”
“你的问题很好!这就是我今天要告诉你们的秘密。”赵老师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两行字──
“谎言”无法兑现 纯属杞人忧天
“万一万一,万分之一!”赵老师解释说,“就算这一个失败了,但九千九百九十九个是成功的,这样的事你做不做?就算失败的概率是千分之一、百分之一、十分之一,也值得呀,对不对?赌的是概率!根据我的经验,善意的谎言被戳穿的概率,最多也只有万分之二。”
学员们连连点头。
“知道为什么这么低吗?”
没有人能回答。
投影幕布又上打出一个页面──
“善意谎言”的三重保护伞
1.绝大部分真实情况,顾客是不知道的;
2.即使有的顾客知道了,大部分是不愿意告诉别人的;
3.即使顾客告诉别人,大部分是传不远的。
刘三:“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这么多产品,中间包含了大量的专业知识,顾客哪来的精力搞清楚?别看现在时不时爆出一些产品质量问题的新闻,其实那只是冰山一角;即使这样的事情,也是过了好多年才被发现的,偶然因素很大。”
范总:“这一点可以理解,但第二重保护伞有问题──难道顾客吃亏上当了,还会跟商家讲客气、烂在嘴里?产品有好的口碑,也有坏的口碑!”
赵老师不客气地进行反驳:“你做厨子的时间太长了,跟时代脱节了,知道不?你以为这是20年前,还有个街坊邻居、乡里乡亲,没事就捞磕、串门?你现在去问问,有几个人知道住在自己隔壁的人姓什么叫什么?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
范总:“可以跟同事、朋友说呀!”
赵老师:“只有你会说!你问一问那些在办公室上班的、有身份的,有谁会为自己吃的一点小亏满世界张扬?就算不怕别人笑他傻,也怕别人嫌他婆婆妈妈。我看,口碑的作用,怕是快要完蛋了。”
范总也不示弱:“凭啥说只有我说?你这是歧视人,不厚道!看在我们多年的缘分上,我不跟你计较!你再讲讲第三点,为什么顾客的抱怨传不远呢?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得人心的事,人人都要声讨!”
“传千里?咋传?”
“一传十、十传百,口口相传呗!”
“人家都忙呢!传一个人都有困难,还能传十?早就没有茶馆了,你传给谁?”
“可以向媒体投诉啊!报纸上给你一登、电视上一播,人人都知道了。”
赵老师:“报纸电视是你们家办的?你想登就登、想播就播?本仁你是搞媒体的,你说说是怎么回事。”
刘本仁想了想,说:“一家媒体要把这样的事登出来,一般要考虑这三点:第一,有没有新闻点?也就是看点和卖点。不是每一个扯皮拉筋的事都能引起老百姓的兴趣的。记者编辑们也会考虑,哪有一个产品能十全十美、人人都满意呢?第二,报道出去有没有风险?现在都讲法律、讲证据,你保证有充分的证据吗?就算有一点证据,你愿不愿意惹这个麻烦?每天的新闻多的是,难道非要抓这一条?第三,报道出来了,会不会影响广告收入?虽然现在很多媒体的老总都声称做新闻要讲究独立,但说不受广告投放的影响,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