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国内的管理类图书热持续不衰。这不是坏事,它至少说明企业界有了学习的风气。我问了一些经理人读这类书的感想,他们大抵有这样一些共识。
首先,他们承认引进版的内容质量要高于本土作家。这不奇怪,管理科学本来就是泊来品,中国改革开放后才开始真正的管理实践,各方面的积累实在太少。其次,读者对引进版的翻译质量普遍不满意。这也可以理解。大陆图书的零售价已是 20 年前的 10 倍,但仍然仅是欧美的十分之一,港台的五分之一。出版商自然付不出像样的稿酬吸引好的译者。还有不少经理人抱怨西方作者的写法很吸引人,但内容的实用价值不大。这也怨不得作者。谁也别指望套用书本上的条条框框来管理好一个企业。变化是现代工商业的咒语,成功的管理从来都是要与时俱进的。依我的观点,一本管理书如果能带来一些快乐和灵感,读者就应该满足了。毕竟这两者都是不少中国经理人生活中的稀缺品。
如果你同意我的逻辑,我建议你不妨读一读美国人斯图尔特8226;克雷纳(Stuart Crainer)的作品。克雷纳是西方有名的“攒”管理书的高手。他的作品大多为编篡的“大全”、“手册”和“语录”之类,被评论家比做是“速成管理”的快餐。说他是高手,不仅因为他多产,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几乎本本畅销,绝不是吃多了倒胃口的垃圾食品。前几年,海南出版社引进了他的《管理箴言录》(The Ultimate Book of Business Quotations),虽然未能大红大紫,但据说也成了不错的畅销书。
克氏的风格简洁、生动、充满智慧。《管理箴言录》汇集了 800 多位企业家、管理学者以及古今中外其他领域专家涉及企业管理的言论,同时把这近 3,000 条格言警句按照“能反映真实商业生活”的标题组织起来。克雷纳在导言中宣称自己致力于在堆积如山的垃圾中发现“天然金块,并将之高高举起,闪烁人间”,他的话并非完全是王婆卖瓜,这部厚达 450 页的书中确有不少闪光之处让人快乐和思考。现随手摘录几处:
*在哈佛商学院,道德只是一种无足轻重的东西,这令我感到惊讶。──约翰8226;哈维-琼思(前 ICI 首席执行官)
别责怪哈佛,哈佛是靠案例说话的。谁能举出讲道德的企业一定更赚钱的例子吗?你听说过哪家企业捐赠教席给“商业伦理”课程吗?
*咨询师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借了你的手表告诉你什么时间,然后带著手表走开。──罗伯特8226;汤塞德(企业经理人、管理学者)
相信很多中国企业都有同感。其实,错在咱们自己。人家可是说了只当教练不当医生,而两者的差别就在于后者有责任的约束。汤赛德可能是管理学者中最成功的经理人,他对“外脑”的评论不能不听。
*教一位诗人读财务报表比教一位会计写作容易得多。──亨利8226;卢斯(《时代》和《财富》的创办人)
这句话奠定了《财富》“商业文学”的风格,但的确大大低估了财务报表的复杂程度。你能想象读懂一份有 3,000 多家关联公司的企业的报表吗?再说,现在会计的创作能力丝毫不亚于作家。
*多读一些小说,少读一些商务书──汤姆8226;彼得斯(管理顾问和作家)
说这话的人真是得了便宜卖乖!不要忘了,第一本管理畅销书就是 1982 年他的《追求卓越》,销了 300 万册。他为什么不去多读小说,而热衷于出录像带、演讲、咨询之类的商业机会?
*如果你想在商业或是任何其它领域获得成功,只要具备集中注意力和用好自己时间的能力就足够了。──李8226;艾科卡(前克莱斯勒首席执行官)
这本书里的格言只有艾科卡的话句句平庸。难道作者也是“哈”艾科卡的俗人?很多人说艾科卡纯粹是财经媒体瞎炒出来的。这里面包括《财富》吗?*IBM 现在最不需要的就是幻想──郭士纳(IBM 前首席执行官)这句名言被引用的越多,被滥用的可能性越大。有人据此称郭士纳只是个执行者,不懂战略。此处“幻想”的原文为 VISION,现通译为“远景”或是“愿景”。译者的理解和演绎可以作为对这些无知者的一个歪打正著的回应。
*唯一比奴隶般完全遵守管理理论更糟糕的事情是,完全忽视管理理论。──《经济学家》杂志
想来想去,这句话最后加上“反之亦然”,对当前国内经理人学习的帮助似乎更大。
还有没有类似的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年 5 月第 1 版)引进的四本《投资智慧论语》、《企业家智慧论语》《领导智慧论语》和《商务智慧论语》也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