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时代旅行社 《HOW时代》第3章(两难之旅)



20 世纪后半期,商品的质量评估开始变得重要起来。人们开始意识到主观的、美学的“软”素质实际上才是可以在产品的任意水平被衡量的“硬”要素。随着这些变化的发生,我们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相互联结在一起,而社会焦点也开始转移到对个体以及个体之间如何发生关系的关注。我们“怎样”做——行为的“方式”成为让我们变得与众不同的下一个拓荒地。信任、正值、诚实等这些以往我们认为的“软素质”,开始成为赢得商业成功的“硬通货”以及获得高效、多产以及盈利终极动力。

两难之旅

读法律硕士时,我在由阿兰8226;德肖维兹(Alan Dershowitz) 、史蒂芬8226;古德(Stephen J. Gould) 以及罗伯特8226;诺吉克(Robert Nozick) 等学者任教的“反思思想”(Thinking about Thinking) 这门课中担任助教。这是一门面向哈佛大学本科生的高度抽象的跨学科课程,它涉及自然科学、哲学和法律,主要讨论当前的热点话题,如毒品、堕胎、安乐死、持枪权等。学期末,我注意到在给学生打分时出现的一个有趣的现象:究竟哪些学生该得B 和B+,哪些学生该得A,最有意思的是哪些学生该得C。我和同事讨论了这个问题,认识到我们在获取深层知识时所要面对的是一个有意思的两难局面。

那些得B 和B+ 的学生通常能很好地掌握学习材料。他们从学期初便开始了智力之旅,并达到了理解的顶峰。他们通常很勤奋,完成要求阅读的所有课外读物,并且在期末测验中清晰地展示了自己的阅读所得。他们勤勉地攀爬,稳步地迈向知识的重点,不出现大失误,并且能够清楚地在测验中展示所学知识,这种掌握基础知识的积极表现应该得到B 或B+。

那些得A 的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并将它们融会贯通。他们对课程内容有更深层的思考,可以提出自己的论点,将论点与教材结合,并能应用到实际当中去。他们不仅掌握了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更能对这些内容提出疑问,并能据此提出新的创新思想,而不受教科书的局限。简言之,他们从课程中获得力量——源自课本,通过自身放大,最后变成实用的力量。他们不仅学习课程,还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我认为这部分学生应该得到高分A。

真正引起我注意的是那些得C 的学生。你也许会想当然地觉得,那些得C 的学生并不用功,他们只是为了及格而学习,但令我吃惊的是,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竟然和那些得A 的人一样刻苦。他们也读过并且深刻地理解了所有规定的课外阅读书目。和那些得A 的好学生相似,他们的思想也不时地迸发出睿智的光芒,试图将自己的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当需要把这些思想整合起来并在测验中表现出来时,他们便在知识的深谷迷路,无法攀上更高的顶峰。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他们学得更刻苦,但总是跌倒,而且不停地后退,无法用清晰的、有说服力的语言在测验中反映出自己的实际所学。图2-1 表示这种情况。

|www.aihuau.com|11

我们面对的两难境地是:那些得C 的学生其实比得B 的学生更投入,已经越过了掌握基础知识的山峰。他们暂时没有获得A 所对应的那种力量,但却比得B 的学生更接近这种力量。然而,对于这些得C 的学生来说,坏消息是,在学期末,由于他们对知识的认识混乱,我不得不给他们C 的低分。但这些学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知识之旅的图示。要停留在顶峰B 并不难,当你觉得已经攀登了一段距离,能俯瞰脚底的土地,就是时候停下来休息了。在这座知识的第一个顶峰上,你不会感到不安。毕竟你已经付出努力,取得了进展,并且这段旅程并没有给你的知识体系带来多大风险。

然而B 并不是一个好成绩。如果你一直停留在B,而其他人勇于接受挑战,向A 发起冲击,你便落后了。B 象征着止步不前,而我们知道,成功在于不断地进步。要获取真正深刻的知识,我们必须先在C 的深谷里奋力前行,不然永远无法到达更高的顶峰A。你可以草草地翻阅一下本书( 这是一般人通常读经管类书籍的习惯),然后得到一系列表面的结论,比如说好的商业模式鼓励对“方式”进行创新,又比如说可持续的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人为行为的方式,但是这样得到的始终只是基础的结论和浅薄的概念。正如老话所说,知识不长翅膀,我们无法从一座顶峰直接飞到另一座顶峰。想要真正理解方式的世界,你就得做好准备,面对各种前所未见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情况,以及对应的处理事物的新方法。

在知识之旅中保持前进需要勇气,而敢于置身于让我们的知识体系混乱的山谷中,则需要更多的勇气。我们都曾有意无意地经历这一过程,身处深谷C 中,我们无法得知是什么导致我们混乱不堪。一些人继续奋斗,一些人却丧失了信心,就此放弃。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你也许会再经历一次从顶峰B 到顶峰A 的旅程,你需要的不仅仅是规范与指导,你需要自己的勇气、坚韧与情商,勇于将自己投身到知识体系混乱的状态之中。这样,当清晰的条理再度回到你身边时,你便得到了深刻的知识。禅宗佛学家铃木大拙(Daisetz T. Suzuki) 说过:“如果一个人想真正地掌握一门艺术,那么技巧性的知识并不足够。人必须从技巧中得到升华,艺术就在无意识中达到大巧不工的境界。”

方式世界的力量之源不是对事物的驾驭能力,而是与事物的共生能力,它的原理就像是一个网络,或一个突触,或一个电路,这是一种连通的力量,而非支配的力量。我想带你到达顶峰A,但正如老子所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个人知识体系的变化、进步与发展,要求你参与旅途之中。我在本书中多次使用“旅途”这个词,投身于旅程之中象征着我们注重“How ”而非“What”,注重过程而非结果。旅途总是曲折的,它会经过高山也会经过低谷,需要勇气去攀登。现在,我将使用双峰模式图阐释我们的旅途,从传统到新型的知识结构之旅,从见识到掌握之旅,从理论到实践之旅。图2-2 来表示这些观点。

让我们总结一下本书的前3 个章节,把那些广为人知的传统知识与行为模式放到顶峰B,而书中主张的新兴概念放到顶峰A。

 保定时代旅行社 《HOW时代》第3章(两难之旅)
我们的商业领域以及整个社会在过去10 年中发生的许多巨变——由“囤蓄”到“分享”,由“壁垒”到“生态系统”,由“松散”和“易于相互隐藏”到“高度互联”、“高度透明”——都联合起来发挥作用,要求我们更加注重人为行为方式,注重弥补人际突触的方式。在第二部分里,我们开始去理解和掌握这些方式的力量,并最终在自己的方式之旅中实践它。我们首先考察人类自身处理信息与思想的过程,这些过程将决定我们的决策方式,并对周围其他人产生影响。这一部分的题目就叫“我们思考的方式”,它会涉及生物学、社会学、语言学的浅层知识,以及一点高尔夫运动知识。从这一部分开始,我们将逐步建立起理解现实世界中How 力量的理论框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14559.html

更多阅读

品《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不惊》 道德经十三章

作者 / 张维彬老子·《道德经》·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

《长话短说中国史》第四章商朝历史很靠谱1 燕子:商人的图腾

《长话短说中国史》第四章 商朝历史很靠谱夏朝讲完,我接着讲商朝。如果说第一王朝夏朝的历史还是朦朦胧胧、带有很多传说成分的话,商朝的历史就要靠谱多了。因为,我们发现了商朝的文字,而且,还读出了其中不少文字的意思。这种文字就是大

《真实的交易:提高生活质量的通俗经济学》第三章(一)

系列专题:《真实的交易:提高生活质量的通俗经济学》第3章 世事如棋人情非纸——人为什么要同他人做交易靠人情维系的商业交易导致了保险职业道德的严重衰败,它预示着这个行业的重大危机迟早会发生,如图3-1所示。图3-1保险危机◎平民社

声明:《保定时代旅行社 《HOW时代》第3章(两难之旅)》为网友执此的想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