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增长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全球可能再次面临经济盛衰周期
作者: Geoffrey Colvin
我在旅行中遇到过很多商人,我以前喜欢问他们: 你觉得哪个行业不会出现全球产能过剩的现象?我的意思是在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中,资本前所未有地充足,人们对产能过剩已经习以为常,并且无论什么行业,总会有行情难涨、利润难挣的时期。
现在我不再问这个问题了,因为突然间想出些产能不会过剩的行业变得容易了。实际上那些行业的产能还太小,比如说钢、铜、木材、石油和铝。造成这些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不一而足,但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中国。虽然大家纷纷琢磨中国的飞速增长带来的影响,但有个重大的话题将被人们牢记,这个话题简而言之是: 旧经济杀回来了。
不久前我们才适应了现代经济规划。在这种规划中,人们大多数的采购、销售和投资对象都是无形的。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经济中比重最大的一部分是服务业和信息业,产能这个概念几乎被人们遗忘了。没人会担心微软公司(Microsoft)能不能足够快地生产出 Windows NT 程序拷贝。当然我们还需要物质产品,但信息技术使这一经济领域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它把供应链变成了平稳流动的河水,既不会暴涨也不会干涸,永远向精确的地点、按精确的时间发送精确地符合要求的东西。
这样的经济体系没有摩擦,所有人知道所有事情,所以赚钱很难。但它有优点。这种经济像陀螺一样平稳运转,几乎不会出现以前那种经常引发经济盛衰周期的过剩和短缺。如果说我们已经完全摆脱了经济周期,未免过于自大,但我们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已经接近实现这个目标。过去 22 年里仅仅发生了两次经济衰退,而且这两次衰退的特征非常不明显。现在确实是新时代了。
但这也不是我们预想当中的那种时代。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中国的影响,尤其是当这个第三世界国家产生了同发达国家一样的需求,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个国家的经济离信息经济还差得很远,在这里,供应链即使得到管理,管理 它们的手段也不过是电话和传真,它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 4,700 美元(美国为 34,000 美元)。中国在全球的经济体中只是一个婴儿,其国内生产总值仅占球全世界的七分之一,但它却有著年轻力壮的运动员的胃口。去年它吃掉了全球一半的水泥、三分之一的钢铁、四分之一的铜和五分之一的铝。
结果是: 今年年初钢价暴涨,一些供应商不得不实行配销,铜和铝也同样如此。佛罗里达的一些承建公司根本就买不到水泥。这种事已经很长时间没发生过了。
影响是层层相因的。比如,虽说中国消费了大量的水泥,但全球水泥看来还够用。问题是没有足够的船把这些水泥运到美国。原因是: 大量的船只被用来向中国运送铁矿石等原材料,它们得在拥挤的中国码头上等数周才能卸货。建造更多的船只是个解决办法。但是,造船要用钢,而中国对钢的需求使得造船厂得不到钢。
金属、水泥和石油等旧经济产品有一个重要的特点: 增加产能需要数年的时间,短短几个月是不行的。为了对付目前价格空前高涨,人们正在扩大产能。但与此同时,中国却在抑制经济的过快增长,这意味著两年之后,当这些新增产能全都开始大量提供产品时,中国可能不再需要这些产品了。加上中国的信息基础设施仍然非常落后,因此相互关联的全球经济体系中很大一部分可能会再度经受盛衰周期和总量衰退,每三年出现一次。我们曾以为,我们已经把这些难题远远地抛在身后了。
在西方,新经济确实已经来临,但位于另一个半球的快速发展的经济会让旧经济卷土重来,这个新情况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