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家如何找经销商 经销商另起炉灶制衡厂家为何功败垂成



 A品牌以帮着王老板做市场的名义,将手伸到了渠道的各个层面,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游戏,让老王很没有安全感。自己有网络、有支持,为何不再托起一个与之抗衡的产品品牌?(导语)

王老板的品牌冲动

  反制计划

  “只有傻瓜才不愿作品牌。”在一次经理人的培训课上,这句话让王老板心头一紧。

  王老板觉得“傻瓜”说的正是他自己。几年来,他一直在为厂家作嫁衣,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品牌是什么。在杭州,很多人都知道他是经销A品牌瓷砖的,但不知道他的公司叫做吉盛建材。

  A品牌是华东瓷砖行业的一线品牌,国内建材市场位居三甲。按照A品牌的运作方式,老王的利润率低了一点,但是厂家几乎铺好了所有的路子,只要稍微用点心,坐着收钱就行了。

  现在王老板不这样想了。

  A品牌这几年打着“帮经销商做市场”的名义,通过一系列的市场渗透,把管理触角伸到了渠道的各个层面,包括分销商、工程客户、家装公司,甚至连老王的员工也管了起来。

  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游戏,逐步让老王蜕变为一个简单的销售平台。老王与A公司的谈判筹码越来越少,这让他很没有安全感。

  前几年老王还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户,现在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超过了他。A品牌有了现在的市场地位和基础,随时可以找其他商家取代他,到时候就是老王的灭顶之灾。

  王老板意识到了危机,但想要把形势扳回来,已经力不从心。老王终于想明白了,厂商之间的博弈其实就这么简单:如果双方力量相当,那就维持一种斗争、合作的动态平衡;如果厂家打破了这种平衡,渠道就成为产品品牌的推广平台;如果商家打破平衡,商家就能发展出自己的渠道品牌。

  老王决定,重新在当地配置一个新的品牌,与A品牌抗衡。  

  渠道托起品牌:有何难?

  2007年底,老王权衡再三,和山东B品牌瓷砖签下了经销合同。B公司急于开拓市场,老王便狮子大张口,要到了杭、宁、嘉、湖四地区的代理权。道理很简单,区域越大,代理商对厂家的威慑作用也就越大。

  选择B品牌,老王有自己的算盘:

  1.B品牌以前以卫浴为主,属于全国一线卫浴品牌,2007年刚进入墙地砖行业,还是新手。杭州是浙江的核心地区,对开拓整个浙江市场乃至华南市场都具有重要意义,B公司必然会最大限度地向王老板倾斜营销资源。

  2.B品牌瓷砖目前仍属于弱势品牌,还没有精力自建渠道作市场。瓷砖行业还是渠道导向,谁控制好了渠道谁就掐住了市场的脖子。掌控力一旦形成,王老板就有了市场主动权。

  3.王老板现在运作A品牌,渠道看似优质,其实又相当脆弱。A品牌太强势,王老板苦心经营多年的渠道网络在慢慢被A品牌控制。若想摆脱,现在的渠道必须两条腿走路,尽管引入的是一个并不强势的产品,但起码也能增强一点与A公司谈判的话语权

  【点评】

  选择B产品做成品牌,然后牢牢控制这个产品,是老王的初衷,也是A品牌给他的切身教训。但老王又错了。产品品牌永远都是厂家的,厂家在市场发展初期会借助经销商的力量,把产品交给经销商,一旦产品被市场认可,它又会成为厂家控制经销商的工具,厂家也会逐步把以前失去的利益收回来。

  经销商的优势不在于产品或品牌,而是渠道和服务。经销商要控制产品,只能通过做好渠道和服务来实现。

  所以,王老板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他没有集中精力打造出自己的渠道和服务品牌,而是分散精力再去打造一个产品品牌。可以预见,王老板将再一次养虎为患。  

复制操盘手法

  拔高产品定位

  王老板打算把B品牌定位于跟A品牌一样的高端市场。

  其实,就产品本身来讲,B公司是山东的工厂,论技术、研发水平以及管理能力都不如华东的工厂,怎能与A同日而语?而且,从产品构成讲,王老板及其网络经营单一的高端产品,应该有一个中低端产品来配合,B品牌恰如其分。

  但这完全有悖王老板的初衷,他代理新品的目的不是配合,而是抗衡A。如果B品牌打开局面,再选择中低品牌与之配合,A品牌就可以慢慢放在次要地位了。

  而且,老王目前的分销商也都是经营高端品牌的渠道,有经验,如果将B品牌定位于高端,则可以充分发挥现有网络的优势。

  瓷砖行业比较偏门,顾客对产品缺乏专业判断,如果对产品有质疑,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解决。

  张开网络

  王老板开始运作杭州市场了。

  分销商还挺配合,不到一个月,在老王所有的分销点都可以看到B的样板,基本上实现了杭州市的全方位覆盖,初战告捷。

  事实上,分销商早就想在店面增加新品牌了,只是碍于上游强势,敢怒不敢言。如今有老王撑腰,给大家送来了一个高利润产品(B的利润是A的2倍以上),何乐而不为?

  在宁波、嘉兴、湖州三地,老王没有采用分销制,而是承包。先把当地的店面盘下来,然后交给自己的亲戚或业务经理来承包,这样有利于克服这些市场基础不牢、管理人员不足的难题,承包商也可以适当增加分销商。

  不到3个月,老王在这三个地区已经拥有16个销售网点,对区域形成了全面覆盖。  

  广告大撒网

  网络铺开,产品铺开,老王开始了广告宣传。一方面是为了博得分销商的认同,另一方面,运作A品牌的经验告诉他,要树立品牌就必须投入大量的宣传费用。

  于是,从1月份开始,电视广告每天不断;杭州、宁波、嘉兴、湖州四个城市的车体、路牌和公交站台,也实现了高密度的广告覆盖。

  短短3个月,B品牌打响了知名度!  

  快速复制团队

  在人员安排上,老王借鉴了A品牌的操作模式。他先把负责A品牌的店长调到B品牌做品牌经理;随后将招收新的业务人员派到A品牌店面里学习,之后编组成B品牌的零售、家装和小区推广部门,而各个部门的经理则由原A品牌的人员组成。

  按照王老板的设计,不出一年,B品牌就可以在区域内形成以杭州为核心,以宁波、嘉兴、湖州为补充的强势品牌格局。

  【点评】

  王老板决心把B品牌塑造成为高端瓷砖品牌,看似理由十足,但是他的分析里参杂了太多的主观臆断和一厢情愿。

  1.就渠道结构上来讲,虽然王老板和分销商都属于高端渠道,具有运作高端品牌的市场经验,但这些经验是属于A品牌的经验,王老板及其网络只是这些经验的执行者。执行者的理解永远是片面的,不可能懂得决策者复杂而理性的深层次思考。现在由王老板作为决策者来操B品牌,和以前的角色大不相同。

  2.就产品结构而论,王老板的网络多追求短期利益,不需要一个高端品牌与A品牌抗衡,他们要的是能与A品牌搭配的中低档产品,以扩大销量。所以,运作B品牌,他们多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并无打持久战的决心。一旦遭受阶段性失败,分销商的离心倾向就会自动增强。

  3.产品定位是基于产品自身特征衍生出来,不是渠道商可以主观强加的。王老板把B产品定位于高端,前提条件就是产品本身具有做成高端产品的潜质,这是基础。

  但是,B品牌的主业卫浴产品是中低端品牌,瓷砖产品由于技术、原料等各方面的原因,只能定位于中低档。而王老板不是不知道这一点,但他知道,当初A品牌刚入市场时,产品质量也不稳定,却一样成了高端品牌,纯粹是因为当年陶瓷品紧缺、广告拉动有效。这让他认为,产品本身并不是第一要素,因为顾客不够专业,品牌形象决定了他们的购买。殊不知,产品问题是潜藏着的猛兽,一旦爆发很难收拾。

  4.再来看看王老板的品牌情节。

  以往经验告诉王老板,广告宣传=品牌,品牌就是有钱人的玩具,只要有钱烧,品牌就有了。

  ★这种经验未必对新品牌有用:瓷砖行业是顾客群体狭窄的行业,传播途径主要靠口碑。在市场推广期,广告宣传是需要,但不一定要大张旗鼓。

  ★A品牌常年大投入,是因为品牌的多年积累已经让其从狭窄行业里跳出来,变成大众认可的品牌,而这些投入相对于其庞大的销售量来讲只是九牛一毛。而王老板却投了血本。

  不难看出,王老板将B品牌定位于高端,着实凶险。

危机如此到来

  

  果不其然,王老板的设想终究是设想,当他在品牌之路上跑步前进的时候,危机已经袭来。

  首先是市场环境急剧变化。

  美国的金融危机悄无声息地进入中国,整个经济增速降低,房地产行业的泡沫被打压,建筑陶瓷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附属行业,当然难以幸免,全行业的销售量急剧萎缩。2008年6月,王老板的销量与同期相比下降了2/3。

  高额的市场投入一旦失去不断增长的利润保障,马上就会失去重心。在销售未能按照预期实现的情况下,王老板立刻感到流动资金吃紧。一个月之后,王老板的广告开支比原来削减了一半;广告一减少,分销渠道不干了,他们认为销量下滑的直接原因就是广告投入不足。

  危机还来自于消费者。

  瓷砖顾客本来就是理性购买,金融危机更加强了其理性心理,他们更加重视质量,更喜欢挑毛病。

  B品牌的质量投诉接踵而来,核心问题就是平整度差。平整度问题是本行业最基础的技术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厂家质量是否稳定的基础型指标。其他质量问题可以回避(顾客很难看出来),但是平整度问题怎么也回避不了。

  经营A品牌顺风顺水的王老板哪里见过这么多的客户投诉!以往一有投诉,他马上反映给厂家,厂家会马上解决。现在不同了,这些顾客投诉转给B时,都是杳无音信——B品牌刚切入市场,还没来得及建起完善的售后机制。而且,这种投诉是普遍现象,怎么解决?

  顾客投诉一单两单,问题不大,但是一旦多起来,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一个小区的顾客联合起来到店面要求索赔,就可能引来连锁反应,有的顾客还找到了媒体曝光,这让王老板焦头烂额。

  王老板为了B品牌而筹建的团队、渠道开始土崩瓦解。

  开始的时候,分销商只是对广告投入减少而不满;随着顾客投诉增多,他们开始对B品牌产生不信任(和杂牌有何不同?),销量减少,入不敷出,最后门店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越来越多。

  店里的业务人员也忍受不了没单子或投诉,不断有人提出辞职,销售团队也没有了聚心力。

  而广告宣传的两面性也开始显现。连续几个月的大密度广告宣传让B品牌知名度大大提高,但是,顾客投诉得不到处理的结果让“知名度”变成了“臭名昭著”。原来王老板长期树立起来的A品牌的高端形象,也开始被顾客质疑。

  更糟的是,A公司也一再发出警告,不撤B品牌,A品牌就撤人,理由是顾客投诉影响了A品牌在当地的形象和销量。

  如今,摆在王老板面前的最大问题是到底该不该壮士断腕,比如减少B品牌的一切开支,把这些开支用于抵减产品的市场价格,用价格和服务重新找回分销商渠道,树立渠道信心。

  但是他确实心有不甘。

  【点评】

  产品并不具有高端产品的潜质,王老板却主观臆断,在“钱烧就有品牌”的判断之下,搭建起了品牌的空中楼阁。

  或许你会把王老板失败的原因,归咎于金融危机或B品牌的产品质量。但是,金融危机对于这个行业的所有商家都是平等的,为什么问题出在王老板这里呢?

 厂家如何找经销商 经销商另起炉灶制衡厂家为何功败垂成

  B品牌的产品质量不够硬,王老板第一眼看到产品时就有定论,为什么还会犯后来的错误?

  可以断定:即便没有金融危机,即便没有B产品的质量问题,王老板一样不会有乐观结局(只不过时间的早晚而已)。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王老板心中对品牌的认识错误。

  最后,留两个问题给读者:

  ★假如你是B公司的业务经理,遇到像王老板这样有实力、有渠道,而且有品牌理念,敢于投入的经销商,你会怎么办?

  ★假如你是经销商,遇到A品牌目前这种不断下沉管理深度的做法,你会采取什么对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3993.html

更多阅读

新产品如何找经销商 如何做经销商纷至沓来的产品

                             世界上没有一个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不是靠庞大的经销商网络做出来的,而这些市场占有率高的畅销产品又是经销商们趋之若鹜的产品,是什么力量造就了畅销产品?是什么魔力让经销

经销商团队问题 如何提高经销商团队的铺市效果

依靠经销商的销售团队进行新品铺市,如果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新品推广就会陷入僵局。厂家与经销商公司合作的时候,新品上市的铺市工作尤为重要。经销商公司一般都经销多个品牌,新品上市的推动如果不力,很可能导致经销商人员对新品不感

厂家如何找经销商 厂家为什么要回头找经销商做卖场?

    近年来,一些厂家又开始把自己手中的经销权再度下放给经销商。在经过了一轮:找总代理--到自建终端,自产自销--再到把经销权交还给经销商。厂家的经营思路似乎又回归到了起点。究竟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否意味着厂家经营思路的倒退

厂家如何找经销商 经销商如何选择代理厂家?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经销商最担心的就是选错代理厂家。那么,经销商如何选择代理厂家呢?   笔者通过多年营销实践工作,深深感到经销商选择代理厂家,最重要的就是要"知己知彼",获取厂商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知己"篇

声明:《厂家如何找经销商 经销商另起炉灶制衡厂家为何功败垂成》为网友晨与橙与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