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管理教育史上,有 20 年历史的管理学院并不少,但像赵纯均教授那样主持工作长达 19 年的,的确是凤毛麟角。在他的管理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直保持著中国一流商学院的水准。赵纯均同时还担任全国 MBA 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亲身参与了中国 MBA 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最近,就国内管理教育的现状等一系列话题,赵纯均接受了财富(中文版)记者李全伟的采访。
财富(中文版)问: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与其他国内商学院有什么不同?
赵纯均答: 清华经管学院的主要使命是培养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商业领袖。我们希望培养的 MBA 或 EMBA 能够掌握比较雄厚的专业知识,具有开阔的眼界和国际化的开放思维、战略眼光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也希望学生本身具有比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说到清华经管学院的特点,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干任何事情都非常认真。我们刚办 EMBA 时,社会上有议论担心会走过场。两年下来,首届 EMBA 已经毕业,事实证明,经管学院的 EMBA 教育效果是很好的。
经管学院的特色具体可以归结为几点。一是我们有良好的学术传统,有雄厚的研究基础和很好的师资队伍。二是清华大学目前是国内最大的 MBA 培养基地,形成国内最大的 MBA 校友网络,这会对同学们的发展有好处。三是清华大学的国际化大环境,我们有世界顶级企业组成的顾问委员会; 在国际化的学习环境方面,经管学院每年有 14% 的留学生比例,近 30% 的外国交换生,国际 MBA 学生经常有机会与国外商学院学生交流; 到 2004 年年底,与我们开展海外交换学生项目的国外一流商学院达到 23 所。而海外交换学生项目是开放给所有 MBA 学生的。四是我们的第二课堂,每年经管学院大概有各种各样的讲座超过 100 场,来演讲者上至外国的总理,下至中国知名的企业家、专家和学者。
问: 清华经管学院在选择学生时注重什么?
答: 在选拔时首先注重领导潜力,经管学院寻找在任何环境中从事过领导角色的人; 其次注重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我们的学习模式是系统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教学相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在教会别人。另外,我们还注重个人品质、性格特征、个人志向和社会责任感。
问: 商学院教育是从国外引进的,有没有洋为中用的尝试?
答: MBA 和 EMBA 的教学模式包括教材,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在充分学习国外的这些先进之处后,我们再看一看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哪些可以借鉴。其实传统的文化对于我们企业建立经营理念、制定战略、管理文化都有很好的启发。当然,现代企业是建立在大生产之上的,这个在古代是没有的,所以对于“古为今用”,我只强调了战略、理念和文化这三个方面。
我们的教授带著学生到山西和安徽去,研究晋商和徽商的经验和教训,这些例子就是古为今用。我不主张一味地照搬古代的经验,而是要求教师在充分消化后,融合到今天的课程里去。
问: 你如何看待商学院的排名?你认为能体现清华经管学院的指标是什么?
答: 我认为目前对中国商学院进行排名的时机尚未成熟,因为有些重要的指标无法进行有意义的比较。比如像薪水这个指标,国内外的环境差别很大。我们的 EMBA 学生就有很多是国有大型企业的老总,他们的薪水不可能太高,但他们所起的作用无疑是很大的。
说到排名的标准,现在除了薪水等指标外,国际上也增加了知识创造的能力、国际化程度、学生对商学院提供服务的满意度等标准。我知道清华 MBA 学生的起薪增加了 100%,就是毕业后的薪水比入学时的薪水大体上增加了一倍。清华 MBA 学生的起薪大概是 11 万元到 12 万元,毕业后工作的薪水增加了一倍。这个数据是根据学生自己填写得来的。
问: 财富(中文版)的读者中,企业高级管理人士的比例很大,他们非常关心 EMBA 教育。前不久,清华 EMBA 有了首届毕业生,我记得两年前曾有媒体质疑这种教育形式,从你们的实践看,效果怎样?
答: 刚才我讲过,清华最大的特点是认真,清华的 EMBA 就沿承了清华大学的特点,一切按照学校的规矩办。这些学生来了,有一个身份转变的问题,当时我们也曾担心,但后来发现他们十分自觉,按时上课,参与学生活动。真是有了急事,才不得不请假,但这种情况极少。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来这里学习的学生不是抱著混一张文凭而来,主要是带著问题来学习。他们往往是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需要再上一个台阶,因而选择清华的 EMBA 来学习。事实上,这些学生毕业时最大的收获并不是学了几门课程、认识了一些教师和同学,而是学到了真正的知识,可以帮助自己的企业进一步发展。可以说,清华的 EMBA 教育使这些学生的事业更上了一层楼。
问: 清华经管学院的 EMBA 教育跟国外有什么不同?
答: 在我们 2002 年招收的 EMBA 学生中,有 58% 是董事长和总经理,后来几期招收的学生中也保持了这个比例,所以 EMBA 学生的层次非常高。而像北美等地区的 EMBA 学生,一般是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我考察过美国沃顿商学院,发现他们的 EMBA 跟 MBA 的学生层次是比较接近的,这样他们 EMBA 的教学设置、案例使用等各方面一般是沿用 MBA 的,两者的差别不是太大。而我们这两者的差别就太大了,EMBA 学生是企业的董事长和总裁,而 MBA 的学生一般都是参加工作没多久的。针对这些差别,经过这两年的实践,我们已经摸索出较好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方面的老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等。
通过 EMBA 的教学项目,我感到效果要好于当初的设想。学生都很自觉,共同跟经管学院一起办教育,像我们的移动课堂、定期聚会这些方法,学生参与时都非常主动、积极和热情。我们许多学生的企业案例,都会被引进我们的案例库,这其实是一个教学相长的关系。
至于 EMBA 教育的生命力,我想用一个数字说明。2005 年 EMBA 春季招生大概收到 2,000 份报名表,而只招生 120 人。这说明大家对 EMBA 教育的认同,并不像以前有人怀疑的那样,以为 EBMA 的寿命很短,办两年就招不上人了。
问: EMBA 如何与 MBA 互动?
答: 由于 EMBA 的学生层次比较高,我们就派他们到 MBA 去做班主任或俱乐部的主任,主要目的也是为 MBA 学员的就业著想。另外,我们请 EMBA 学生做 MBA 招生的入学考官,因为他们具体管理一个企业,有比较丰富的知人、用人经验,而 MBA 学生毕业后也可以到这些企业去应聘。
问: 你认为 EMBA 目前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答: 提高师资水平是关键。在国内的管理学院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少高水平的研究和教学方面的培训,所以师资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对 EMBA,而且对所有的管理教学都是最基本的问题; 二是积极开拓生源; 三是作为高层管理人员的学位教育项目,我认为加强 EMBA 教育的服务和管理工作也很重要。
问: 相对于外籍教师而言,本土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
答: 我们商学院国外的教师大概占 30% 的比例,达到了教育部的标准。但从教学的实施情况来看,学生反映,我们的本土教师经过充分的准备以后,教学效果要比有些国外请来的教师要好。我们每门课后都会有评估。所以,在学生明确了想学什么之后,在教师经过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本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在逐步提高,甚至有超过外聘教师的趋势。
问: 现在国内招收 MBA 的学校有近百所。有一种说法认为,今后的商学院将会形成垄断,绝大部分学生会涌向几所知名的商学院?
答: 我想不会的,因为中国太大。现在中国经济以每年平均 8% 到 9% 的速度增长,中国企业的数目有几百万家,每一家企业都需要一批管理者,所以管理学院的需求市场是比较大的。我们曾到一个地方去招生,当地的一位考生说,如果让他选择学校,就要考虑自己的企业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如果是全国性的企业就选择清华大学,是地方性的企业就选择当地的学校。总而言之,由于产业和地区的差异,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市场需求也就不一样,如果每一个学校找准市场定位,都会有各自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