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很难断言互联网的冬天是否已近尾声,也不敢预测思科的股票能否再创新高,但对于思科在中国的前景,却很少有人感到担忧。原因很简单:中国市场的潜力太大,思科(中国)的业绩太出色。 思科公司在中国的年营业额已超过 10 亿美元,占思科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的一半。中国已成为公司在全球表现最好的五个国家之一。而 4 年前,思科(中国)的收入贡献排名还远在 50 名之外。
几年来,思科(中国)一直以每年超过 50% 的速度增长。据估计,到 2005 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市场,互联网人口有望达到 1.5 亿,“所以我们有信心在中国这个全球潜力最大的市场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思科(中国)公司总裁杜家滨对《财富》(中文版) 说。
思科 1994 年起进入中国,与中国的互联网业几乎同时开始成长。九年来,思科参与了中国所有大型网络项目建设,领域涉及金融、教育、海关、邮政和电信等众多支柱产业。其主要产品占据了中国市场叁分之二的份额。目前思科(中国)的雇员超过 600 名,业务涉及销售和技术支持、合作伙伴建设、培训和采购等方方面面。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和制造能力不断增强,中国的作用已不仅仅在于其市场的巨大潜力。近年来,思科公司通过全球采购体系,每年在中国采购数十亿美元的产品。“思科在中国采购的产品数额超过当地营业额叁倍”,同时身为思科全球副总裁的杜家滨说。思科没有属于自己的生产厂商,但在全球与若干家的外包厂商合作。
同时,针对中国增长迅猛而颇具特色的互联网需求,思科计划在中国开始增加产品研发的功能。长期以来,美国是互联网的源头和最大的市场,思科的研发一直集中在美国本土。但现在思科发现,中国的市场不像美国那样同一和成熟,它本身的市场就有较大的差异性。同时,在中国研发的产品生命周期较长,应用也更广泛。“这里研发的产品甚至可以用到别的发展中国家去,”杜家滨说。中国的研发队伍将是一支国际化团队。“在研发领域, 我们不追求所谓的人力资源本土化。 我们需要的是世界一流的人才和技术,为全球的市场服务”,他说。
推动思科高速增长的动力之一是并购。10 多年来,思科耗资数百亿美元,收购了近百家企业,以控制关键技术。在中国的风险投资领域,思科也是其中越来越活跃的一员。“虽然资金的来源是美国思科,但我们参与的很多”,杜家滨说。思科在中国直接和间接参与投资许多项目,其中投资 10 亿美元与日本软银公司成立的投资公司最为引人注目。该公司主要投资中国的 IT 及相关行业。杜家滨说,风险投资可以培育更先进、更关键的技术,以加强思科(中国)的技术储备和应用。此外,通过风险投资渠道,还可以了解 IT 业市场的变化,同时促进思科本身的研发力度。
思科在中国的竞争对手为数不少。比如中国大陆的实达、华为和中兴通讯,国外的西门子、朗讯和北电网络,以及台湾的友讯等。但杜家滨坚信思科产品的性能价格比是最优的。“尽管存在着价格差异,但思科追求的是技术领先,”他说。即使在当前的网络低谷时期,思科也没有降低研发的投入。思科公司每年的研发支出仍然保持着占营业额两位数的比例。
对于思科在中国的未来,人们似乎完全有理由保持乐观。每个季度,杜家滨都要飞往美国,直接向思科总裁钱伯斯汇报工作,足以显示中国在思科全球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在的思科(中国)聚集了一批业界公认的精兵强将;杜氏“乐在其中”的工作哲学也广为员工认同;杜家滨对《财富》(中文版) 表示,自己有意将思科(中国)继续领导下去。而这些都是人们看好思科在中国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