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的的多元化,何享健会慎之又慎
作者:周展宏
在广东顺德北滘镇,听著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畅谈中美关系、人民币汇率、出口退税,以及在华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多少让人有些惊奇,因为就在前一天有人告诉我,在这个镇上,就是找一家比较干净的宾馆都不容易。这位老人便是广东美的企业集团(以下简称“美的”)首席执行官何享健。
今年 62 岁的何享健是中国家电业的传奇人物,他所在的顺德也早有“中国家电之都”之称,拥有包括格兰仕、万和以及格林柯尔等一大批著名家电企业。去年顺德的家电业产值超过 500 亿元。其中,何享健创办的美的集团约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美的的前身是 1968 年何享健率领镇里 23 位农民集资 5,000 元创办的一家塑料瓶盖厂,1980 年进军家电行业,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小家电生产企业,也是仅次于海尔集团的白色家电厂商。2003 年,美的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 170 亿人民币 [旗下的上市公司在 2002 年实现销售收入 109 亿元,在财富(中文版)中国上市公司 100 强中位居第 30 位]。由于其中四分之一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何享健如此关心世界大事也就不足为怪了。
事实上,海外市场正是美的赖以增长的重要动力。美的从 1986 年就开始出口产品,由于出口数量大,两年后就获得了当时极为宝贵的出口权,可以直接将产品销往中国境外。2001 年被美的定为“国际年”,它开始大举开拓海外市场。2002 年,由于国内家电业的价格战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其上市公司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收入下降了 10%,利润下降了 2%,而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则上涨了 78%,利润更是猛增了 130%。2003 年,美的的出口又增加 60%,对此,何享健归结为欧元相对于人民币的升值。何享健曾经定下的目标是 2005 年实现出口 120 亿元,来自海外的收入将占到总收入的 50%,“成为真正的国际化企业”。
而现在, 即使美的在两年后实现了海外收入 120 亿元的目标,也不太可能占集团收入的半壁江山,因为 2003 年何享健一口气收购了两家中国汽车客车制造商。利润每况愈下的家电厂商投资汽车业在中国已不是新闻,像美的同城兄弟格林柯尔就在 2003 年底宣布进军汽车业,但对于曾经创下中国企业多项第一的何享健,人们更有理由看好美的的多元化战略。
美的是中国第一家获得出口权的企业,也是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2001 年,集体所有制的美的实施以何享健为首的管理层收购,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第一起成功的 MBO”。而这一切都与何享健的远见卓识和到位的执行密不可分。当地一位接近美的的分析人士说,“实现 MBO 之后,销售收入大增四成,成本也显著下降,没有出现有人曾担心的管理失控。”
从策略上说,美的做家电的思路是尽量打通产业链,相关的产品,“能做的尽量去做”。目前美的旗下的产品众多,如空调、冰箱、电风扇、微波炉、饮水机、消毒柜、取暖器、吸尘器、热水器、洗碗机等应有尽有,其中电风扇在全球产销量第一,具备年产 2,500 万台的能力,其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大都进入了前三名。但对于新介入的汽车业,何享健只想专攻一项──大客车。他解释说,大客车门槛比较低,不像轿车业竞争那么激烈,并且与美的同属制造业,管理比较容易把握;其次,美的收购两 家国有企业,破费并不多,而且它们已经有自己的供销体系,美的只要引入设备和资金,就可以启动起来。
对于产业多元化的第一步,何享健称自己会“慎之又慎”。他反复强调家电业在集团中的主营地位,并表示将在未来 3~5 年内在家电上追加投资 11 亿元,不会明显低于对汽车业的投入。美的的计划是,到 2006 年,实现销售收入 600 亿人民币,其中家电业为 400 亿。如果我们把另外 200 亿元销售收入算作客车业务带来的话,那么中国又将诞生一家重要的客车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